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现     
人类和传染病的交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然而,多年的交锋,人类往往注定是个失败者。传染病肆虐人间,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国家的消亡。公元前5世纪,雅典发生瘟疫,近一半的人口死亡,雅典开始走向衰落。公元165年到266年,正当古罗马兴盛时期,100年期间流行了5次大的鼠疫,所以使得古罗马的死亡者占到总人口的1/4,罗马帝国开始衰落。直到近代,琴纳给人们种痘防治天花,才揭开了人类反攻传染病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鼠疫在《圣经·旧约》中就有记载,说的是腓尼斯人在征服以色列人后,反而被鼠疫所灭亡。公元前430年~前427年,古希腊的雅典发生过一次大瘟疫,有一半的人死于这次瘟疫。受这次瘟疫的影响,雅典几乎成为一座空城并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行,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你能相信吗?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一次瘟疫——黑死病——在相当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走向现代的契机。中世纪在黑死病中结束1347?1351年,欧洲爆发了一场流行迅速,破坏性极大的传染病,即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俗称“黑死病”。据史料记载,黑死病是1347年随热那亚商船从中东传入的,它首先袭击了意大利南部地区,随后迅速传入西班牙、法国,1348年由法国诺曼底渡过海峡传入大不列颠,1350年,又…  相似文献   

4.
鼠疫再揭秘     
刘卫 《百科知识》2011,(22):21-23
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原因是,鼠疫中的肺型与败血型患者死亡后全身皮肤呈现黑紫色。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之一。人们通常指称的黑死病是1347年~1351年期间流行于欧洲的鼠疫,也是世界上鼠疫三次大流行中的第二次,当时造成了3000万~5000万人死亡,每3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死亡。  相似文献   

5.
林哲敏 《科教文汇》2009,(29):239-240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时期,具有强大经济背景,但却被后人称之为“弱宋”,从一些史料来分析,我们发现“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一直困扰着两宋王朝,这也可以说是宋朝积贫积弱、国势不振的主要原因。宋朝曾多次采取过包括裁减冗官、冗军和限制费用支出等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宋代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把握宋代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6.
林艺 《百科知识》2003,(8):17-18
■2400年前就出现了大规模传染病 传染病的肆虐不仅夺去了大批生命,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可以这样讲,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是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反过来,每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病又对人类文明本身产生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公元前431年开始的西方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撇战争,使古希腊人遭到了传染病的攻击,致使雅典军队的生力军1/4死亡,瘟疫继续在南部希腊肆虐,导致了  相似文献   

7.
正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辉煌灿烂的时期。宋学专家邓广铭曾说:“宋朝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尤其在科技方面,以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发明高度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除了一些妇孺皆知的科技成就,宋朝还出现过许多关于文化、法律、游戏等的“另类”发明。  相似文献   

8.
黑死病是历史上一种可怕的瘟疫,曾经在中世纪让欧洲30%的人死于非命。人们过去一直以为,欧洲是黑死病的发源地,但是新的研究却发现了这种可怕疾病的真正起源地——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触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近年来,全球新发传染病与日俱增,人们谈疫色变。宋代瘟疫因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严峻,同样令人生畏。据统计,两宋之际的319年间,发生过波及面广、传染性较强的瘟疫就多达93次。在宋代文献史料中,不乏"水疫""震疫""旱疫""火  相似文献   

10.
章慕荣 《知识窗》2005,(10):40-42
公元前431一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持续了27年的战争是古希腊的一场大规模内战,几乎所有希腊的城市国家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它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础德 《百科知识》2021,(26):42-44
北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传奇的民族,那就是维京人.提起维京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维京海盗".其实维京人并非只是海盗,他们还是殖民者、航海家和美洲大陆的最早发现者.8—11世纪这一时期在欧洲被称为"维京时代",维京海盗的龙头船和战斧曾经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尽管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维京人在欧洲历史上却只辉煌了几个世纪,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瘟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瘟疫的交锋有着漫长的历史。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于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 西方史籍中关于这类突发性致命传染病的详细记载,首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正当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主  相似文献   

13.
卫生防疫站是一个多学科的卫生监督、监测专业机构,是以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社会群体及其环境为对象,用流行病学、卫生学和卫生统计等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提高和增进人民健康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病毒病曾造成多次瘟疫流行。早在4世纪的医学书籍上已有天花和麻疹的记载。11世纪就发明了种人痘的方法。18世纪已有专门治疗麻疹的专著《麻科活人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推行普种痘苗迅速控制了天花,并于1960年消灭了天花。从那时以来,与病毒病的斗争始终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从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大量关于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方法的认识。本文将分三部分加以叙述:普遍发生的常见病毒病,对中国有特殊意义的病毒病和较新的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江户时期,中国医学知识大多通过书籍传到了日本,其中部分书籍凭借和刻(日本刻)版,在日本普及并被广泛接受。作对传入的中国医书及其和刻版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因为该方法有可能历史地、量化地把握中国医学传入和被一般社会所接受的实际情况。结果如下所述:有传入记载的中国医书为804种、1917次,这些均为在中国流行、部头大,并能以高价售予日本的书籍。中国医书的和刻版为314种、679次,约半数出版于江户前期,尤其集中在内容难解的“内经”及技术高难的“针灸”方面。单经(白)本在注释本发行40-50年之后有和刻。从江户中期开始。随着医学的日本化和日本医书的出版增加,中国书的和刻版急剧减少。所有传入医书约40%有和刻版。50年内从传入至和刻的比率高达46%,这种时间差越在江户早期越短。早在江户前期,和刻版中的畅销医书已经是3卷以内的薄册,且大多与当时中国的流行医书或最新医书无关。另外,在整个江户时期,也有从大部头书中拔粹或编的现象,由此可窥和日本特色的小型化嗜好。据此,日本在江户时期,从自身角度接受了中国医书,并进而接受了中医学,同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16.
放大罪证     
1247年,我国宋朝的司法鉴定专家宋慈出版了《洗冤集录》五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德利斯发表《医生关系论》一书,主要论述了司法医学鉴定的一些方法,这是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1642年,德国莱比锡大  相似文献   

17.
正"跳吧,跳吧,精疲力尽,力竭致死。"跳舞跳到死亡,这听起来就像一个美丽而恶毒的诅咒,却是欧洲历史上一段可怕的真实存在,无论男女老少,像感染瘟疫一样,会一直跳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舞,直到最后体力衰竭而死。这段可怕的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个诡异的时刻事情还要从14世纪的欧洲说起。由于黑死病肆虐,中世纪的欧洲成了人间地狱。自1347年开始,到1353年结束,短短的几年内,已有2500万欧洲人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鼠疫肆虐后,劳动力短缺,让  相似文献   

18.
最近,媒体报道:O—157病毒肆虐日本,已有8000余人受感染,我国民众甚为关注。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访问了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建国博士。记:O—157何时被发现?有何特点? 徐:目前在日本流行的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菌株,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1982年,美国俄勒冈、密执安两州交界地带曾发生两次腹泻病大流行。与常见腹泻不同,患者多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上康乾盛世时,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比现在更加辉煌。据美国经济学家估算,170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2.3%,而整个欧洲占24.9%,中国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而到了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9%,超过了当世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既然清朝的时候,国家GDP如此辉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当时清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不错呢?  相似文献   

20.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2,(18):34-35
正在过去的116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经历了一次次进化——从全大理石结构到令人惊叹的"鸟巢"设计。许多著名建筑师都曾参与奥运场馆的设计,这些已然成为奥运历史上永恒的回忆。1.希腊雅典帕那辛纳克体育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仍然"健在"的完全由大理石建造的大型体育场。它最初为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雅典奥运会而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来自于一座古代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废墟。在古代的帕纳辛纳克体育场举行的运动赛事旨在向女神雅典娜致敬。2004年雅典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