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唱游”教学例谈王元运(永丰县潭城中心小学)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包括唱游,一年级的唱游可以多安排一些课时。”乍听唱游,似乎有些陌生。何谓“唱游”?顾名思义,就是唱歌加游戏,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课改为唱游课,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换,而是在教学形式与方向上起了根本变化。新编唱游教材能适合学习主体的年龄与特点,最大范围地提高低年级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随着教改的步步深入,在唱游教学中,也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即重游轻唱的偏向。如何让小朋友在唱游课中既“游”得愉快,又能“唱”得好听、甜美、感人,全面提高唱游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唱游教学是学与玩的教学,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设置的趣味性、综合性音乐课型。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听、视、唱、奏、动、创等综合活动形式,提倡音乐活动的多元性,注重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一、唱游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特点1、唱游教学的指导思想唱游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它不  相似文献   

4.
以唱游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课,重点突出了“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它通过律动、儿童舞蹈及歌表演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音乐课程,课程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唱、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通过富有童趣,具有艺术形象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富有趣味的音乐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唱游课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玩一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等教育。唱游课正是从学生的乐趣、兴趣出发,用“音乐”的小舟做载体,把“动感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因此唱游课运用“激趣”教学法,可以首先激起学…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课程内容按不同学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趣味唱游是小学低段(1-2年级)的四项学习任务之一。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它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有着能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艺术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孩子们在唱歌或音乐的伴奏下做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表演,中年级学生的节奏感知,还是高年级学生的音乐表现,均是体态律动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门学科的创始人名叫埃米·雅克·达尔克罗斯,他深信:"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现今,国内外许多一线的音乐老师在进行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时都会广泛采用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感受与欣赏中,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节奏感。而“唱游”教学所采用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内容包含了丰富的节奏素材。由于唱游本身极富于情境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潜意识与审美潜能。因此利用唱游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节奏,接受节奏的训练,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唱游教学理论概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唱游课指导思想概述、唱游课主要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探究,论述小学低年级音乐唱游课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因条件差,学校没有什么乐器,如何因陋就简来达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的呢?我认为应大力强化唱歌和欣赏能力的训练。其理由和方法如下:一、喉咙就是最好的乐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得很有道理:“钢琴、小提琴对你来说算得了什么,你的喉咙里就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音乐比世界上任何乐器的音色都要美。”从心理角度讲,唱歌可以使学生身体和精神得到无穷的享受。学龄前儿童就表现出对歌唱的兴趣,低年级用唱游的方式歌唱,中年级学生对齐唱、轮唱和对唱产生浓厚兴趣,高年级学生唱歌的兴趣由齐唱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唱游教学也可以说是学与玩的结合,这个学与玩、它是以音乐的素质训练为基础,以唱为主,以游为辅的综合训练,毛泽东同志主张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规律也告诉我们: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唱、爱跳、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这些年龄特征,低段学生容易注意力涣散、松懈或转移,就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引导、调控、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一节唱游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执教者千方百计地在学生注意力上做文章,特别在一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大重要环节上,我们一定要唱好“三部曲”,这对于低段唱游课教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形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高中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成为培养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唱游课的指导思想是“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中的唱游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律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环节。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律动还能借助儿童的身体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律”是音乐的弦律,“动”是动作。它可分为:“体态律动”“节奏律动”和“模仿律动”。不论是哪一种律动,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把歌曲唱准、唱好,再配合少量的动作。动作设计力求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要过大,要有音乐性。如第二册教材中《小宝宝睡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指以音乐游戏为载体,运用欣赏、律动、歌表演、读谱认知等综合性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教师可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索总结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环节规划与音乐训练小品的创编,并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研究,促进双基目标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6.
唱游是弱智学生从感性入手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因为唱游能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之中,使他们在歌声或音乐伴奏下,做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歌表演等,从而在审美的情绪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唱游是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的,这种教学形式比较符合弱智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弱智学生是按年龄来分班的,学习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唱歌课中手舞足蹈,因此唱游是他们最喜欢和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唱游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弱智学生在唱游中,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处于优美的、韵律性的活动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均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些都不难看出,音乐游戏在音乐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低年级的音乐游戏该怎么上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一、自由律动,激发学习兴趣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表演优美动作。它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特别高,十分喜欢表现自己,但同时也容易“失控”。因此,教师在组织唱游教学时应十分注意教学的方法。(一)唱游教学的方法1.律动歌舞法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所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情绪,走出单一唱的形式,创立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结  相似文献   

19.
音乐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唱游课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而设置的一门新型的音乐课程。它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目的,以...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段唱游课,是学生体验、表现、接受音乐的最佳形式,也是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成功的唱游课教学,往往具有以下艺术特点:一、以情感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来源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在唱游课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一个"情"字,范唱要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充分体现出歌曲的艺术韵味;律动示范要使动作、面容、眼神饱含激情,充分体现出舞蹈动作特有的情感力度;要以忘我的投入力求声、形、情俱佳,做到以情感人,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二、以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