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2.
1947年秋,一队队青年学生从大理古城出发,身背行装,徒步沿博南古道行进.他们跨过漾濞江、澜沧江和怒江的铁索桥,翻越横断山脉、风餐沐雨,千辛万苦,历时半个多月,行程近一千华里,最终到达目的地--龙陵县镇安街.这就是大理教育史上有名的国立大理师范学校西迁的一幕.这事的来龙去脉要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说起.  相似文献   

3.
由大理州委宣传部主管,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大理文化》创办至今已35年.读了2014年全年的《大理文化》,感觉是神游了一遍大理的文学、文化海洋. 大理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我国唐代所建的南诏国,宋代所建的大理国国都都设在大理.大理是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享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文化古都”的美誉.大理是一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土地,因此,植根于这样一方沃土的《大理文化》,其历史民族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相似文献   

4.
吴棠 《大理文化》2001,(6):47-48
在&;lt;面对荒凉的华中大学遗址&;gt;(刊于&;lt;大理文化&;gt;2001年第3期)一文里,笔者写到建校于1924年的华中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武汉迁到大理喜洲继续办学的情况.华中大学在喜洲8年,对大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事业,都起到促进作用,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婚姻看诺邓白族社会生活对儒家礼教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克大理,明朝廷以改土归流、课以重税、大规模移民屯田的措施在政治上加强对大理的统治.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烧毁南诏大理国以来的地方文献,推行"圣化"政策,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教化改造大理白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陈美兰 《大理文化》2022,(3):94-103
1982年,我考入大理师范,学校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大理师范于1905年建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合格的中专学历师资人才,促进了大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有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我有缘在大理师范学习、生活两年.于我而言,那两年是我远离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我储备知识,接受教化...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大理文化>由于坚持办刊宗旨,注重文化品位,在省内外读者中受到了好评.2005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从每类期刊中选出一种作为我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发展对象加以审读."<大理文化>被选为全省12种文学艺术类期刊中的重点审读刊物.7月29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在大理召开了<大理文化>审读会议.会上,云南民族出版社文艺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成员、审读员李光云作了题为<谈〈大理文化〉的品位>的讲话,此讲话已刊载于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第五期,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翻译佛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而传入大理.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唐开元三年(公元714年)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加上后期不断的求经、赠经和购经活动,使大理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大理古代的寺院藏书、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10.
寅公 《大理文化》2005,(4):37-38
云南大理一直是我心中神往的地方--从著名的<五朵金花>到金庸的<天龙八部>,大理在我心目中就是用苍山、洱海、山茶花包装起来的蝴蝶之乡.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丽江来到了大理,远远看见了暮色中屹立的苍山,而名扬天下的洱海在落霞中泛着金光,古城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马曜,云南洱源县人,白族,1911年10月生.1927年考入大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大理一中),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九·一八"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运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昆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学教师进修班学习中文系课程.后因病回老家休养,其间曾雇用马帮、船户,承运乔后食盐至大理、下关转运保山,支援滇西抗战.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大理祥云县云南驿坝子东侧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列大山最为突兀显眼.如果你乘汽车或火车从大理至昆明的话,车一过云南驿进入古称“云南赕”或“小云南”的云南驿坝子,从东面映人你眼帘的即为这座大山了.它就是雄踞于大理地区东大门的老青山.  相似文献   

13.
大理的脉络     
王峥嵘 《大理文化》2021,(3):96-112
三十年前,大理在绝大多数人想象中还是偏远的蛮荒之地,是密林和毒虫的自由天堂.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云南和大理本地的考古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理的历史认知已经逐渐有了定论,脉络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大理这个名称 大理是地名,也是国名,从历史上说,国名出现在前,地名出现在后,也就是说,当大理成为地名的时候,国已经不在了.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国名的时候,地域广阔,而当它成为地名时,所涵盖的面积已经不大.  相似文献   

14.
接到电话,朋友老那在大理等我,陪我采访陈勋先生.我迅速从下关出发,前往大理这座灵山秀水之中的古城. 我所乘坐的4路公共汽车平稳地行驶在迷人的田园风光里,阳光穿过苍山上灰色的云团,暖暖地洒向风光旖旎的大理坝子.  相似文献   

15.
大理三月街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驰名中外的三月街赛马是随着三月街集市贸易而产生的.大理自古产良马,闻名四方.北宋时期,大理国每年以成千上万马匹出售给宋朝.到了元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大理社会风貌这样记载: "……这省里养了许多马,送到印度去卖."在交易中,要看马跑的速度和走法来区别优劣,因而出现了赛马和马术,流传至今.建国前三月街赛马场设在大理古城西郊的官道上.每逢三月街赛马之日,热闹非凡,观众成千上万,参赛选手除了大理地区的白、彝、回、汉等骑手外,丽江、迪庆的藏族、纳西族等骑手也前来参赛.但是,比赛时有时无,规模也小.……  相似文献   

16.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2,(5):102-111
大理师范学校是苍洱艳丽夺目的奇葩,滇西历史悠久的教师摇篮,也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百年中等师范学校。经苍山雨露的滋润、文化名邦的熏陶,大理师范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百年师范名校。从1905年大理女子师范学堂起算到2005年,大理师范学校伴随着时代的风雨,走过二十世纪,走完百年里程,写下了一部恢弘灿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母校琐忆     
一九八一年九月,我带着父母的厚望、乡亲的重托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理师范学校.从那时起,在大理师范读书两年,在师范附小教书十八年,又回到师范教书至今,一转眼二十三年过去了.二十三年来,我的命运与大理师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真可谓歌于斯、哭于斯、忧于斯、乐于斯.如今母校已届百年华诞,倦倦学子,能不感慨于心,往昔平常小事,此刻却如璞玉新磨,发出清芬润泽的光来.  相似文献   

18.
大理四章     
曼娘 《大理文化》2015,(4):39-42
走进大理,我便跌入岁月的轮回中.总是在不经意间踩到千年古道,闯入百年村庄.我在千百年不朽的时光里,把自己揉碎又整合,整合又揉碎.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于是,就有了大理四章. 浪漫大理 在大理,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造就了爱意流淌的旖旎风光.三月街,蝴蝶泉,廊桥梦,风情岛……含情藏爱,与浪漫相拥,让我在悠闲从容中感受到大理的温暖情怀.  相似文献   

19.
许斌 《大理文化》2002,(6):63-64
产生于宋代大理国大理地区的<张胜温画卷>又名<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按李霖灿先生<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所刊图版,画卷中绘画部分计134幅,共描绘各类佛教形象628余貌,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据画卷释妙光跋文,为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描工张胜温所绘.画卷据此而得名,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20.
苍山行     
早在少女时代,就从电影<五朵金花>里得知,远在天边有个大理,大理有个苍山和洱海,那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和诗情画意的令人神往的地方.前不久我们一行人果真去了大理,终于揭开了罩在心头的苍洱奇观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