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10):36-36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在临死之前为了暖和身子擦燃了一根根火柴。火柴微弱的亮光,使她产生种种幻象,这些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如何把这篇课文教活,让学生动情。我采用“比较式”课型教学。一、同类比较,优化教学环节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比较课文中相关的内容,不仅优化了教学环节,还训练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五次写小女孩美好的幻景:温暖的火…  相似文献   

2.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带着美好的幻想含笑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感悟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针对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李兆兴老师一直坚持“以读为本,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能读书的能力”这一原则。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已表达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摸到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请看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事。 生2:主要讲了大年夜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的事。  相似文献   

4.
《卖火柴的小女孩》疑难浅析福建邱衍霖,黄忠汉一、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不少备课参考用书上说:“这篇课文叙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其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一...  相似文献   

5.
柏延霞 《甘肃教育》2014,(24):120-120
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课文先叙述下着雪的大年夜,天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笔者通过聆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在欣赏这部西方童话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窦老师教学智慧之魅  相似文献   

6.
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课文第二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重点。学生要掌握文章的中心,理解这一段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板书要突出擦火柴时产生的一连串幻象的画面。教学时,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叶枫 《黑河教育》2011,(3):23-23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擦火柴”和“冻死街头”两部分,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而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在指导学生了解放事本身的同时,还要紧紧抓住本单元“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读写训练重点,开门见山地切入重点段落一一x-。女孩擦火柴出现的幻景,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体会想象内容所表达的意境,进一步认识文章依托具体事实展开想象的作用,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到重点训练项目上来,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卖火柴的小女孩》篇本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中叶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酷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面。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对比”这条线索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同时,这种对比方法也很值得学生作文时借鉴。在此着重谈谈该课的对比艺术。 一、气氛的强烈对比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鹅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时间,气氛与小女孩的年龄、行动、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二、季节和小女孩的穿着形成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注重学法指导,变讲堂为学堂,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犹如一对孪生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好的教学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为此,教学中要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的3—8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分几层写的?然后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品味、体会先遣部队严守纪律、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最后,再让学生用三读法自学3—8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一样,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现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少,主动学习不够”的问题,就要依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段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头赤脚地在雪地上行走,后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源于社会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只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强化社会实践,学生才会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作文时,他的材料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是十九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篇。它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和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社会对比,学生无不感叹地说:“我们和小女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教…  相似文献   

13.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了方法,要同学分别记住“二”、“五”、“三”。“二”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两个时间。从课文上看,作者写的是“大年夜”和“第二天清晨”这两个时间所发生的事。用个“二”字来帮助,学生就可以记住了。“五”指的是什么? “五”指的是课文内所写的小女孩点燃了五次火柴所产生的五次幻象(例略),均一一破灭。用个“五”字帮助,就好记了。  相似文献   

14.
师:小女孩又冷又饿,无人同情,大年夜冻死在墙角里。有同学提出:课文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她死了,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第二段,想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景物?边读边划出所见景物的句子,回答时先读句子,再说景物。[由一段直奔三段。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变序教学。] 生:小女孩共五次擦燃火柴。(读略)分别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与奶奶飞走。(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李吉林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观看教学实录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李吉林老师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法这个教学手段的魅力,如在讲读课文的第一段时,在孩子明白了阅读童话故事首先要弄清楚童话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几个基本要素时,李老师通过图片再现了那时小女孩赤着脚迎着寒风卖火柴的情境,同时深情地描述:"这是遥远而又古老的丹麦,是安徒生……在人们欢度圣诞节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在干什么呢?圣诞夜本是团聚的日子,一个孩子却在寒风中卖着火柴……"画面中的寒风、大年夜、赤着的脚等,无一不淋漓尽致地衬托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与孤苦?简单的情境创设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置身于此情此境,有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孙殿镔 《山东教育》2005,(10):25-25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记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如何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使其对小女孩的遭遇感同身受,激发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不幸人生的同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对比,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陪伴你们度过美好童年时光的是什么?(生:书)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那你都读过  相似文献   

18.
一、铺设处自学路线   学生在明确自学目标后,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设计路线。让学生循序渐进,向自学目标迈进。如自学《卖火柴的小女孩》, 1.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大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2小女孩擦燃几次火柴 ?3每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什么 ?4小女孩看到这些说明什么 ?这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份“路线图”。   二、放手独立自学   学生在独立自学时,教师要做到“三保证”: (一 )时间保证,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一般以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成任务为宜。 (二 )保证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描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由于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与文中小女孩的痛苦生活距离太远,这势必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难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把握美的特征,寓美于课堂教学中,是其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让美凸显呢? 一、巧设问题,感受美 教学中可通过精心构思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知中完成审美过程,形成审美体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这样设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她为什么这么做?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与幻想中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