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放 《百科知识》2008,(4):23-25
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这部大戏的压轴节目。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故称“元夕”、“元夜”。道教称元宵为上元节,还将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灯节之俗源远流长,金陵灯市经久不衰,至今享誉海内外。灯节始于每年的正月十五,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八落灯,为时达10天之久。在一片星星点点的灯火交汇中,传递着最具魅力的南京民俗和其悠远的影响。灯节源流古代传统,正月十五叫上元,上元之夜便是元夜。而"夜"与"宵"二字同义,故元夜又称元宵,灯节亦名上元节或元宵节,宋时还称元夕节等。这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夜,皓月当  相似文献   

3.
正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传统佳节,在各地的节日风俗中,尤以赏花灯的场面最为热烈。唐代时,长安城的灯市非常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该诗描绘了上元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到了宋代,元宵夜观灯更是盛况空前,苏东坡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一夜鱼龙舞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元宵节燃灯习俗的由来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  相似文献   

5.
郭宁 《百科知识》2024,(4):13-20
<正>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东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其年俗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寒冷漫长的冬季使东北地区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融入春节氛围中,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显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6.
社科文摘     
"抬杠"的由来我国北方,以前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  相似文献   

7.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相似文献   

8.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现在教你制作两种会转动的花灯。  相似文献   

9.
正时令年节历来为老北京人所重视,尤其是从春节到正月十五。送走旧历,迎来新年,爆竹声中,万象更新,热烈的气氛还没有褪去,又逢元宵节,北京城内高潮再次掀起,百姓张灯赏灯,尽情游乐。老北京正月十五张灯赏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大规模的灯市则始于明代。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以后,沿袭了明太祖朱元璋关  相似文献   

10.
“正月十五闹花灯”,作为北京市2010年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重头戏之一“我爱兵马俑——国际时尚文化街区外国友人自制灯笼元宵晚会”,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广场隆重上演。  相似文献   

11.
新春话吉祥     
春节,是中国汉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持续的时间最长,从它的序幕“五豆节”(腊月初五祭后稷)和尾声“元宵节”来看,几乎占去了农历腊月和正月的一大半,余波甚至延续到二月二。它的影响之大,是任何节日都不能比拟的,在人类历史长河的世  相似文献   

12.
社科文摘     
正月的由来农历一月,往往被人们称作“正月”。那么,“正月”是从何而来的呢?在我国历朝历代,以哪个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各不相同的。夏朝以一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称改正的第一个月为“正月”。一年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天文专家介绍,继连续三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后,从今年起连续三年的元宵月则迎来"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个"朔望月"(约为农历一个月),这个月中月亮最圆的那天称"望日",也叫"满月"。月亮从一个满月"走到"下一个满月,  相似文献   

14.
李杨 《百科知识》2024,(7):68-72
<正>填仓节是正月最后一个节日,为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传说这天是仓王爷的生日。因为“填”与“添”“天”同音,所以也被称为“添仓节”“天仓节”。东北满族人民称其为“添哈势日”,“哈势”即指仓房。“填仓”由何而来填仓有大小之分。在东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即新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填老仓或母仓日。在不同地区,小填仓的日期也不相同,如山西介休、大同等地为正月二十,但大填仓的日期却都一致,为正月二十五。  相似文献   

15.
温小兴 《百科知识》2013,(4):58-59,66,67
石城灯彩源于赣江源头江西省赣州市境内的石城县。石城地处江西东南、赣州地区东北,东南紧靠武夷山,界临福建宁化、长汀,以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南唐保太十一年设县,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通道。在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石城民间渐渐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风俗。石城灯彩的起源石城灯彩起源于唐末宋初,与客家人南迁关系密切。从汉明帝开始,中原就有"元宵燃灯"之俗。相传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因此也有"灯节"之称。后来,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惯逐渐从皇宫流传至民间,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他一系列民俗活动。元宵节观灯,在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大约在隋代,民间狂欢活动也加入进来。到了唐代,"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6.
正过年燃放爆竹,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民俗学认为,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活动。古人燃放爆竹,一般要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然而燃放习俗各个朝代有所不同。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周礼·春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  相似文献   

17.
图苑巡礼     
猜射灯谜是一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早在清末民初,武安就有正月十五“打灯虎”的习俗。1956年武安市图书馆建馆,曾举办过几期灯谜活动。1989年武安市图书馆搬迁到新馆,在增设少儿阅览室的基础上,1995年元宵节,再开虎坛,在少儿阅览室举办“少儿灯谜竞猜”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月十五点灯笼,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上,你玩的是什么样的灯笼呢?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是制作一个简单又好玩的旋转灯笼。将两个纸杯口对口地粘合在一起,提起固定在上面纸杯中间的线,两个纸杯就开始旋转起来了。是什么力量使纸杯旋转起来呢?秘密就是杯子中燃烧的蜡烛。  相似文献   

19.
张连城 《百科知识》2013,(15):49-51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安排当中,颇有一些习俗活动是以女性为主角的,比如正月十五的卜紫姑、正月十六日的走百病、清明节的荡秋千,等等。亦有一些节日在地方上就有女儿节的称呼,比如北京一带的端午节和重阳节。不过,若从更广泛的范围而言,最当得起女儿节之称的还是要数七夕节。七夕节在传统社会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6,(5):49-50
正何谓"猴年马月"?一件事要等到"猴年马月",似乎遥遥无期,不过这天也终于要到了,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即是。中国历法不仅创造了十二生肖纪年,还创造了十二生肖纪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因此,每年农历五月都是马月。"猴年马月"就是指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12年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