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苗 《华夏星火》2008,(Z2):38-39
2008年7月22日,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启动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同时正式开通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这使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同时又作为全国首批12个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份之一,究竟是怎么开展12396信息服务热线呢?近日,安徽省省长倪发科接受本刊采访,详细的讲述了安徽省开展12396信息服务热线工作。  相似文献   

2.
任铭 《华夏星火》2008,(Z2):25-25
2008年7月23日上午,攸县举行了国家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开通暨星火科技12396株洲市服务中心成立庆典仪式,并召开了全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会议。株洲市科技局李建荣副局长、攸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毛春良部长、县人大黄清秀副主任、县政府熊炜副县长、县政协洪建新副主席等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和会议,县农业、林业、畜牧、广电、电信等职能部门主管领导、全县各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和县内部分涉农企业主,90余人参加了会议和庆典仪式。  相似文献   

3.
鲁昇 《华夏星火》2008,(Z2):40-41
在7月22日举行的全国"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发表讲话,从讲话中获悉,湖北省"农技110"已建成覆盖粮棉油、畜禽、水产、农机、农业政策等的420名咨询专家团队,为农户提供实时服务,成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一个亮点。除此之外,湖北省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其他省市借鉴的经验,为此记者对郭生练副省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不断加大"三农三牧"服务力度,积极开通"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引进推广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加强科技信息服务,五项措施并举,拓宽了科技服务领域,提高了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及时解决了农牧民生产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3,(2):38-39
从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绥化市科协实施了农技协千会带万户科技创业示范引带工程(简称千会带万户工程),使农技协在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经济中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千会带万户工程已实施两轮(每两年为一轮),帮扶2万多农户拥有了一个致富项目,掌握了一门生产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成为不折不扣的助农、惠农、富农品牌工程。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度不够、综合性不强、农村科技信息技术及服务资源布局不平衡、产业信息服务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作者认为,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应紧紧围绕科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整合广西涉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提升服务系统互联服务,产业服务能力,建设覆盖面广,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面向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应用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华夏星火》2008,(Z2):45-45
在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五期间先后启动了"农业信息化工程(Ⅰ、Ⅱ、Ⅲ期)"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最终利用农技110将农村科技送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实践为基础,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科技服务模式。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便利店模式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院的合作,有助于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的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良梅 《情报探索》2007,(8):127-128
阐述了宁德市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意义和基础,总结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6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朱磊 《华夏星火》2008,(Z2):26-27
"您好,欢迎致电星火科技12396安徽农村信息服务热线,按1键进入每周播报,2键进入农业快讯,3键进入价格行情……"在如今的安徽省,只要拨打12396,"不见面"的农技专家会在广袤的农业信息天地里为你"导航"。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10,(3):14-15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科协适应农村新形势,立足实际,成立了安丘市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开通了农业科技110服务热线,并以此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科技110”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科协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院校是实现科教兴农的主体力量。围绕突出科技服务农村发展、强调科技驱动农业升级、重视农户科技素养提升、科学测算科技服务能力等评价目标,坚持科学性与导向性、整体性与针对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简洁性与可行性等评价原则,科学合理评价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力,有助于引导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肩负起服务新时代"三农"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赵鹏 《科协论坛》2007,(6):35-36
依干其乡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城郊,是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中国无公害蔬菜之乡、正在建设中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乡有2.2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近年来,我乡大力实施“产业强乡、科技兴乡、林果富乡、旅游活乡”的战略,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畜牧、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发展林果3.8万亩,蔬菜2万亩,建成20公里长的环城郊旅游线一条,风情园7个,精品果园4个,组建养鸡、鸽专业村3个,养殖基地4个、科技示范园8个,乡域经济保持12%以上的增速。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催生和激发了全乡广大农民群众要富、想富、快富的强烈愿望。针对农民致富缺乏科技支持的“瓶颈”问题,乡党委、政府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着力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2005年在全乡16个村、3个产业基地、8个示范园开通农业“科技110”,从乡领导、涉农站所中抽调46名农业技术人员,组建农业科技服务队,构筑起农村科技信息绿色服务通道,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插上翅膀,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在乡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江苏省适应自身经济发展需要探索出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形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立了完整的组织架构,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级店面的职责与服务功能,形成了特色明显的科技要素传递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并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形成了高效的运行特征,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科技服务是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两型"农村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科技服务现状,本文在对我国中、东、西部的6个省的近30个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农村公共科技服务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科技服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艾萌 《华夏星火》2008,(Z2):24-24
2008年7月22日,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国科协以及安徽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领导,首批12个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份及其他省(区、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部门代表、专家代表等。  相似文献   

17.
张元华  怀涛 《现代情报》2002,22(11):35-36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经济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各级科技信息机构也正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积极开拓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市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是顺应形势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www.nstrs.cn)3月1日正式上线开通运行,实现万份科技报告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开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已开通针对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的共享服务:向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于2007年实施了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核心的非政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力求实现对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力补充.本文基于对来自北京8个郊区县30个乡镇的农村科技协调员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农村科技协调员参与科技服务工作的行为特征、内在动机、外部环境、服务效果及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以有效整合农村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发挥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为目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双峰县一个青年农民,创办了一个“农村科技合作社”,走出一条科技服务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其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服务模式得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这个农民叫王运芳。在今年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