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杂志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杂志.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历经27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发展到2006年超1000万册,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兰州人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2.
兰州的文化积淀不算深厚,人口只有320万人,可是兰州却共生着四家都市类报纸,媒体竞争近乎肉搏战。同一城市的报纸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时政和现场新闻雷同、国内外新闻雷同。而新闻策划是一种重拳出击的形式,是激烈的新闻资源争夺过程中逼迫出的重磅武器。加重报纸新闻策划的分量,无疑是在厚报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突破自身瓶颈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城市台播出的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在1994-1997年度的中国电视新闻奖评比中,由城市电视台新闻委员会送评作品的获奖比例也逐年提高。尤其1997年度送评的作品,获奖比例之高,得一等奖的作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广州电视台的消息《广东人口突破7000万敲响警钟》和1997年7月1日的新闻节目编排均获得了一等奖。南京、青岛、宁波、兰州四家电视台都各有一条获一、二等奖。在全国,除中央台外,只有11个省和直辖市台达到这一水准。评委们对广州电视台送评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韩日世界杯,不仅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媒体掀起了风暴,西部城市、边远城市同样也调动和激发了媒体的能量和才情.世界杯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新闻事件,它对传媒界的意义在于:锻炼了新闻队伍,激发了办报人强烈的新闻竞争意识.一个多月中,甘肃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等为主的六七家城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十八般武艺尽用,共同掀起了一场"世界杯风暴".  相似文献   

5.
坐落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兰州不仅是商业用品集散地,也成为文化、图书、音像制品的集散中心。天辰文化是由兰州中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发起的大型综合性图书贸易中心,集卖场、物流、信息交互为一体,致力于推动学校、出版社、各级书商等多方更稳固、更长远的发展。有资料表明,仅甘肃省目前就有各类各级学校74800所,在校生1000多万人。旧有的发行、出版、物流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蓬勃的市场需求,而整合、开发这个市场,已势在必行。这是一项无比繁复的工程,需…  相似文献   

6.
1981年诞生于兰州的<读者>,在其成长、发展的历史中,几乎创造了中国期刊的神话.创刊仅仅3年,杂志的发行量就当初的10万份,达到了1984年的180万份.出刊第四年,杂志便跨入了中国期刊排行榜前10名.1995年,发行量突破400万份,跃居世界综合文化类期刊前10名之列.2000年4月份一度达到605万份,现在,发行量仍然稳定在520万份以上,居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口袋上别一支国产名牌——英雄牌钢笔曾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身份象征.修理钢笔这个职业因此被赋予文化的色彩. 随着键盘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钢笔逐渐退出大众市场,钢笔修理师这个职业在渐渐消失. 如今,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想找到一家修理钢笔的小店,如同大海捞针般艰难.即便在使用钢笔相对集中的学校周边,也难觅修钢笔者的身影."现在谁还用钢笔啊,签字笔用着多方便啊."兰州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韩日世界杯,不仅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媒体掀起了风暴,西部城市、边远城市同样也调动和激发了媒体的能量和才情.世界杯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新闻事件,它对传媒界的意义在于:锻炼了新闻队伍,激发了办报人强烈的新闻竞争意识.一个多月中,甘肃以&lt;兰州晨报&gt;、&lt;西部商报&gt;、&lt;兰州晚报&gt;、&lt;都市天地报&gt;等为主的六七家城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十八般武艺尽用,共同掀起了一场“世界杯风暴“.……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韩日世界杯,不仅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媒体掀起了风暴,西部城市、边远城市同样也调动和激发了媒体的能量和才情、世界杯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新闻事件,它对传媒界的意义在于:锻炼了新闻队伍,激发了办报人强烈的新闻竞争意识,一个多月中,甘肃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等为主的六七家城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十八般武艺尽用,共同掀起了一场“世界杯风暴”。激情勃发的举动。《兰州晨报》在5月12日就率先推出4个版的“世界杯探报”,同时作了全方位谋  相似文献   

10.
山东潍坊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张明志同志的新著《城市电视台》,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城市电视台的理论著作。《城市电视台》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我国直辖市级电视台现状的书。这部著作共二十多万字,分四个部分阐述了作为地域性电视文化的现实:第一部分论述了城市台及其联合起来的城市电视台协作会的现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9月19日至21日,中国县市区域报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兰州举行本刊讯9月11日至15日,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40多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和代表70多人出席。本次年会围绕“党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新思路”这一专题进行了研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党报老总看兰州活动,金秋兰州新貌给与会同志留下了美好印象。(周文华)县市区域报创新与发展论坛暨县市报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4家县市报负责人出席。中宣部、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2.
市场空间与潜力 海南在全国众多省份中是小兄弟,不仅建省晚,而且人口和经济总量都不大.2004年,海南全省生产总值790.12亿元,增长率10.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817.83万人.这些数字,只相当于许多省份一座较大城市的规模. 报业的发展需要有中心城市做依托,海南的最大城市是省会海口,为了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2002年,海南撤消琼山市,与海口市合并,调整后的海口市人口由原来的80多万增加到150多万,增加近一倍;GDP占全省的40%,贸易总额占全省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春城晚报是云南日报主办的一张四开晚报。它于1980年1月创刊,是“文革”结束以后最早出刊的晚报。它面向城市,以春城昆明以及省内其他城镇各阶层人民为读者对象。8年多来,编辑部执行创刊时省委批准的侧重思想教育、反映人民生活的办报方针,学习1983年冬在昆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晚报会议交流的突出“晚”字特点等经验,使春城晚报受到城市各阶层读者的欢迎,发行数近年一直保持在20万份左右,最高时曾达24万多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民兄弟,占了全国总人口的69%.但是,据新闻出版总署对农村读物的统计:近5年来,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是17万~19万,而全国出版的"三农"图书5年却只有1.8万种,年平均不到4000种.也就是说,农村中每年大约20多万人中才有一种书,而与此同时,在全国是每7600多人拥有一种书,城市中每年是2400人拥有一种书,相比之下,"三农"图书种数真是少得可怜.农村的发行网点同样不容乐观,当城市图书销售网点在十几年间增加了3倍多的时候,农村的图书销售网点却减少了近40%.摆在这里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图书市场的极度薄弱和图书发行网点的极度欠缺.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春节前,甘肃省会城市兰州的近百万居民全部用上了从青海省输送来的天然气。从青海涩北天然气输送工程开始到现在,已有一年有余,这个时间段也是兰州市民得知天然气进兰消息的跨度。也是从那时起,兰州市煤气公司开始改组为兰州燃气化工集团公司。就在这个长时间的期待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兰州燃气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供销公司做起了非法垄断销售天然气灶具的生意,出现了兰州市很多市场上没有一台天然气灶具出售的怪现象。西部商报抓住这一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从去年7月份开始,进行追踪报道。到去年底,就在天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8,(8):49-49
近日,有甘肃省广电总台承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兰州试播成功。椐介绍,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是面向手机、PDA、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7英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公共广播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流动人群和多种交通工具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目前,CMMB信号已覆盖兰州市区,使兰州成为全国第37个CMMB组网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暴利空间,小灵通冲入移动通讯业烽火时空小灵通,又名无线市话,1998年1月,小灵通在浙江余杭率先放号,一个月的时间放号4000多户,很快,宁波、泉州等地一年发展用户30多万户。昆明与西安是继浙江之后最早开放此业务的省会城市,西安采取边建设边放号的办法,仅四个月时间就发展了7万多无线市话用户,云南的香格里拉地区,建国50多年来共发展了1.5万个电话用户,而小灵通开通两个月就发展了6000多个用户,浙江的温州电信,开通了4个月发展用户35万,14个月就回收了设备投资。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国  相似文献   

18.
春城晚报是云南日报主办的一张四开晚报。它于1980年1月创刊,是“文革”结束以后最早出刊的晚报。它面向城市,以春城昆明以及省内其他城镇各阶层人民为读者对象。8年多来,编辑部执行创刊时省委批准的侧重思想教育、反映人民生活的办报方针,学习1983年冬在昆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晚报会议交流的突出“晚”字特点等经验,使春城晚报受到城市各阶层读者的欢迎,发行数近年一直保持在20万份左右,最高时曾达24万多份。但在深化改革期间,编辑部要求改革的同志提  相似文献   

19.
说长道短     
一条优美的散文式新闻《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七月二十五日《新华社新闻稿》)是近期读到的好稿中出色的一篇。这条消息来自生活,从头到尾写的是兰州的瓜如何诱人,文笔风趣幽默,议论风生,而又注意锤炼语言,读来叫人脸上带着微笑。这条消息的导语就不一般:“‘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一入七月,兰州满城瓜香飘不散,醉入万家沁心脾。人们消暑、待客以瓜代茶。兰州人那股子自豪劲儿、幸福感,也到了高潮。”这里没  相似文献   

20.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 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