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12年9月20日是太师三附小建校10周年庆典的日子,与众不同的是,该校将生日庆典与全国名校名师教学交流研讨会办在了一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所名校校长和名师,在与三附小师生共同分享生日喜悦的同时,也为三附小带来生日礼物——十几堂名师公开课以及为期两天的教学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了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热议。一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办学思路,更是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成为"世界一流",是许多大学的共同梦想。但纵观全球,能担得起"世界一流"的那些名校,谁是别人的翻版?谁又靠"第二个某某"来享誉?北大、  相似文献   

3.
本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清华、浙大为例,结合梅贻琦、竺可桢的办学实践,分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冬威 《教育》2011,(32):57
中国人重礼崇孝,但就上大学而言,历来都有着文凭情结和名校情结。据某机构调查显示,55%的家长和学生都存在"名校情结"。如果问一下高中生"最渴望的追求目标是什么",估计排在第一不是周杰伦,"超女"什么的,大多数人想也不想,就会说是读清华、北大。在对名牌大学的崇拜方面,中国家长和学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名牌大学,已不再是学校本身,已经被升华为"成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机会     
甜妞 《高中生》2015,(7):30
爸爸的生日在11月份,我们总是在感恩节那天给他过生日,即使他住疗养院后也是如此。当我们知道这恐怕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生日时,全家人决定都来疗养院给爸爸西蒙办一个大型生日庆典。生日庆典来了很多人,非常热闹,爸爸也非常开心。他可会讲故事了,身边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痴迷的听众。大家围在他的周围,兴致勃勃。趁着不那么吵的时候,我宣布换种方式,该是让爸爸  相似文献   

6.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论断对我国一流大学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察往以知来     
清华百年,盛典空前.不仅清华人在追溯以往,也不止千万学人在品味这知名学府的世纪风云,更有平头百姓街论巷议在世说大学.有亲耳所闻为证:前日路过一早点摊,听摊主与顾客搭话,话题便是总书记胡锦涛与清华如何如何,政治局有几个常委与清华如何如何.妇叟皆知,有至于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老百姓对大学的认知也"大众化"了.当然,作为"利益关系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在这个喜庆的节点,中央是否会有新精神.因为名校之庆,已经超越寻常节庆,而成为重大政策宣示之日.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宣布,中国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大学,"985工程"因此诞生.2005年5月,复旦百年校庆,吴邦国委员长发表讲话,明确建设一流大学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985工程"一期又一期的接续  相似文献   

8.
正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对我们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跃忠 《学习之友》2008,(11):50-52
他带的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并获全额奖学金,其他人也考入复旦、南开等大学。不仅如此,校足球冠军、校运动会总冠军、校网页设计大赛总冠军等6项文体冠军,都被这个班夺走;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其中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对近代及当代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例,分析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倘若中国的大学建设仅仅停留在模仿、追随西方大学的水平上,就不可能真正跻身于世界知识体系的中心和前沿,就不可能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产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沦为空谈。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12.
正朋友家读高中的儿子踌躇满志,再过几个月他将进入美国一所名校读大学。当前,越来越多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国读书,北大、清华也很难留住他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人才的"掐尖",已经提前到了高中阶段。  相似文献   

13.
肖锋 《考试》2008,(12)
中国的大学正进人品牌时期。每年临近6月,各种版本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趁热纷纷出笼,一些名校也适时提出了进军世界一流的口号。与此对照,大学生就业却成了问题。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这个数字相对1个多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而言,似乎太小儿科了。然而这些人将组成中国进军全球化的生力军。如果他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世博局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名校大联欢”活动7月5日在世博园浦西博览广场拉开帷幕。活动共吸引到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在内的13所世界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等8所内地顶尖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5所港澳台高校的学生乐团千余名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15.
文静 《教育文汇》2007,(4):13-15
2003年,他带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他在全国举办过数百场讲座,他的讲座,让上百万家长热泪盈眶,为之震动、为之顿悟;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2006年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金战老师。  相似文献   

16.
刘雅琼中国财经报4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学校的名单,值得关注的是,名单中除了北大、清华等国内就业强势高校之外,还出现了近1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名字。职业技术院校能够与国内名校一较高下,这让很多人在开始肯定职业技术院校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开始质疑综合性大学中教学与就业定位。  相似文献   

17.
别误会我认为考上重点大学不好,我没有那个意思。有些家长一心要孩子上北大、清华,其次是复旦、交大、南开等名校,最次也要考上所谓“一本”的全国重点大学。可是,这都是谁定的规矩啊?须知,中国有13亿人,但中国仅有数量极少极少的“著名学府”、“重点大学”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源,可以追溯到重点大学建设。在全国重点大学建设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重点大学建设工程。中国的高校是继续亦步亦趋模仿哈佛和剑桥等西方名校,还是根据中国实际借鉴西方高校有关经验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不仅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路径问题,更是事关中国高等教育全面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他带的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并获全额奖学金,其他人也考入复旦、南开等大学。不仅如此,校足球冠军、校运动会总冠军、校网页设计大赛总冠军等6项文体冠军,都被这个班夺走;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跆拳道高手在这个班比比皆是。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尹颖尧 《大学生》2012,(22):18-19
"哗……"一辆辆领导和知名校友的专车驶进了大学,在彩旗飘扬中它们来到庆典现场。下车后,有的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有的校友坐在嘉宾席区……近一二个小时的庆典结束后,领导和知名校友们再次坐上专车,"哗……"驶出大学校门。这一幕并不陌生,它或多或少浓缩了许多大学办校庆的典型模式。然而,看热闹,或为庆典现场填空位子的大学生不禁纳闷:"我们才是大学的主人,却在母校生日中被忽视了,主人成了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