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胞研究     
<正>人源大麻素受体"阴阳双面"解析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等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你会发现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我们都在感知外部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闻到美妙的味道,品尝可口的食物,用触觉感知世界,但是如果没有"聪明的G蛋白偶联受体",人们听不见、闻不着、看不到,甚至不知梦想为何物,感觉不到幸福。G蛋白蕴藏的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冯晓东就是其中一员。随着肿瘤组学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G蛋白偶联受体(G P C R)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信号传导受体家族,也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家族,约50%的上市药物通过靶向作用于GPCR获得疗效。靶向GPCR药物研发,是发展、支持、引领我国新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自"十二五"以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功组建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测定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2,(20):41-42
在探讨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获奖科学家的成就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在量子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的实验水平已经很高了,但相比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因为中国用的都是商业化设备,所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很难有真正原创性的创新。"10月10日报道10月9日,同为68岁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现年58岁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现年57岁的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谷第 《百科知识》2012,(23):4-6
我们的身体由难以计数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指挥人类眼、耳、鼻、舌、身的复杂任务呢?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天线——"G蛋白耦联受体"。  相似文献   

7.
<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和赵强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P2Y1R抑制剂分子的作用机理,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未来将开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研发的新方向。通过分析P2Y1R结构,研究人员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P2Y1R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两个药物分子作用位点,并且两种抑制剂与受体的作用机制显著区别于人们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有机合成领域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24日,美籍华裔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侄子,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Roger Tsien),在美国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钱永健生前任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该校校长透露,钱永健是在骑自行车时去世的。猜测死因可能是中风发作。20世纪60年代,日裔美籍科学家下村修首次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随后,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发现  相似文献   

10.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靶标,也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并且它在各种生理过程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伪氨基酸构造方法,利用matlab仿真结果显示其分类效果比先前的方法有较大的提高,Jackknife检验显示第一层的预测成功率达到94.66%,第二层的预测成功率达到86.38%。  相似文献   

11.
荧光蛋白发出的生物光,照亮了生命体的活细胞,使科学家获得21世纪的"神眼"。三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有  相似文献   

12.
毛黎 《今日科苑》2013,(2):29-31
美国《科学》杂志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2012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4,(11):42
2004年度诺贝尔科学奖已揭晓,被6位美国科学家和2名以色列科学家分享。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介绍他们的成就时说,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两位获奖者发现了一个由将近1000种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大家族,它们制造了种类同样繁多的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  相似文献   

14.
疾病防控     
<正>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基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薇团队绘制了日本血吸虫从合抱至性成熟产卵过程的动态表达谱,解析了整个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分子事件,发现了雌虫与雄虫在合抱后的发育过程中功能分化明显,到成熟阶段达到完美的功能互补,并鉴定了调控雄虫合抱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及控制雌虫生殖系统发育的G蛋白偶联受体,指出血吸虫的生殖发育调控可能与昆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做出贡献的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他们分别是75岁的法国科学家是伊夫·肖万、63岁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60岁的美国科学家里理查德·施罗克。由于这三位科学家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的,因此化学中的古老的交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再一次吸引了普通人的注意。复分解反应——交换与结合提起复分解反应,可能学过化学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就已经学到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其中有一种反应就被称为…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8,(13):7-7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内组成的交叉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美英两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植物大量制造出一种蛋白,该蛋白有助于预防HIV的传播。这向着开发出基于蛋白的商业HIV杀菌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利用改良的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8.
利用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控作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最有利用价值且应用最广的一类是被称为NLR免疫受体的抗病基因,该类基因是植物免疫系统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NLR受体通过识别各种病原物效应蛋白激活寄主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虽然距离NLR抗病基因被克隆已经将近26年,但是学界对于NLR受体在识别病原菌入侵以及如何启动抗病反应等问题还知之甚少。当前NLR抗病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科学问题包括NLR受体识别效应蛋白、受体多聚体化在抗病中发挥的作用、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受体如何激活下游抗性反应等等,本文综述了NLR免疫受体介导抗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最具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以及我国科学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上3G手机(3G handsets)有3种制式标准: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和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TD-SCDMA标准.分析比较了3G的三大主流标准及其终端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了3G终端未来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9-189
由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裴钢院士领导的研究组,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信号蛋白β-arrestin2能与胰岛素受体形成信号转导复合体,β-arrestin2是这一信号复合体的结构核心,它将上游的胰岛素受体和下游的激酶信号分子偶联起来,从而促进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β-arrestin2水平的降低或功能缺失,致使该信号复合体不能正常形成,直接导致了胰岛素耐受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