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正>变活病毒为疫苗的新方法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活病毒疫苗,能激活机体的全部免疫原性,但无法在健康细胞中复制。疫苗现有两种基本类型: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需要对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其不足是只能激发人体部分免疫力,且需要多次接种。减毒活疫苗是指活病毒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波     
正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有一项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以上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截至5月13日,这五个疫苗项目已接种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获得初步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二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逐步完成全部的第二或第三针的接种,并开展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继打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之后,只打一针的疫苗近日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开打。一针、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保护效果一样吗?它们有何不同?接种者应该如何选择?疫苗可以混打吗?不少市民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类型提出一些疑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可分为3种类型: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疫苗,在疫苗组分、生产工艺、免疫机理和免疫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各有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峰介绍,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疫苗超过1亿剂次。米锋表示,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疫情防控手段。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过,尽管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和全民接种已经双双破亿,但仍有民众对接种新冠疫苗心存疑虑。对此,在发布会上,多名权威专家集中回应了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控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SEIR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Q-SEIRS传染病动力模型,分析严格管控前后的新冠疫情变化趋势,寻找新型疫情严格管控时机,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民众恐慌。2019年末,中国新冠疫情自武汉爆发,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防控下,疫情得到控制,并趋向稳定。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稳定,极其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有一定概率突破当前疫苗防控体系,使得人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上海普陀区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后半个月内,上海市内发现一系列新冠肺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率先在国内被检测出,随即在全球蔓延、爆发,虽然目前国内病毒传播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或平台期。截止到2020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 581 009例,死亡病例635 173例,然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疫苗被认为是人类面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已有18款疫苗进入临床Ⅰ期,12款进入临床Ⅱ期,4款进入临床Ⅲ期。在临床研究中,评价疫苗在人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本篇综述将围绕着评估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前期对SARS和MERS疫苗的研发成果对于新冠疫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这些成果与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特点相结合,以预测新冠疫苗研发可能的瓶颈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3,(23):46-47
<正>今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他接受《国际卫生条例(2005)》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建议,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接种了131亿剂新冠疫苗,89%的卫生工作者和81%的老年人(60岁以上)已完成基础免疫。在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有的人是自主选择不接种疫苗,有的人是因为当地的卫生条件较差而难以接种疫苗。目前,虽然各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已经非常普遍,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疫苗接种依然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9.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在全球流行,给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新冠病毒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和一定的致死率,疫苗无疑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国内外已有176个新冠疫苗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本综述基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及其他RNA病毒疫苗研发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冠疫苗研发急迫性的前提下,从有效性、安全性和广谱性的角度来阐述新冠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性策略,旨在为相关的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初步临床,一种由加拿大卫生部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对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非常有效,2 000多名埃博拉病毒密切接触者在接种疫苗后无一人染病。这种疫苗有望帮助科学家彻底结束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波     
正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还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12.
mRNA疫苗     
正在1918年大流感100年后,全球爆发了又一次呼吸道病毒传染病大流行,罪魁祸首是一种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17日,全球已有176 693 988人确诊,造成3 830 304人失去了生命。面对病毒的挑战,人类最有力的对抗武器是疫苗。针对这次疫情,从疫苗研发到实际应用的速度空前。截止到2021年6月15日,全世界已接种了2 377 780 590剂次针对SARS-CoV-2的各种疫苗。其中包括有首次应用就一战成名的mRNA疫苗,它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机遇     
土豆机遇--这是穷人的福音:吃土豆或许可以起到打疫苗的效果 土豆,可以吃的疫苗 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土豆,它可能起到乙肝疫苗的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乙肝病毒侵袭肝脏,每年夺去约50万人生命。但传统的疫苗需要冷藏,这在气候温暖的发展中国家边远地区很难做到。医疗工作人员经常还必须艰难地判断,价格不菲的乙肝疫苗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受热而失效。 为此,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生物学家Charles Arntzen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无需冷藏的、可以吃的疫苗--土豆。他们从乙肝病毒中取出一个基因,植入土豆植株,后者因此产生病毒抗原。人吃下这种土豆后,抗原蛋白质会触发人体免疫反应,对抗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让烟草“长出”狂犬病抗体 美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烟草作物,它能含有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新成果表明,转基因作物有望成为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廉价“生产车间”。科学家在新型转基因烟草作物中插入了编码人类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基因。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用转基因烟草获取的抗体能抑制狂犬病病毒,功效与人体天然产生的狂犬病病毒抗体差不多,甚至更强。活体动物实验还表明,转基因烟草产出的抗体能保护仓鼠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胜利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研攻关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顶层设计、强化方式,并就进一步强化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RNA沉默是植物抵御病毒侵染的一种防卫机制,病原来源的抗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e, PDR)被认为是通过RNA沉默起作用的,转化的核酸片段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长短和不同排列结构等均影响RNA沉默的效率,用全长马铃薯X病毒(PVX)CP基因构建非翻译的正义,反义和反向重复结构转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7.
荷兰发明新型助听器眼镜用植物作中间体生产医用蛋白酶美国加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将一种可产生人体α-1-1抗胰蛋白酶的基因导入水稻的遗传基因细胞中而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水稻,这种转基因水稻在胚芽中会产生一种人体蛋白酶。因此,科研人员将这种新转基因水稻作中间体来生产和提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夺取生命的重大疾病,但迄今全球只有一种预防性癌症疫苗,这就是200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针对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抗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疫苗,其中就有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即mRNA新冠疫苗。受到这种疫苗的启发,如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转向mRNA癌症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了疫苗瓶,国产疫苗全部用的进口瓶"。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难度大不代表造不出来疫苗瓶的生产要求确实很高,按照国际标准,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过程中公众关注热点变化,了解对疫苗的需求,有助于政府部门有序推进疫苗的接种,有效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方法/过程]从新浪微博获取了5473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相关数据,根据百度指数划分时段制作词云图,初步分析公众在不同时期对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关注热点演化情况.并通过TF-ID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