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服》栽: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鸶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  相似文献   

2.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3.
耿恭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概述 (五)北朝隋代的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魏的军事制度 1、北魏的兵及兵种变化。北魏初期的兵,是以拓跋部落联盟为主的部落兵。氏族成员从事生产,也从事战斗。《魏书》载,长孙嵩、楼连伏、陆俟等部曾以部落酋长的身份带领部落兵跟随拓跋珪征战。除以拓跋部成员为兵外,也吸收被征服和内附各部落的成员当兵。如高车、丁零、胡、氏、羌兵等,其中以高车兵最有名。早在十六国什翼犍时,拓跋部已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人,马百万匹”。北魏初期,  相似文献   

5.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凉,是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于河西的五个割据政权。汉人张轨据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前凉(公元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氏人吕光据姑臧,为后凉(公元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据廉川(今青海乐都东),先后迁都乐都、西平、姑臧为南凉(公元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匈奴沮渠蒙逊据张掖,后徙都姑臧,为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汉人李暠据敦煌,都酒泉,为西凉(公元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39年),历时凡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  相似文献   

6.
正宽博雄重洛阳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经北魏至唐的150余年间,营造佛像10万余尊,题记刻石3600余块。其中,北魏时代的造像占整个石窟三分之一多,并保留了为数众多的北魏造像题记。自清黄易访碑收集拓本之后,曾有北魏龙门造像记四品、十品、二十品之称。《始平公造像记》为其中难得的阳刻。从刻手的角  相似文献   

7.
汉魏之际,鲜卑部落联盟中的秃发部转徒到甘、宁境内。后来,他们主要活动在河西地区,史称“河西鲜卑”。从公元二六五年西晋建立时起,“河西鲜卑”便作为内迁民族中最先反晋的斗争力量,成了西晋王朝深感棘手的“胡患”。到四世纪后半叶,当中原土地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先后分裂割据之时,它又“擅命”河西,与后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大夏政权相并峙,跻于十六国之列。(一) 秃发鲜卑部落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晚明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正当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对统治中国文坛长达百年之久的复古派发起进政的时候,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另一文学流派——竟陵派,异军突起,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他们以“幽深孤峭”的倜傥宏论,一扫前后七子的复古文风,复矫公安派末流俚俗之弊,使当时文学之士耳目一新,造成了天下学人翕然趋之之势。这对于转变当时文坛颓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自宏道矫王(世贞)、李(攀龙)之弊,倡以清新,,惺(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明清之际的钱谦益说:“伯敬少负才藻,有声公车间。擢第之后,思别出手眼,另立幽深孤峭之宗,以驱驾古人之上。而同里有谭生元春者,为之应和,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钟谭体’”。(《列朝诗集小传·钟提学惺》)  相似文献   

9.
北魏建立之初,系由部落联盟走向中央集权,封建化程度较低,母系残余较多。为强化皇权道武帝离散诸部并实行"子贵母死"制度;作为北魏制度转型过程中的权宜之策,它扫清了北魏社会从母系遗风向父权集中化过渡的障碍,使后族势力衰落、保证和提升了皇权,虽有悖人伦却延续达一个世纪"子贵母死"制度;此制度并为从根本上消除妇人干政,衍生出北魏的乳母和保姆干政现象,并成为打击政敌及后宫争权夺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染指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左传·宣公四年》)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金城郡的始置,在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昭帝纪》中明确说:“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日:“称金,最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笔者按:五行说法,金主西方)。《汉书·地理志》又载:“昭帝始元六年置”(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浩(?)、令居、枝阳、金城、榆中、(?)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依《汉书》编写体例之说明,地理志云:“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据此,西汉金城郡的治所就是允吾。应劭注音“允吾”地名读作“(?)(?)”。 东汉金城郡沿革西汉所置,并略有缩小。据晋司马彪撰写的《后汉书志(郡国五)》载:“金城郡,洛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七。允吾、洛(?)、令居、枝阳、金城、榆中、临羌、破羌、安夷、允街”。首县仍是允吾。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河水注》条亦记曰;“允吾县,金城郡治也”。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次融合,民族之多,规模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从东汉末迄于南北朝,进入黄河流域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匈奴、鲜卑、羯、氐、羌外,还有丁零、乌桓、蛮族等。他们在和汉族融合之前,已不断互相影响与融合。匈奴人主要是南匈奴的后裔,另有匈奴分支屠各、卢水胡、南匈奴和鲜卑融合的铁弗,以及稽胡等。鲜卑有聚居在代北的拓跋部、辽西的慕容部,匈奴同鲜卑融合形成的宇文部,还有散居在青海的秃发部。丁零又称敕勒或高车,进入中原地区的称为丁零,他们主要分布在定州、相州和并州,翟氏这支丁  相似文献   

13.
古申汇考     
申的活动,见诸于史册,仅在有周一代,本文提出商代即有“晋申”之说,其最早起源于山西洪赵一带,在族属上属于熟羌的一支。大约在王季时代,投奔了周人,居于陕西周原之西的风翔,替周人御边,故称“西申”。申与周人长期联姻,西申即为平王母族,故平王所奔之申为西申。  相似文献   

14.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改定爵制,把先前的五等爵序压缩为王、公、侯、子四等。王爵级别最高,在政坛中也最为耀眼。当时受封王爵者共十人,是为“天赐十王”。十王的身份特点与天赐爵制的封授原则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者尝试各种办法试图予以弥合。十王的人员结构与等级差别是北魏初年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集中写照,也是当时宗室政策的缩影。随着北魏皇统的形成,道武帝利用王封协调权利配置格局,以顺应构建皇权制度和宗法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尝试运用石棺葬、民族志及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对汉之冉駹、《羌戈大战》中之戈人、隋唐之嘉良夷以及今之嘉绒藏族的文化面貌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通过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众多共同的文化因素,论证《史记》、《后汉书》所记之冉駹夷即是《羌戈大战》中的戈人,他们的在汉代西迁后发展为隋唐的嘉良夷,进而成为今天嘉绒藏族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下面的文字选自《史记·秦本纪》: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繆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姽?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人教社版第三次修订的全国统编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殽之战”,这篇文言文末段的标点符号是这样标的: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相似文献   

18.
张宏和 《学子》2004,(8):46-46
汉语意义丰富多彩。有时光凭字面难以准确把握它的真正含义,必须了解其渊源方可识其本来面目。现举几例与“人”有关的词汇与大家共赏。1、东道主原指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现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2、东家子原指东边邻居家的女儿。“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后来“东家子”专指美貌的女子。3、孤家寡人古代君主自称孤或寡人。现比喻无人帮助的单独之人。如:“闭关主义的策略是孤家寡人的策略。”4、孔方兄是“钱”的谑称,而…  相似文献   

19.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招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责备、谴责)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有一次郑国大夫子公和子家去晋见郑灵公。待见前,子公的食指突然颤动。子公伸出手指给子家看,并说:看来今天我们要有口福了。子家不解。子公说:每当我的手指颤动,总会尝到美食。郑灵公传话接见他们,两人经过走廊时,看见厨师正在把煮熟了的甲鱼切成块儿。郑灵公邀请大家尝甲鱼。子公和子家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