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尚存在大量教学点,它切实为当地学生上学带来了便利,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而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继续推进,很多农村教学点被撤销撤并,农村教学点处境令人堪忧。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部农村教学点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尚存在大量教学点,它切实为当地学生上学带来了便利,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而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继续推进,很多农村教学点被撤销撤并,农村教学点处境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学点”至今仍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办学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教学点”发展规模先后经历了扩张-压缩-调整的过程。分析相关教育政策的演变,对“教学点”问题重视不足、政策问题不甚清晰等原因,使得教学点政策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导致“教学点”成为农村教育的短板,不能适应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必须从政策视角全面重视“教学点”,解决其办学过程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农村教学点境遇堪忧当前,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现象尤为普遍。我国中西部农村教学点部分学科严重短缺,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很多农村教学点体育课是"随处放羊",音乐课是"唱歌走样",美术课是"欣赏欣赏",几乎没有专业教学规划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很难养成。农村教学点师资问题也比较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西部80多个乡镇的农村教学点教师的调查,探讨本轮学校布局调整对于农村教学点师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近年来进一步分化,继续留守教学点的教师老龄化严重,近半数教师学历不达标,他们完成教学点正常的教学任务有困难。研究认为,中西部教学点师资的进一步弱化与本轮学校布局调整密切相关。为防止两极严重分化和基础教育质量滑坡,应当推动教学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应在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在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后,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合理配置。但在偏远山区,教学点仍然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办学形式,它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和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据调查,大量教学点师资条件很差,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大量农村教学点被撤并,这给偏远地区学生带来了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适当保留偏远地区教学点切实能够解决当地学生上学不便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适当保留农村教学点的必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提高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 3 0日 ,新一届国务院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决定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人民币 90亿元 ,以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省区为重点 ,实施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为主旨的农村教育综合发展项目。按此计划 ,国家将在今后 5年时间 ,为中西部农村 8.64万个村级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为 2 5.2万所农村完全小学设立卫星教学收视点 ;在 3万余所乡镇初级中学建设计算机教室。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也将在促进教师继续…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学点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且薄弱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乡土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是农村教学点发展的重要外力,是促进农村教学点发展的催化剂。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梳理了国内近二十年农村教学点信息化研究,通过主题聚类挖掘出四个热点领域。基于可视化分析结果,预测我国农村教学点信息化未来的四大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学点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教师队伍状况是决定农村教学点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农村教学点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及质量欠佳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农村教学点教师队伍问题,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创新师资配备机制,保证农村教学点所需教师数量;改善办公条件并提高教师待遇,创设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点任教的良好环境;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