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公社     
(一) 一八七一年革命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根源第二帝国的压迫一八四八年,法國產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聯合起来推翻了代表金融大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成立了‘第二共和國’;但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抵抗勞動的無產階級底統治’(註一),一八五一年,拿破崙第三乘機掌握了政權,建立‘第二帝國’。其時,法國資本主義已接近衰落,法國的資產階級也漸漸由革命的階級轉變爲反動的階級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第二帝國’的反動統治已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满。統治階級‘每年從法國農民抽取如此多的利息,使其數额,簡直与英國全部國債底每年債息相等……一千六百萬的農民(包括婦女與小孩)居住於洞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黨從它的誕生起,迄今已经勝利地度過了三十三个年頭。在過去的年代中,中國共產黨經過堅苦絕卓的革命鬥爭,終於領導全國人民徹底推翻了帝国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国的血腥統治,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基本上完成了中国革命第一个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任務,從而把我國引上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线,‘是要在一個相当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现国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现国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革命勝利以後,我們黨和全國人民的基本任務就是要使我国由落後的、貧困的農業國家變成富强的社會主義的工業国家,即實现社會主義工業化。我国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本環節是發展國家的重工業。只有重工業,才可以建立國家工業化與國防现代化的基礎;只有重工業,才可以在最新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對全部國民經濟的改造。如列寧所說的,我們才能逐漸從窮苦莊稼漢的瘦馬跨上巨大机器工業的鋼馬。 對外貿易必須服從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线的要求。在實現我国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鬥爭中,對外貿易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所週知,對外貿易是资金積累的來源,對外貿易可以為國家工業化提供大量资金。 對外貿易在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重大的作用。這就是通過国際貿易,按照我國经济建設計划的要求,以我國的土特產品交換發展工業的生產資料——機器裝備,從而加速我國工業化的實现。机器裝備進口是我国工業化時期對外貿易的主要任務。工業化要求進口貿易向着最大限度地增加机器裝備的比重的方向發展。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證明:‘在發展底现階段實行工業化,有賴於盡量輸入机器裝備,而擴大輸入的可能性則取决於發展出口貿易与使国内可產商品不再入口的情形。’列寧和斯大林非常注意机器裝備的進口問題。早在一九二○年,列寧在论及蘇俄爭取自资本主義国家進口机器裝備問題時指出:‘……要儘快獲得購買必需机器的可能。我們這一點作得愈快,我們就愈早有經濟上不依賴資本主義  相似文献   

4.
(一) 保持正確的工業與農業發展的平衡关係,是制訂社會擴大再生產計劃的基本問題。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工業和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消費的協同组织。在這個協同组织中,若是工業不與供給原料、糧食並消費工業品的農業結合起来,亦即工業和農業若不形成一個統一的国民經濟的整體,那就不可能有什麼社会主義。……所謂社會主義建設的问题,就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織問題,工農業的正確結合問題。’(‘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中文版,第二一七頁) 资本主義再生產的顯明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和農業的矛盾不斷地日益擴大和加深。列寧指出:‘工農業间的矛盾不但不是資本主義所能解决的,並且,它反倒日益擴大和尖銳化起來。’(‘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六三九頁)農業的發展落後於工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规律。這種農業的落後性,便是破壞国民经济各部門间的平衡和形成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自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註一) 當時反動统治者清廷雖然投降了,但廣大人民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及反對媚外官僚的思想情緒却逐漸普遍於全國。較開明的士大夫階層受到環境的刺激漸漸形成了接近民族资產階級的改良主義思想,而反動統治階級爲了媚外和鎭壓人民的英勇鬥爭,實行了會國藩李鸿章等一批新官僚的‘船堅砲利’政策,搞起了所謂‘洋務運動’,他們以爲如此,即可維持反動的統治。他們的‘功續’是出賣了民族利益,替帝國主義開闢了更平坦的道路,想靠借外債來滋補,而把國家的關稅、鐵路、礦場等作了抵押品;他們所倡的‘官督商瓣’的工業和交通事業成爲了民間資本自由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義工業化社会主义工棠化(864) 工業化就是变落后的农業国家为先进的工業国家。工棠化的类型有兩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工業化。一种是社会主义工業化。资本主义工業化是从工場手工業阶段向机器大工业阶段过渡的时期开始的,每一个發达的資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实現资本主义工業化的基础上發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工業化則是在經济發展落后的国家,当無产阶級取得了政权并着手建設社会主义社会时所必須  相似文献   

7.
資產階級對於人民教育事業的猖狂進攻,不僅表現在學校教育經費的被貪污、被盗竊,更嚴重的是表現在教學中的資產階級思想對學生的侵蝕。從教師思想改造運動廣泛展開之後,爲同學們初步揭發出來的一些事實中就有力地說明了這一問題。一、崇拜美英日的反愛國主義思想。在生物系的老師中曾有的公開向同學們宣揚着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誇耀帝國主義的‘文明’。如有一位老師講:‘我在法國留學時,用的是“庚子賠款”,生活相當充裕,花都花不了。’‘學法文時每天學習二小時就花掉兩塊銀洋。’並說:‘法國的議會相當“民主”(?)議員們可以在國會上大吵大罵。’有一位老師在講課時嘴裏講的是中國話,而在黑板上却大書其‘原文’。更嚴重的是,有一位老師看見長春的建築物漂亮時,對專修科三班同學發表感想說:‘日本帝國主義雖然是剝削、壓迫中國老百姓,但它的工業可相當發達呀!’還有一次,當同學們問他世界上那國植物學最發達時,他回答說:‘日本’。同學們問:‘爲什麼?’他說:‘日本人好研究,接受英美的快’。同學們說‘中國如  相似文献   

8.
國务院关于工資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工资問題是关系着國民經济的發展和廣大工人职員的物質福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問題。”又指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大力做好这次工資改革工作,达到進一步發揮工資的物質鼓励作用,促进國民經济的不断高漲和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目的。” 現在,教育部已發出了“关于1956年全國  相似文献   

9.
本刊收到關勛夏、金成玢、訪君、錢天澤、劉毅、唐致信等同志來稿,對王芝九編高中課本‘世界近代史’第一册一九五五年修訂本的部分內容、史實和附圖,提出了一些意見。現將這些意見分類綜合發表,供原編者和讀者參考。一 關於內容編排方面 (一)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問題: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章中,編者在分析‘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和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諸條件時,沒有很好地說明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  相似文献   

10.
所謂工業發展速度,就是用不變價格計算的計劃期工業總產值與報告期工業總產值相比較而得的百分数,它標誌着工業發展的快慢。工業發展速度的問題,是加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一個中心問題。在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期,列寧和斯大林認為是有關蘇維埃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列寧說:‘戰爭是鐵面無情的,它用毫不容情的嚴厲方式提出問題:或是滅亡,或是在經濟方面也赶上並超過先進國家。’(‘列寧文選’,兩卷集,第二卷,第一三四頁。)斯大林亦指出:‘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以  相似文献   

11.
工農聯盟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戰略中極重要的問題之一。馬克思在總結十九世紀歐洲法、德諸國革命鬥爭的經驗時會屢次作出必須使無產階級革命和農民革命運動配合起來的重要指示。馬克思認定在资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農民就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因為工農的‘剝削者是同一個:資本’,因此‘祇有资本的傾覆,才能使農民地位提高;祇有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府,才能終結它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社會上的衰落。’一但是馬克思的這一英明思想後來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埋葬起來,他們否認農民具有革命性,反而  相似文献   

12.
從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時起,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止,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的口號’中,明確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綫,即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私营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口號中也指出了從一九五三年開始的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材,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份的比重穩步增長,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這是一個偉大的光榮的歷史任務。它像一座燈塔,照耀着我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在天才的斯大林的領導下,領導着蘇聯勞動人民渡過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邁進了新的偉大的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時期。国民經濟恢復時期最重要底成就,就是工業、農業及交通運輸業基本上達到了戰前的水平,並保證了工人階級所握有之经济命脈的领导權;在商品流轉方面,保證了國營商業和合作社的優勢地位。就在這樣的基礎上,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蘇聯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决定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为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為社會主義勝利而鬥爭,便成了黨医中心任務。’(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外文明版局一九四八年版,第三三九頁)  相似文献   

14.
安徽當塗静仁職业學校,为徐静仁先生私资设立,专以推廣本縣農工业及補習教育为宗旨。自民國十年開辦,招收农工学生各一班,預备養成職業界领袖。以便從事推广,隨后又設女子職工班及小學部。本学期又设推廣部,專事推廣事業,其農工科教育概況,可资参考之處甚多,特为調查列表如左。  相似文献   

15.
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加速了革命的步伐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廣州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三十人,代表着黨員四百三十二人。毛主席出席了這一次大會,在大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投降主義倾向,認為资產階級民主革命應該由資產階級來領導,‘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無產階級只能站在消極的幫助地位,而不必爭取革命的領導權。以張國燾爲代表的關門主義傾向,認為共產黨不應當與國民黨合作,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革命,國民黨是不能進行民主革命的。大會批駁了這兩極錯誤倾向,决定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的聯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毛主席在這次大會上堅持了正確意見,反對了右的和‘左’的錯誤傾向。  相似文献   

16.
(三) 積累問題。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計劃工作。基本建設計劃上面所談的都是由新的情况和新的條件所引起的計劃工作的組織問題。新的經濟條件對計劃工作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經濟問題。這些重要問題之一,就是與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計劃和基本建設計劃相聯系的積累問題。 國家工業化意味着要建立新的社會生産的物質技術基礎,即要建立沙俄所沒有的工業部門(如汽車製造業、化學工業、機製業等),要建立新的國防工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擴大固定資產的生產,而要擴大固定资產的生產就  相似文献   

17.
十六世紀初期以後,東西交通的主要新航路均已發现。這種發現的重要意義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美洲以及環繞非洲航路底發現,給興起着的資産陛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一些西方國家也就隨着這種新世界新航路的發現。以國家的武裝商隊,用海盗暴力的辦法。到全世界去抢掠財富,並將其流回本國轉化爲資本,成爲原始積累的主要要素。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正是這樣的國家。它們都進行了這種掠奪過程,在全世界用搶劫金銀奴隸等辦法掠奪海外財富以積累本國的資本。它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九卷出版了。在第九卷中,‘再論我們黨内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這一著作佔着顯要的地位。這篇著作乃是斯大林同志於一九二六年十二月间,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會上所作的反對托洛茨基主義的報告舆結論。斯大林同志寫這篇著作的任務是什么? 從一九二六年起,聯共(布)根據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决議而展开了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的巨大工作。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是按照‘誰戰勝  相似文献   

19.
文教事業所用的經費,是國家一筆相當龐大的支出,重視與搞好學校財務工作,消滅貪污、浪費、挪用的現象,對支持國家工業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吳縣文教科特於十月份發出通報,佈置全縣小教工作者結合時政學習,開展一次‘發展艱苦奮鬥精神,熱爱國家财富’的學習。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廣州軍隊開始北伐。人民可以在他们的旗幟上看見‘打倒帝國主義!’‘統一全國’剷除軍閥!’等等明白浅顯的口號,這對於許多國民黨首腦只不過是說来好聽的諾言而已、但對於千百萬工人農民來說,這些口號却成了召唤的警鐘。廣州的革命軍在北閥中有了群衆的支持,正因爲如此,所以才得以迅速粉碎了抵抗他们的軍閥軍隊。湖南省城長沙於七月二十日被攻克,九月七日漢口、漢陽解放。這表示革命軍已進入中國的中心地带長江流域。隨着南方軍隊的北進,農民運動洶湧地發展開了,農會組織起來了,城市中的罷工運動和工會也開展和建立起來了。斯大林同志指出說:‘這是全民族聯合戰線底革命’,它的刀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