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迁移,是指已学得的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他们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许多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新课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学生可利用这“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促进学习迁移发生。迁移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它是积极的,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迁移。如果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称为负迁…  相似文献   

2.
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即指已经掌握的经验(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等)在变化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的迁移现象多种多样,按性质可将其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是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或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谈学生知识迁移的心理效应对学习化学的影响安徽涡阳二中孙和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掌握和应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即学习的迁移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都...  相似文献   

4.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发生积极影响,起促进性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发生消极影响,起干扰和抑制作用的迁移称为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一、正确认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负迁移 1、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1)物理知识的联系及某些特征的相似或相近,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干扰。学习物理,首先要学习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就容易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从而影响后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了“加速度”概念以后,不少学生认为物体运动速度大,加速度也必然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5.
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达到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迁移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范畴,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努力实现正迁移,同时减少和防止负迁移,具体应该抓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迁移是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对于另一种情境中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按影响的方向可分为顺向作用的迁移和逆向作用的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或发生有益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起妨碍作用,或发生不利的影响,称为负迁移。”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把握和运用迁移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从五个方…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起干扰、抑制作用。前者称为正迁移,后者称为负迁移。在学习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从教学目标的观点着眼,我们期望的是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一、正迁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正迁移又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前者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反之。颗向正迁移对学生从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从整体上看,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总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栽心理学上叫做学习的迁移。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消极的妨碍作用,是负迁移。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另一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并不是只有正迁移或只有负迁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9.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则称之为“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迁移规律,能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而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学生认知结构 优化教学过程吉林陈受真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结构,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方法的构成体。学习迁移则是指在训练中得到的心理品质、能力、知识、技能以及行为方式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各类知识更新快速,学生要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学习能够解决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能够终身受用。因此,“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今地理学科中的热门话题。那什么叫学习迁移呢?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从作用分,有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2.
“迁移”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其含义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至方法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发生的相互影响。从生理机制角度看,“迁移”是已有的暂时联系的建立或旧联系的改组,使已有的联系得到扩充发展或干扰、阻挠其扩充和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者称为“正迁移”,起消极干扰作用者为“负迁移”。本文就在医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正迁移作一初步探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发展创造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足普遍存在的.通常人们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做顺向迁移;把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做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的是负迁移。动机、态度、情感、知识、技能,都可以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从教材的结构看,“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学  相似文献   

14.
“迁移”原则在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陈世杰所谓"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就称为正迁移。"即已经学得的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已有经验对新课题的影响。在历史复习课中,教师...  相似文献   

15.
迁移与转换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起促进影响的,称为正迁移,反之,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之为负迁移。在教育心理学中“迁移”的概念刻划得更为深刻,理解为“认知结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凡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凡是问题得到解决,就有(正)迁移的作用。诚然,人们往往期望多产生正迁移,以促进、提高解决问题的功效。而且企求通过什么途径能将新的学习或问题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正)迁移,以至扩大(正)迁移量呢?我们把沟通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或问题)的途径称为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叫做“迁移”。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如果影响是消极的,起干扰作用的,则称“负迁移”。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负迁移,给教学带来很大危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英语教学应自觉地发展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  引起负迁移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一、本族语的干扰  初中生在开始学习英语之前,都经过一段正规的汉语学习,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们已有的汉语知识和学习汉语知识的经验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是学生已形成和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的集合构成体。这里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之为认知变量。任何迁移的实现都是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背景,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活动,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学习者认知变量是影响迁移的关键性因素,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三个对学习的迁移有重要影响的认知变量:(1)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简称“可利用性”);(2)学生新面临的知识、问题与和它相关联的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在内容和组织上的可辨别程度(简称“可辨别性”);(3)学习者原有认知中起固定作用观念的  相似文献   

18.
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各种知识、技能之间往往发生相互的作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所谓“学习的迁移”。如果先行的学习对于后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叫正迁移;如果先行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或叫干扰;如果先行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不产生影响,就叫做零迁移。我们在教学中所期望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迁移。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迁移”也叫做“训练的转移”或“学习的转迁”,一般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即先前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运用学习迁移规律于语文教学呢? 一、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迁移规律告诉我们,经验通过类化、概括之后,作为信息在大脑里贮存起来,如果一旦碰到与经验有联系或者类似的新知识,就能依据先前的经验来辨认当前的课题。因为,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孤  相似文献   

20.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照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一项工种,是机械制造业中是不可缺少的工种,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较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加工质量。“迁移”是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另一种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即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善于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克服抑制负迁移,对实习教学任务的完成,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习教学中,钳工专业的有些知识技能,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正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对课题进行研究,合理安排课题练习程序,使它们有机地衔接起来,组成最佳的练习序列。一、重视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纵向迁移能力。学习的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但教材编写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在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材,认真设计教学课题,充分利用引导课题,理清钳工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脉络分明,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具有包容性的知识结构,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如刮削、錾削、钻孔、铆接、校正和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