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即培育和陶冶道德情感,促进道德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激发道德反省和伦理感觉,重塑道德行为和生命样式,“陪伴”人生特殊时刻。叙事道德教化功能的发挥需要叙事类型的转换,转型后的叙事包括“美德叙事”、“文学叙事”、“个体生命叙事”三种。叙事要注重策略,叙事前,有备而来;叙事中,运用技巧;叙事后,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
道德叙事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叙事情境的完整性、叙事情感的交互性与叙事旨趣的道德性等三个特征。故事叙事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叙事逻辑:叙事目标要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而设定;故事文本要针对儿童兴趣与需要而合理选择;叙事方法要依据召唤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道德反思要以分享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师或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进行叙事活动,组织儿童开展故事叙事的社团活动,鼓励儿童改写、续写和创作故事,推动互动式亲子共读故事与利用电子媒介来讲读故事等多种途径进行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3.
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包括寓言、神话、童话、歌谣、英雄人物、典故等)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叙事核心在“事”,关键在“叙”。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  相似文献   

4.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5.
道德叙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式和教育成果表达形式,运用到高职会计专业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道德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自省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道德叙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好分析与解读,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做到叙事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潘莉 《教育评论》2007,(5):126-129
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以口头或文字的方式,叙述蕴涵着道德价值的故事,如寓言、童话、神话、历史故事、生活事件等,从而促进受教育者道德成长的过程。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道德叙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千百年来,道德叙事以其教育内容的直观、教育过程的自然以及与生命意义的关联,而受到西方道德教育家的青睐。《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圣经》、《美德书》、《父母听不到的故事》等,都在讲述故事中传递着人类道德与价值。不同时期的教育家们虽然都给予道德故事以重要的地位,但他们对于道德故事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和运用的认…  相似文献   

7.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是指叙事主体描述自我的或他人的道德故事,通过对道德生活事件的表达关注人们当下的道德境遇和既有的道德经验,从而实现立足当下的意义建构和获得对道德的理解。因此,应以境遇关怀为切点,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三方面来探求道德叙事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本质上是叙事的。青少年通过微博叙事表达和建构其线上自我。基于此,微博德育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触动青少年的线上道德叙事,从而促进其线上道德自我的建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道德活动设置为学生的具体生活事件,积极应用丰富的、物化的道德符号营造现实道德环境,同时作为意见领袖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在线生活。  相似文献   

10.
微博在本质上是叙事的。青少年通过微博叙事表达和建构其线上自我。基于此,微博德育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触动青少年的线上道德叙事,从而促进其线上道德自我的建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道德活动设置为学生的具体生活事件,积极应用丰富的、物化的道德符号营造现实道德环境,同时作为意见领袖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在线生活。  相似文献   

11.
道德叙事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叙事被引入西方道德教育的领域。它的兴起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道德叙事具有三大特点,即教育内容贴近生活世界而又内隐着深刻的价值;教育过程自然、互动;叙事主体交互多样。道德叙事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德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借鉴道德叙事,对探索我国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道德主体从单一向多样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德育叙事这一德育教学中极其关键的教学方式,其应用水平却有待提升。德育叙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叙事方式,想要发挥德育叙事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充分了解德育叙事的特点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德育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叙事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德育叙事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动三个方面对德育叙事应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潘淼 《江苏教育》2023,(18):58-6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程具有高、大、广的特点,而教育对象则具有低、幼、浅的特点,为此,教师要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即叙事。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它的作用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体来说,叙事的路径要“深”,注意递进性;叙事的内容要“透”,注重清晰性;叙事的方式要“活”,注重生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从叙事视野看学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方式,在当前道德和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沉重话题的情况下,道德叙事是一种值得探究和运用的德育方式,它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学校德育,进而提出道德叙事是实现学校德育范式转向的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道德叙事实施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评点家发掘人类潜意识最隐秘的情感体验,反思当下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存在,阐释死亡书写的审美意义和叙事功能,拓展了死亡书写的存在价值.他们以死亡叙事为基点,切入人类的生命意识和透析黑色幽灵的道德言说方式,建构一幅惩恶扬善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图景.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德育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道德叙事是一种值得探究和运用的德育方式,它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学校德育,进而提出道德叙事是实现学校德育范式转向的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道德叙事实施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丁锦宏 《班主任》2004,(2):37-37
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包括寓言、神话、童话、歌唱、英雄人物、典故等)的讲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  相似文献   

18.
姜红 《河南教育》2009,(6):28-29
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青少年德性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德育学的角度分析,叙事暗含基本规范,可以激发青少年的道德反省和伦理感觉;叙事注重过程体验,可以激发青少年对道德情操的向往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叙事方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天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艺的叙事特点、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艺是乡间民众的精神生活方式,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存观、价值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精神图像和审美追求,在叙事上体现出神话传奇式的叙事、因果分明的叙事逻辑、全能的叙事人、简约的结构方式、线性推进的故事进程等特点。因此,大众文艺的审美规律有别于现代文学艺术,具有独特性,它所蕴涵的思想元素、艺术旨趣和审美习惯具有原生态价值,化繁为简的审美模式、道德教化功能成为中国文学吸取的宝贵资源,普世情怀的价值追求及其表达为中国文学艺术确立了一种维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故事法的基础上,道德教育叙事取向主张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道德原型和隐喻,促进其叙事意识和道德感悟;主张道德叙事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并围绕叙事素材的道德特征进行主题提炼和主题理解的教学;道德叙事教学应使儿童从道德故事的听(读)者转变为叙事者,着眼于儿童道德自我的解构与建构,开展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