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光 《百科知识》2012,(10):47-48
正不少人认为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饮食就是肥美味甘的食物。但这类食物在诱发肥胖的同时,也诱发心脑血管病和富贵病,因而成为现代人的大敌。但是,高脂肪和高能量饮食的另一个副作用却长期以来被遗忘了,那就是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现在有研究发现,这类饮食会损害进食者本人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而不是过度饮食、锻炼太少或者是遗传因素。研究人员将与肥胖有关的人类细菌喂给老鼠,将它们的体重增加,并与没有喂细菌的老鼠进行比较。尽管后者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并被阻止锻炼,却没有出现肥胖症状。这一研究还引出了另外的问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工程化"改造"免疫细胞,能让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后更加精准有效地"打击"癌细胞,从而使患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项研究未来有望改善癌症疗法。肿瘤内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和多重生物屏障。T细胞等免疫细胞需要突破重重障碍才能找到并破坏癌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肿瘤中的每个障碍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的癌症患者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引起癌症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饮食。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饮食既是致癌因素,又是治癌因素。一、饮食不当可致癌膳食单调,喜烫食、硬食、嗜酒等,是引起食道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易患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膳食中缺乏微量元素(尤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不过,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肥胖,有的人大吃大喝少运动却不胖.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大脑中一种被称为Prkar2a的基因或许是控制肥胖的关键.该基因可以调节小鼠对高脂和含糖食物的偏爱以及对运动的爱好.缰核(Hb)是位于丘脑背侧的一个体积较小的双侧核团,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部位参与对疼痛、压力、焦虑、睡眠和奖励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的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肪、高蛋白和高能量饮食是心脑血管病、富贵病(如糖尿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因,因此素食被人们视为健康饮食,同时在动物保护组织等的推动下,吃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然而,现在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吃素可能有损健康,而且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及癌症的风险。素食致癌还是抗癌?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的布伦纳教授等人在2016年3月29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长期素食后,人体内更可能带有容易引发炎症反应的基因。这样  相似文献   

7.
百姓健康     
正想吃肉还想瘦,竹笋纤维帮助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张萍与合作者发现,竹笋纤维在预防肥胖和提高胰岛素灵敏性方面显示出强大作用,竹笋具有减肥和提高胰岛素灵敏性的功效。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研究者用高脂肪饲料添加纤维素的方法诱导小鼠进食,并把这些小鼠分成了4个组,结果表明,喂食了两种竹笋纤维的小鼠体重和身上累计的脂肪量,远远低  相似文献   

8.
免疫细胞预测直结肠癌预后研究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科学家发现,肿瘤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密度以及位置,能比病理的常规化验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尽管过去用小鼠做的实验显示,免疫系统控制肿瘤的生长,但是在人类是否也是这样比较有争议。Jérome Galon和同事研究了结肠直肠癌的三个不同患者群体,发  相似文献   

9.
癌症新认识     
正最近,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在癌症发病机理、癌症特点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为癌症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线索。癌细胞喜冷怕热美国罗兹韦尔帕克癌症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雷帕斯基研究小组发现,低温能够改变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方式。雷帕斯基等人比较了生活在22~23摄氏度和30~31摄氏度的几个常见癌症小鼠模型的肿瘤形  相似文献   

10.
王平 《百科知识》2013,(24):8-9
从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最近出版的《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烟草是最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烟草、饮酒、过多阳光暴露、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饮食因素及职业性暴露和慢性感染是发生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这些因素和有效的癌症筛查可以控制癌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饮食与肿瘤     
是什么原因及因素造成人类发生恶性肿瘤?这是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切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近年的动物试验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看来,饮食和营养与肿瘤有着密切关系。如多食高脂肪的人、肥胖者容易患肿瘤。缺少维生素甲及维生素丙、食物中缺芝纤维素者也容易患肿瘤。从美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看出各种  相似文献   

12.
薛天宁 《科学中国人》2010,(10):114-115
<正>"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在我国致命疾病的排名中,继癌症、脑血管类疾病之后,冠心病排在第三位!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高蛋白、高糖以及高脂肪这些饮食的大量增加,再加上工作节奏和紧张度上的提高,睡眠不足、烟酒过量等综合因素导致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雷萍团队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肿瘤靶向治疗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吃"出来的感冒过去总认为,感冒是因为气候变化,身体受凉所致。可是近年来一项新的医学研究表明,感冒与饮食关系密切,一些感冒是由于"吃"而引起的。如过多地食用高脂肪食物肉类、乳制品,黏腻食品和黄酒等,会降低体内免疫细胞抗病毒能力,引起感冒;过多地摄入高盐食物,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  相似文献   

15.
DNA序列的变异是所有肿瘤细胞发生的重要的分子层面的原因,当前学界已经有能力对一定规模的癌症队列样本开展全基因组变异图谱的分析.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ICGC)于2007年成立并启动了全球范围的肿瘤基因组研究工作.ICGC提出对50种癌症、总计25000例患者样本绘制体细胞基因突变谱.多个国家的参与课题组已经阶段性地总结了特定癌症的数据并报道了研究成果,当前跨癌种的泛癌症基因组研究已经成为ICGC的工作重点.我国以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CCGC)的形式参与了ICGC的合作研究,选择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等13种癌症并取得相关进展.CCGC和ICGC研究工作将积极推动癌症基因组学向肿瘤生物学的转化研究,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新知     
正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小组3月2日发表研究成果:应激激素通过影响淋巴系统的方式,促使癌细胞扩散。该研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前述研究小组通过小鼠实验证实,应激激素确实会影响小鼠淋巴系统,并导致其体内的癌细胞发生扩散。应激反应会增加与肿瘤相关的淋巴管的数量和直径,而只要阻断检测应激反应的蛋白质或让那些能促进淋巴管形成的蛋白质失活,就能减少癌细胞的扩散。(来源:中国科技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6名在校肥胖大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干预大学生饮食的种类、饮食的行为、与饮食的方式后的(实验组)的BMI、WHR、肥胖度都有明显的下降。由此得出结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者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微博和微信上,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似乎很火,尤其是关于它可以抗癌,甚至治愈晚期癌症的传言,令人心动、也令人迷惑。那么生酮饮食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与癌症又是怎么扯上的关系?它抗癌的功效可信吗?正常人的饮食,每天总热量的摄入一般为25—30千卡/公斤体重,三大营养要素的比例一般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55%一65%,脂肪类20%—30%,蛋白质10%—15%,也就是常说的"食物金字塔"。生酮饮食则不同,它是一种低卡路里(比每日正常热量需求至少低20%)、足够蛋白质(1克/公斤体重/天)、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比例为3:1)的饮食。这种饮食结构将诱发身体产生  相似文献   

19.
吴睿 《百科知识》2011,(6):36-37
一份发表在美国《保健事务》杂志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拥有3.25亿肥胖人口,占世界肥胖人口约20%。对于肥胖不断蔓延这一现状,多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专家认为,过大的生活压力、生活节奏紊乱、饮食结构高脂肪化、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了肥胖。  相似文献   

20.
男性肥胖者由于体脂量增加,使雄性激素较多地转化为雌激素,血中浓度可增加一倍以上;较高的雌激素浓度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使睾丸分泌减少.由于肥胖的男子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使男性的"男子气"削弱,"脂粉气"增强,性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度肥胖者其性功能减退,可表现为性欲勃起、性交、射精及情欲高潮等环节.此外,高脂肪饮食可降低男性体内睾丸酮水平,引起男性功能低下,乃至性功能障碍.值得庆幸的是在有效减肥以后,体内这种雌雄激素的"倒逆"可以逆转,随之,性功能也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影响完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