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制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称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指导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现代教学论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它的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辩证统一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主张教学应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赞可夫也主张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中外教育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正确的教育思想应该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 传统的教学理论只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主体功能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和结合程度。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只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被动的客体,试想一个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无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他可能都是无动于衷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5.
(一)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实践课题。为了克服“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矫忽视学生主体性之“枉”,是有必要的。但对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的理论阐释,则应力求全面、准确。常见的提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或更简要地概括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以为,这些提法是不够准确、值得商榷的。有必要对主体、客体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人们对这一“主导——主体”论早已形成共识。而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到一点就在干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教育人本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素质教育必须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的人,成为真正主体的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永熙  张德启 《学科教育》2001,(7):12-15,19
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诱思探究”(诱导思维,探索研究)教学理论主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本文从“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这一角度出发,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双主”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中“双主”理念的运用即要求双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激发者,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学习中思维与行动的自由,构建民主而和谐的教学环境。一、合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其识。现代教学论主张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收.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略议“教师为主导”的实质于月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论中的重要命题已探讨了多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尽管人们对“主导、主体”的认识依然见仁见智,但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  相似文献   

12.
郭向勇 《职教论坛》2004,(1X):59-60
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协作”与“会话”。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双主”教学模式,就是在多媒体进行网络教学时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当代教育家们看法各有不同.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作用,着重研究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杜威的教学论则主张"儿童中心主义",强调研究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则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既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命题,是近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对于正确地揭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学理论中其他问题的探讨,对于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围绕这一观点的争论却一直存在。尽管大家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上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是还有同志主张教师也是主体,即所谓的“双主体论”或“复合主体论”。我们认为,相对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来说,“双主体”论并未把研究推进一步,还似乎后退了。其根本问题所在,是对教学活动简单化的认识,从而陷入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境地。我们感到应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阮立新 《考试周刊》2011,(16):105-106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其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头等大事。教育改革的内容是推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讲练结合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外语积极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外语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参与耳听、眼看、脑想、口说、手写等学习实践活动,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学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技能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起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归根到底是由教师激发、引导这一主导作用决定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进而就越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经过国家教育部门及教育专家、学者几年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实践与理论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不管多么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总会有些差异。实际教学中仍少不了学生主体异位、教师主导错位的现象。即使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数学教育、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再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想到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为主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一个教师主导什么,直接影响着能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而能否“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们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一年多来,我们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按照现代教学论,深刻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正确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运用多种媒体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规律,开展电教课设计研究,结合低段儿童年龄特征,努力作优化课堂教学的尝试。一、激发学生“爱学”儿童入学初期是从学前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到学龄期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过渡阶段。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一入学就要达到在四周内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学会拼音方法,逐步…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过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教育、学生、教育传媒。这三个方面又可划归客体和主体两个系列。教育传媒属于客体是肯定无疑的,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认识上却存在着分歧。我则明确地主张,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也可以把这一主张简称为学生主体论。 一 学生主体论与双主体论 在教育过程的主体问题上,现在国内通行的是双主体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双主体论又有两种主要的变式:一是轮流主体论,即在教育过程中,有时教师是主体,有时学生是主体,二者轮流“执政”,交互作用。这种变式实质上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评价一节课,常常是看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都将发生新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大的改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将改“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如何在评课中体现以学论教的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都在提,但又一直都是“主导”导“主体”,或者只有主导没有主体,因为在较大领域内教好课的标准强调的是教师有条不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