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体中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汉字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被融入到了汉字的结构形体和外观形体之中.汉字形体承栽信息,信息又反过来丰富了汉字,使得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一种语文型语言,它的形体表意特性以及与汉语之间的特殊关系是汉字发生、发展孳乳演变而来.汉语教学既要突出汉字自身的结构规律和系统,又要突出汉语的表义性及语义间的制约性、序列性.  相似文献   

3.
薛皖东 《语文知识》2012,(4):116-1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造字原则,但在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笔势和字形结构的不同安排,汉字字形的表意发生了偏差,不少形体由于讹变,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使得汉字形非达意。  相似文献   

4.
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她历史悠久、形体优美、表意丰赡。有时她能与其意义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给人以启迪,放射出哲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六书与汉字构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构形的分析研究,历来都将许慎的六书作为依据和准则。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来探讨六书与汉字构形的关系,可发现六书包含了汉字构形的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形体构造的类别,二是造字的方法。象形、象声、形声是汉字形体构造的三种类型,转注、假借是造字的方法,二不在一个层面上。形声字是象形字与象声字的结合体,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形声字“声符”表意日益复杂化的另一促成因素,是形声字本身形体结构的变化“。声符”书写变式、变体“,声符”形体改换、借用“,声符”形近,声近混误,讹传的形声字“的声符”误认,或文字归并,致使形声字“的声符”异字同体,因而产生庞大“的共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字群,从而搅乱了形声字“声符”表意的直接性,有序性,往往造“成声符”表意的隐晦,游离。  相似文献   

7.
孔德琴 《学语文》2007,(6):41-42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识字和辨词。基础汉字往往具有较显著的表意性,因此,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具有分析汉字形体的能力。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由汉字的形体入手,分析其意义,始于《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8.
形体表意的古汉字存在着两种表意方式:一种是实体表意,一种是结构表意。实体表意即实象表意,实象是构形中的物质材料;结构表意即虚象表意,虚象是构形手段。两者结合形成表意鲜明的汉字。  相似文献   

9.
“字形”、“字构”、“字用”是汉字研究的三个平面。由于汉字具有顽强表意性.因此.“字用”邵记录职能不仅是造字的重要依据,也是制约和影响汉字形体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从记录职能未变、记录职能缩简、记录职能扩大和记录职能转移几个角度分析.可见记录职能对汉字形体结构变化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字表意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象形,汉字象形的方法很多。选取物象不同的取景角度表意;根据不同物象组合摆放的位置表意;借直接可象之形,表无法取象之意。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其象形特点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由特定的物形简省转化为一般的代表形。二、部分汉字由象形经演变转化为会意。三、象形的特点逐渐弱化,形声的特点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就创造了以爻卦为命题形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体系的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此后,又给出了爻辞和卦辞的语义解释系统。后来,又给出了《易经》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系统。它自古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的传统逻辑、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统DPA 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思维方式最主要、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显著特点——整体性,即系统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他的系统性思维特性得到加深、提升和科学化。这一思维特性在邓小平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结构对应的实质是以基本语法为依托、句型为参照的逻辑结构对应,只有保持逻辑结构的对应,才能对语义对应和语形对应提供保障性。作者还从汉藏翻译实践探讨了汉藏翻译中语义、语形、乃至语用的对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和谐思维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近代以来,“斗争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它惯性发展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的“斗争哲学”;现代和谐思维才真正实现了辩证和谐、理性和谐、法治和谐、动态和谐。厘清和谐思维的发展历程、树立辩证和谐的思维方式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5.
汉语社团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发源于《易经》的辩证法,西方的语言和思维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基础形成的。中西方思维方式是两点论和三段论之间的差异,两点论是直觉式的思维,而三段论是推理式思维。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汉英语的语言组织模式:汉语的两分结构、意合语言和对偶句;英语的三分结构、形合语言和三项并联排列的散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与艺术的哲学认同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分析了数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一致性,明确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并揭示了数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可协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著名哲学家冯契关注着美。冯契倾心于金刚怒目,它近乎崇高;它是为人生而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风格上表现为热烈。冯契以为,由于有了形象思维的辩证法,审美的自由是可能的;由于有了人道原则,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也是可能的。在冯契的思想中,美和善(自由人格)互为前提。形象思维的辩证法既产生了审美的自由,又以个性化的感性形象为手段,培养了自由个性;进一步,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则能够唤醒人的生命力感。  相似文献   

18.
近代数学理念的复兴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为数理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契机。数理逻辑源于莱布尼茨提出的思维可计算构想,其展开和深化是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等公理系统和对形式系统的元层次研究。数理逻辑未来发展将扬弃纯形式发展阶段,达到形式与内容在更高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作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提出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客观根据和认识根据,然后着重阐明了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丰富内容,接着探讨了辩证思维方法是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形成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扬弃和创新,否定性思维在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起到扬弃和创新作用.邓小平通过一系列辩证否定把对文化大革命挫折的反思升华为创新的智慧,使一些搞清楚的问题成为创新的内容,并把国内外经验转化为创新的资源.这一思维特质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敏锐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