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以其浓厚的文化属性赢得了中国人的认同,但是古代与近代的中国佛教史研究并不昌盛,佛教学术发展的状况也不能令人满意,这诚如陈寅恪在《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中所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而宋代史家之著述于宗教往往疏略,此不独由于意执之偏蔽,亦其知见之狭陋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3,(9):22
本刊讯(邸荣芬记者)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马西沙主编的十卷本大型宗教文献资料集《中华珍本宝卷(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华珍本宝卷》项目主持人马西沙回顾了宝卷研究项目的立项与运作情况,并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宝卷的价值、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宝卷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基本资料。明清时代,中国的正统佛教、道教走向衰落,而新兴的民间宗教教派则大批涌现,在信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福建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何绵山先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台湾佛教与台湾社会的变迁》,以《台湾佛教》为书名,最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这部45万字的专著,以台湾佛教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及现状、走向为主要对象,无论从学术层面,还是从了解台湾岛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政治需要等多个方面看,都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颇有学术深度、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献学的文化阐释》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辑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二辑)》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收入本文库的8种论文集集中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馆学界中青年学者关于文献学和目录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读濮文起先生主编《新编中国民间宗教辞典》,颇为吃惊:好厚重的一部大书,竟有218万余字!堪称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新的里程碑. 濮文起先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学术权威,他在宝卷文献资料整理、民间宗教史与民间宗教思想研究等诸多领域建树颇多.拜读之后,笔者认为,《新编》至少有四个亮点,值得彰显.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祁志祥的著作《中国美学原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整体思路。从1993年开始,祁志祥便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梳理、研究显示出巨大的热情,《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佛教美学》、《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7.
《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是一本论文集,收录陈允吉先生论述佛教与唐代诗歌关系方面的论文10篇。这些论文考辨周详,阐发深入,解决了文学上的难题,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与古代文化关系的见解和独特的治学思路。它不仅是作者生平心血的结晶,也是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何绵山教授撰写的《福建宗教文化》,经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资助,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福建历来是一个宗教大省,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长期以来,福建尚缺乏一本全面研究这五大宗教的著作,使有兴趣探究、了解福建宗教者多有不便。何绵山教授《福建宗教文化》的出版,使这一缺憾得以弥补。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口二千多万,住民在早年主要从福建与广东迁入。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有十余种。除天主教与基督教在17世纪荷兰占领时期,从欧洲传入以外,其他佛教、道教、回教等大多从中国大陆传入。 佛教在台湾势力很大,大寺庙达4000多座,其收入每年有60多亿新台币。 在社会上佛教信徒到处都是,约占全台湾所有宗教信徒的一半。据李桂玲编著的《台港澳宗教概况》介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台湾的佛教团体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弘扬佛教,如使用广播、电影、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等媒体,举办各种法会、演讲会、旅游以及出版书刊来扩大传教,招募信徒。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佛教读物的出版黄夏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实?“拨乱反正”的政策,佛教活动开始恢复,佛教研究突破禁区,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心川、戴康生、杨曾文和韩延杰等人撰写的《世界三大宗教》,书里介绍了佛教。...  相似文献   

11.
杨克贤 《大观周刊》2010,(37):50-50
《四十二章经》是记述出家、在家精进修行,离欲布施等教义,相传是中国最早的经典。关于此经的真伪问题涉及最早译出的佛经和最初出现的佛教撰著,以及最初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而这是任何一部中国佛教史都要讲到的,所以近代学者争论最多。大多数学者承认其书不伪,但至今仍然不能定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方立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本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述出发,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美国出版了三部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的论文集。它们都是西方汉学家专攻文学的学者们几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汇集。最近发表的一部《中国的文学观点——从孔子到梁启超》出版于1978年,是1970年于维尔京群岛讨论会上的论文汇编,全书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方立天先生的大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以下简称《要义》),该书是方先生几十年佛学研究的结晶,是当代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迺传先生编的《披沙录》,是一本颇具特色的经济学科论著书目索引。以往出版的较好的学科论著书目索引,一般是将一个学科的图书目录,报刊论文索引与论文集中的篇目索引结合在一起,如《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就是书目和报刊论文索引(包括论文集中的篇目索引)相结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包括《报刊论文资料索引》,《论文集篇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版了一批我国著名学者的各类学术论文集,在各类论文集中,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尚不多见;而溶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为一体的,更属少有。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尚思《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可以说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提供了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研究《西游记》有诸多进入的维度。论文提出了"从天人的高度","从经典的广度","从佛道的深度"来解读《西游记》的观点。《西游记》所承载和表征的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之"道"。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的最深入解读那一定是要落实到人性、人生上,从而彰显人性的良善、正道、正义。《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宗教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德宽容的特点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古代著名的佛教学者和伟大的宗教旅行家,唐代新罗僧人慧超及其著作成为当前我们研究8世纪前半叶中亚关系史、佛教发展史等的重要史料。本文追溯了慧超的生平经历,在此基础上探求了他在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并论述了其著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