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连电视台录制的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推进大连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考》(以下简称《推进》)喜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近几年来辽宁省广播电视学会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推荐作品参评这一项目评奖取得的最高奖次.是一次飞跃。作品本身显示了对“三农”报道水平的全面提升。系列报道《推进》,让广大电视观众见识了现代大农业的雏形.展示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
李绪元 《视听界》2000,(6):13-13
去年9月,我和另外3位同仁采制的录音专访:《梦想成真——吴仁宝话说华西村50年沧桑巨变》(简称《梦想成真》),在今年一系列优秀作品评选中,先后荣获“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江苏全省广播电台系统唯一的一等奖,被戏称为“一枝独秀”,见1月15日《新华日报》)、江苏省  相似文献   

3.
罗以澄 《中国广播》2008,(12):26-31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我欣喜地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系列报道《穿越三北风沙源》(以下简称《风沙源》)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报纸系统1990年度好新闻评选工作于5月13日结束,共评出好新闻作品328篇(件)(含新闻、摄影、美术、理论、文艺五个类别)。其中,唐山劳动日报的通讯《党的忠诚宣传员傅显忠》、秦皇岛日报的《引青济秦工程纪实》系列报道、保定市报的保棉一厂系列报道获特等奖。另评出一等奖作品62篇、二等奖98篇、三等奖165篇。  相似文献   

5.
在采写系列报道、重大典型等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近年来,笔者同前进报社的同事、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怎样联合采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6.
让经验报道“活”起来──人民日报张家港系列报道的写作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部分师生1995年9、10月间,人民日报刊登了7篇系列报道,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成果。张家港的成绩是突出的,对张家港的报道也是成功的。文章既展示了...  相似文献   

7.
工人日报有5件作品获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其中通讯《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作者:付海厚,发表于2006年1月24日)获一等奖,消息《内蒙古2200万元罚单开出9个月一文未到》(作者:张玺张明,发表于2006年9月28日)、评论《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公民的姿态站立》(作者:刘文宁,发表于2006年11月10日)和报告文学《九公里的女人们》(作者:孟可罗丹,发表于2006年7月7日)获二等奖,系列报道《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作者:集体,发表于2006年2月13日)获三等奖。在一个年度多篇、多类体裁的作品荣获一、二、三等奖的情况,工人日报已经多年未见。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农情日记》是湖北电台在实践"三贴近"原则过 程中策划的一个日常系列报道。它结构轻巧,每件作品不超过 5分钟;是湖北电台记者常年贴近一线,通过场景再现手段, 表现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三农" 现状的一档不定期新闻专栏。 2004年初开播,很短时间内便在荆楚大地激起强烈反 响,几乎每天都有寻找"农情日记"的电话打进电台。2004年 4月7日,《中华新闻报》在二版头条《名专栏巡礼》中以《用 真情关注"三农"--湖北电台系列报道<记者的农情日记 >引起强烈反响》为题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该系列报道被 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4年第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 奖";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是湖北电 台应对现代广播的新趋势和对广播记者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 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风貌类新闻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它记录着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然而,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特点摒弃此类节目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本文从新闻价值、叙事逻辑、镜头视角和深度挖掘的角度出发,以《岩松看日本》为例,对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述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穆青的新闻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样几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文简称《榜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下文简称《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文简称《报道》)、《历史的审判》(下文简称《审判》)。这些作品,我不知读过多少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思想就  相似文献   

11.
在采写系列报道、单位和个人典型等题材较为重大的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打好“组合拳”。近年来,笔者同本报社的同事、军区机关相关同志、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来自军区部队贯彻落实胡主席大抓军事训练指示的报告》、《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以来,中共江苏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学华西村,村干部学吴仁宝”的双学活动。11月中旬,《南通日报》“村党组织书记眼中的华西”系列报道,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切口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风采,并从中找到了新农村典型与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对南通的新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先后从宋人周紫芝的文集《太仓(禾弟)米集》(下简称《集》)中发现了一篇《尚书六部架阁(记)》,从清人张英等辑《渊鉴类函》(下简称《类函》)中发现了一篇节录的宋人李大异《六部架阁库题名记》,从宋人潜说友纂《成淳临安志》(下简称《志》)中发现了包括上述两篇文献在内的宋代档案学文献共四篇,其另两篇是:綦更生撰《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陈晦撰《六部架阁库续题名记》。本文先将有关六部架阁库的三篇题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关于三省枢密院架阁库的一篇,拟另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湖北孝感报有两组深度报道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以下简称《走廊坊》),一组九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及下简称《出路》),一组十篇,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作为这两组深度报道的作者之一,面对着新闻界“深度报道写作热”的兴起而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滞后,很想就这两组获奖深度报道的实践谈  相似文献   

15.
邹声文     
《新闻传播》2012,(4):1
邹声文,现为新华社总编室业务研究室主任。先后从事多个领域的新闻报道,并长期担任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活动报道任务。合作或独自采写的《坚定沉着战狂澜》、《魅力中国》系列报道、《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修宪离百姓有多远》等6篇(组)新闻作品分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  相似文献   

16.
佟春艳 《视听界》2010,(5):111-112
张家港电视台整合时政和民生两档新闻节目的资源,在周日黄金时段推出了主持人评论节目《张家港新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以其新颖的播出样式、独到的言论、个性化的主持,引起了受众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7.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07,(11):46-47
一、系列报道获奖理由1.领导、记者、编辑共同策划从参评作品看,系列报道都需要有策划,而且策划得越是精心,报道的效果越好。特别是获奖的作品几乎都同所在报社领导与记者、编辑共同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报道计划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工人日报的获奖作品《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就是在报社总编辑和主管副总编辑的指导下,由分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央电视台不断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中陆续推出了大型生态保护类系列报道,例如1993年的10集系列报道《为了大自然的生灵》;1994年的9集系列报道《走入大自然———西藏行》;1995年的9集系列报道《走入大自然———新疆行》;1996年的8集系列报道《为了南极的明天》等等。这些报道以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报道的规模化形成了强烈的可视性和冲击力,从而赢得了大量海内外观众,同时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保护现状的认…  相似文献   

19.
要摆一摆湖北新闻界1994年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有专家和读者首先提到了《市场指南报》关于“松刚益肝丹话题”的系列报道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前后历时近两个月所发表的13篇(幅)作品中,起“统帅”作用的又当数编辑部文章《“指南”责任重——我们为何提起“松刚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篇题为《探索华西村》的通讯,被一位热心的读者刻上了石碑,陈列在华西村的纪念馆里。最近,华西村为这一碑铭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探索华西村》的作者是新华社江苏分社的高级记者袁养和。他从1970年开始报道华西村,迄今从未间断,30多年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