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方佛学专家安东尼·托拉巴(AnthonyTribe)的力作"文殊:来历、角色与意义"一文刊登在2004年《西方佛学评论》第一期和第二期,本文选译自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从寺庙的修建、佛经的翻译、文殊与密教的结合等方面阐述了印度密教祖师不空对于提升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灵魂是文殊信仰。这种信仰起于北魏。其时华严学盛行,传入五台山的佛教主要是华严学。五台山系华严学者尤重文殊,文殊信仰由此形成。至唐代,出现各宗共建五台山文殊信仰之局面,密宗的不空和华严宗的澄观贡献尤大,五台山佛教达于鼎盛。唐武宗灭佛,五台山佛教受到摧残,但五代至宋代,文殊信仰仍盛而不衰。元明清时期,五台山文殊信仰更为团结各民族的纽带,这是由于喇嘛传入五台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许多早期的五台山史料,对于了解当时五台山的历史面貌尤其是文殊信仰的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教圣地五台山最为殊胜之处在于它被汉藏佛教徒共同确认为大智文殊的道场.这一点构成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文殊智慧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值得珍惜的宝贵遗产,而且对于今天的先进文化建设和现代人的精神修养也不乏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殊师利身份重重,但一般从其作为菩萨的身份来称呼,对这种身份的辨析需借助于经典记载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文殊菩萨,有不同的学术概念"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文殊信仰"一词运用广泛,传统上也多用文献学方法展开研究,但要回答"文殊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或研究"文殊信仰的民间化或社会化"课题时,宗教学方法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显得更加有力;而"文殊智慧"是因为肖黎民先生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即哲学诠释学而在近来才被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名词,思想史研究和哲学诠释学的方法主要用于总结研究文殊法门,系统梳理文殊智慧,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通过研究方法之反思,最后探讨"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异质文化间的双向交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殊智慧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最突出的佛教文化精华和最鲜明的人文标识。解读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或可为现代文明的重构提供一种别样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18日,我院在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研讨会。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主要协同单位负责人、教育厅、科技厅、五台山管委会等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省内外部分从事五台山及文化协同创新领域的专家应邀出席。院党委书记王亦农,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虎芳,党委委员、副院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观音和文殊这两种菩萨信仰来分析中国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这一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这一分析,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大乘佛教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趋向,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本质与发展走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在佛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佛教修行实践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生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不二法门”的发露及彰显与文殊有特殊的渊源关系。文殊的“说不可”与众菩萨的“说可说”以及维摩诘的索性“不说”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善说“第一义谛”是文殊助佛弘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风格,其中所蕴含的极具东方智慧的终极之思可给现代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英语习语翻译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其翻译在整个翻译中占突出的地位。文章从翻译的内涵、异化归化的理论基础以及社会因素这几方面探讨了习语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并从异化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翻译英语习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在三昧"是文殊禅法的特质,由文殊在所说中显示并由佛陀所揭示,彰显出"无心用道"的般若深智。  相似文献   

15.
文殊通过“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对文殊智慧特色的哲学重构。文殊智慧中所蕴涵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宗教、历史、文物、思想、政治、国际六个方面对五台山的文化地位进行了全面论述和更为精确的定位,从而促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