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则短语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写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写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二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爱写.材料贴近实际,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然而,贴近实际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激发兴趣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体验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2.
张立杰 《教师》2012,(4):59-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热情,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近年来,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杨晓燕 《课外阅读》2010,(11):138-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一步一步地努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要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是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首位,让他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闫祎 《小学生》2010,(8):41-41
1激发写作兴趣。明白基本格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题目的确定,应让多数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选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6.
田慧 《成才之路》2009,(7):98-9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达到课标要求.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有: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教师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乐意写?  相似文献   

7.
马士民 《辅导员》2009,(21):35-35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此时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尤为重要,教师对此的思考也要比平常更多。教学中,笔者如此尝试起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韩艳 《云南教育》2005,(14):18-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要改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作文教学现状,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一个既让学生感到困惑又令教师觉得十分无奈的难题。要改变以上现状,教师首先必须处理好“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适于学生真实需要的手段与方法,使写作教学成为一项师生都乐于参与的有意义活动。  相似文献   

11.
九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但是,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达到上述要求呢?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们明天就写桂花吧!”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似文献   

13.
王奕丹 《小学生》2010,(4):31-3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1-4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5.
孙琳 《现代语文》2011,(2):124-126
“占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期,应让孩子放胆子去写,消除写作的神秘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志”,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初中生作文关键是在于走入生活,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于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习得写作技巧,学会艺术加工;在于多角度地进行评价展示,批改增进,有效升格,学生方能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书写生活中的“真”,书写来自心灵的“真”。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刘娜 《教师》2012,(6):73-7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个人觉得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