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书法教师的书写示范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书写示范的能力,充分发挥书写示范的作用,全方位抓住书写示范的机会,从各方面促进书法教师达成优质高效的书写示范,提升书法课堂教学质量,"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书写     
在书法中,文字与书写是一体两面,因此,探讨"书写"的问题就需要从本质上厘清书写及其方式、方法在书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书法的书写是限定在对汉字字形的书写上的,这也是书法的基本义、第一义。而书写与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息息相关,汉字字体和书法笔法的演变都与其有直接关联。由于中国特殊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方法造就了汉字书写不仅具有实用的需要,而且也增加了它的观赏性和艺术魅力。那么,优选的书写方法就有了一定的标准与规范,这种技术高度为书法成为艺术提高了门槛。  相似文献   

3.
进阶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且目前绝大多数的书法仍是传统的文字书写。那么,当下的书法创作仍需在书写过程中展现书者对自然万象的观照,表现书者的情性变化与书写节律以及他的人格修养等特性。如果将个体书法学习进阶与其人格联系起来,那么,就会有如下三个进阶:第一阶段即是将个体的人格嵌入其书法学习,将书法学习与其人格塑造牢牢地结合起来、乃至融合;第二阶段则是以书法学习来精雕细刻自己的人格,也是以人格及时调整、调节书法学习和发展方向;第三阶段才是个体自然地以人格主导文字书写或书法创作,在文字书写或书法创作中真实地表现个体的人格。单就实用书写与艺用书写的学习进阶而言,其中亦有不同,且艺用书写的进阶必须充分考虑艺术技法掌握的客观规律与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书写示范是书法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书法技艺的学习离不开教师书写示范。这就要探寻书法教学中示范的秘诀,充分发挥教师书写示范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书法是我国国粹,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努力在提升自身书法水平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书写,保障学生书写时间,提升他们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韵律     
书法的韵律形象是书写者情性的直接流露或表现,它是书写者按照一定的节律,在一次性的挥运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虚实强弱、顺逆徐疾等编织成的视觉形象。首先,书法的韵律形象以文字书写的节奏性为基础。其次,书法的韵律形象必须以具有方向性的连续书写为前提。再次,书法的韵律形象需要书写者在连续方向性的书写过程中组织、变化书写的节奏为根本。那么,书法韵律形象的塑造就需要书写者在现实的书法创作中一气呵成,从而有效地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映射在作品中以感动观赏者。  相似文献   

7.
小学书法教学引入对比教法,将书写工具、书写姿势、书写要求、书写方法等内容进行多元对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书法学习视角,促进学生书法认知的构建。书法教学方法选择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书法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设计,比较法具有更广泛的适合度,值得我们做出更多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学习书法应该从小抓起。教师可以书法教育为立足点,遵循汉字书写法则进行书法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章法较系统的接受书法教育,训练书法技能,涵养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9.
"日常书写"是近年书学研究、书法实践领域常用术语,书写主体、内容与形式、功能、书写行为与过程,是常见表述的四个界定依据,优劣各异。尝试以"日常生活"的本体论为依据,将"日常书写"界定为:各种主体以日常状态历史地构建个体存在及书法历史文化的书写,认为"日常书写"是书法及其历史的前结构,书法及其历史,是"日常书写"经过史学叙事的产物。还以日常书写主体变迁为线索,对古代日常书写的特征和变化予以描述,进而从当代书法文化建构与主体生命体验两个层面,讨论"日常书写"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的书法教学是学生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对书法产生兴趣,并尽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于学生的书法学习至关重要。为了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教师需从耳濡目染的书法氛围、生动有趣的书法故事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方面激发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法教学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端正的书写姿势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指导、细心的读帖习惯培养和多元的评价方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