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关于索引,国内往往只重视其以单册形式出版的专书或专刊“索引”,而对附于图书正文之后的“书末索引”却很少论及。图书的编著者也不重视,出版部门在计算稿酬时,或减半或不给。在信息社会,读者对图书不断产生新的要求,书末索引作为检索图书内容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地位正在提高。对其作用本文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索引是把书刊中的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 ,每条下标出处页码 ,按一定次序排列 ,供读者查阅的资料。索引所摘录的资料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词或词组 ,一般有按笔画排列、按汉语拼音排列、英文词按英文字母次序排列三种形式。索引一般附在书的最后 ,一般比较大的工具书(如词典、药典、地名词典等)或者比较大的专著、年鉴、文件汇编等书排索引 ,个别科普类书也编排索引。索引是根据需要而编排的 ,与书的类别有一定的关系 ,但没有类别限制。一、索引与目录的异同编排索引的目的和编排目录的目的都是方便读者查阅 ,方法均是将重要的内容给出准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3,1(4):44-44
前不久,台湾有几个媒体曾发表过几篇“要不要编制书后索引”的讨论文章。其中,陈颖青先生提出一种新思路:将索引脱离原书放在网上让读者需要时自行下载。并且,他还就此进行了实践:将他主编的《蒙娜丽莎五百年》一书的注释、索引等放到网上。我们学会葛永庆先生认为此法不可取,不能用此法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专著索引)(见葛永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图书索引编制》一文,载《中国索引》2003年第3期)。用索引上网的方式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我也觉得不妥。专著索引还是应该随书刊印,以方便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索引是把书刊中的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 ,在每条下面标明出处页码 ,并按一定次序排列 ,供读者查阅的资料。索引所摘录的内容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词或词组 ,一般有按笔画顺序排列、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三种形式。索引一般附在书的最后 ,在过去电脑不普及时 ,往往只有比较大的工具书、专著、年鉴、文件汇编等排索引 ;随着电脑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图书编有索引 ,方便读者。   一、索引的摘录原则花费许多精力编排索引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 ,而读者查阅最多的内容是图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 ,摘录索引的原则是选择图书中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5.
书后索引泛指书后附件。是以书中某些词语为线索,指出与这些词语的描述对象有关的内容位于本书的什么位置(页码)。一般宏篇巨著,特别是学术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往往在正文后附有索引,供读者检索。 书后索引在西方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西方读者习惯于使用书索引来检索自己所需的内容。有的国家对书后索引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一部学术著作不附索引,就不允许出版。  相似文献   

6.
《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80年7月出版。16开本四大厚册,3400页,可谓皇皇巨制。全书共有年表49种,一部分年表还附载了机构的变化概况、变化简图以及有关的职官。书末附“人名录”,是全书各表近万名职官的索引。每一人名之下,注有字(包括号和别署)、籍贯、出身、经历、死年(附注谥号和年龄)。编者说:此录意“在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材料,并非‘人名辞典’的性质,故内容比较简单。”检阅年表,离不开这个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书史简编》(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10月版)一书的第80页中,将《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书,误印为《史记集解索引正义》。其中将“隐”,误作“引”字。在这里,虽然“引”,“隐”二字  相似文献   

8.
法学词典 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法学专科词典,共收词目3238条,包括法的基础理论、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诉讼法、司法组织、国际法、国际私法、刑事侦查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等门类。词目按第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编排,书末附汉语拼音索引。一词多义的词目,分项解释,但以属于法学的内容为限。  相似文献   

9.
一、索引的编排原则 1.索引与目录的异同编排索引和编排目录的目的都是方便读者查阅,方法均是将重要的内容给出准确的位置和按一定次序排列。索引与目录不同:目录是将重要的内容给出准确的页码,但目录是按逻辑关系、按内容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的,索引是按汉字笔画、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次序而排列的;目录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词或词组,索引一般是词或词组;目录排列在书的前面,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框架,索引一般排在书的最后,仅仅突出单个词或词组。目录与索弓问以有部分重复。目录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索引对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基础,经增补、改编、浓缩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它作为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出版工程,无论在编纂、印制、出版以至装帧、插图等方面都是精益求精的,堪称是部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书。它进入了许许多多普通家庭,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出版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但是,当我兴致勃勃地翻阅这部大书之后,不免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那就是本书的“索引”在编排上存在一个不应该的缺漏,给人查检翻阅带来极大不便。 索引,顾名思义是指引读者查找书中的论述字词或主题内容的一种工具,为读者提供检索查阅之便,尤其是在词典字典和百科类工具书中不可或缺的“引路指南”。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杂志上一位作者对绿色作文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引论:“绿色作文,追求的是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绿”在一个“真”上。绿色作文,或萌于“无字书”(社会)的切身体验,或源于“有字书”(书本)的阅读灵感,  相似文献   

1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索引”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索引”,是黄恩祝同志提出的一个观点,对此说我不敢苟同。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弄清索引的概念、作用及类书的概念、作用。关于索引的概念,说法很多,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Institute ANSI)1968年颁布的定义是:“索引是对某一类收藏文献中的各种资料或概念系统的指南,这些资料或概念按照人们熟悉的或固定的便于检索的著录方式进行编排,象字顺、年代或号码等。”  相似文献   

13.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6,4(4):13-15
一前言 文献索引是为方便检索特定知识或信息而编制的指引工具,有检索情报源的索引和直接检索事实情报的索引两大基本类型。使用检索情报源的索引(文献篇目索引),其结果可获知关于某一问题有哪些相关文献,那些文献在什么期刊或其他出版物中可以找到;使用直接检索事实情报的索引(图书内容索引),其结果可获知关于某一问题的论述具体在某书的哪些页面上。  相似文献   

14.
谈索引     
王治来 《中国索引》2008,6(2):62-63
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中亚史,交稿后,又要我编一中英文对照的索引。开始时我觉得费事,但进一步想来,又觉得应该。便认真地来做这件事。 索引,应当说是用来检索书的内容的一种先进的方法。有了索引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任何我们想找的东西。索引这个词,英文为Index,所以,过去哈佛燕京学社将其译作“引得”,这个译法不错。  相似文献   

15.
赵莳 《现代出版》2001,(2):51-52
索引是图书内容的检索系统,它将书中的项目或内容摘记下来,每条标上页码,按一定规则编排起来,以备查询。编制图书索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过去出版的图书中大多没有索引,其原因一是认识不足,二是编制图书索引工作较为烦琐,作者要用手工摘词编制,看清样时再填入页码,编辑核对工作也比较难做,所以很多书省去了索引。在现代图书中,由于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编制图书索引工作简化了,很多图书,尤其是大型学术著作都有了索引,这不仅使图书体现了现代性和完整性,而且为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一些作者缺少编制索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17.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随意浏览书刊的读者,常是开卷先看目录,对书刊内容作一鸟瞰,借以发现想要涉猎的题目;而意欲悉心钻研或有意定向搜集资料的学者,则更重视索引。索引是书的钥匙,是发掘书籍深藏内容的门径,往往还是编著者校勘和修订自己著作的一种工具。可惜,我国出版界对于索引的作用重视不够,不少作者和编者觉得它是蛇足、累赘,想不出有谁会去读索引。  相似文献   

19.
书籍的索引及其他左鹏军(摘自《书与人》1995年第2期)我想要一份索引。不同的学术书有不同的用处,可以用不同的读法,但我以为不管怎么用、怎样读,书后的索引大概总是必要的。一本书的正文之后,有一份人名地名索引,或者是主题词索引(或曰内容索引),对读者实...  相似文献   

20.
许馨 《中国索引》2006,4(2):9-11
文章介绍了《鲁迅著作篇名索引》一书的编制基础及时代背景;评析了《鲁迅著作篇名索引》一书编排合理,内容翔实以及在同类书中的优势;阐述了《鲁迅著作篇名索引》的现实意义及不可忽视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