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CCTV-9、国际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上海日报》英文版、《深圳日报))英文版等专业媒体日益强大。但与西方媒体相比,我们在全球媒体的总量和新闻信息播发的总量仍微不足道。信息量的微弱,必然会削弱中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同时也对树立中国传媒的国际新形象有所影响。因此,发展壮大地方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方城县的对外新闻宣传工作,1996年以来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几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中国》、《对外宣传参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港澳部、台播部等中央涉外新闻单位和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外文局举办了为期三天半的“对外经济报道培训班”。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在培训班上作了《在全球传播时代加强经济报道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局对外经济报道的工作要点》的报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新华社副总编、《参考消息》总编辑周树春讲授了经济报道的思考框架和方法,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的授课,主要着眼于财经媒体竞争策略给对外经济报道工作带来的启发;《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沈兴耕和经济部主任许正中分别介绍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宗旨和报道重点以及对外经济报道的特性和经济报道记者应具备的素质等;国内近几年发展迅速的《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女士介绍了新闻调查的方法以及对财经记者的要求和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从新闻理论上对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现将陈力丹教授应本刊要求撰写的论文,以及“学员”冯建华带有探索性见解的文章加以刊登,希望对业界人士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袁文  郭宏伟 《对外大传播》2002,10(10):48-48
河南省唐河县张店镇依托地区特色,搞好外宣报道,大大提高了张店的知名度,较好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2001年以来,我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大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外宣报刊台发表稿件21篇。我们在培养外宣意识、抓住地方特色、找准外宣选题上下功夫,主要做到了强化“三个意识”、“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4,(1):5-5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王谨同志代表海外版的常务副总编李德民及编委会接受了本刊记的采访。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外宣工作作为新时期的六大战役之一。同时,这次会议邀请了各部委参加,第一次把媒体与各部委召集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次直接面对面沟通的现场办公会,这样可以使媒体在今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就其深度与广度来说,这次改版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从未有过的。报纸也实实在在地上了一个大台阶。对此,业内业外、上上下下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但是,根据中央构建大外宣格局的要求,以及海外广大读者的需要,应该说,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6月28日为海外版创刊20周年所作的批示精神,遵循新闻规律、办报规律和外宣规律,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办成一张既有中国气派又…  相似文献   

7.
<正>一、网络对外传播战略日益清晰1.战略指针更加明确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不仅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已取得成绩进行肯定并对未来发展寄予希望,而且针对对外传播整体提出了"时代新要求",反映出战略思考: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传介绍中国发展变化为任务;以把握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掌握易于理解的语言为手段;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目标。对外传播部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围绕“增强海外特色”这一目标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业务改革,从而使这张被海外读者誉为“家书”和了解中国“窗口”的报纸更加适合读者的需要。那末近期的海外版在业务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10.
组织记者团集中进行采访活动,是对外宣传重要的手段之一。从1993年起,四川省开始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对省内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采访,集中宣传报道。至今,已逐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战役性对外宣传活动。1993年6月,我省接受了中央外宣办下达的长江沿江开发开放外宣战役的任务后,组织了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新社以及中国外文局所属《今日中国》、《人民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外宣工作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2015年5月他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2010,(5):61-61
最近,纪连营的诗集《话在青山绿水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衷地感到欣喜。纪连营由林业工人成长为林业局领导干部,而且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一名业余诗人,其诗文近年来多次在《长白山日报》、《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3.
工会工作     
《职业圈》2012,(14):6-6
全国总工会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在京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全面介绍了《特别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突出特点、主要调整内容及工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特别规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工会工作     
全国总工会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在京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全面介绍了《特别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突出特点、主要调整内容及工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特别规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外宣工作者,看到《对外大传播》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想到外宣领域有如此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刊物。如谈到对外传播的意义时,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中国翻译协会与《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举办“规范外来语译名创造和谐语言环境——翻译与记者的社会责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主持会议;副局长黄友义在会议上作了重点发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办的国际新闻传播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和新闻系副主任章晓英副教授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清华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总监助理杨福庆、《人民日报》海外版前副总编黄之豪、新华社特稿社副社长熊蕾、新华社对外部高级编辑(记者)李竹润、《中国日报》网络中心主编李宏、《对外大传播》杂志主编申宏  相似文献   

18.
聆听历史的回声——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曾建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徽一生几乎都行走在外宣的路上。1949年春天北平解放以后,一个偶然的因素,他被调入新华广播电台英语广播部,从此开始了长达50年的党的新闻和对外宣传工作。他的工作经历几乎见证了新中国对外宣传事业从小到大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段重要历史。最近,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曾建徽的一套文集《中南海纪事——曾建徽通讯文集》、《融冰·架桥·突围——曾建徽论对外宣传》、《议会外交——交流与交锋·曾建徽与外国议员和政要的对话》三本书。这套书可以说是曾建徽同志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的结晶。我们在阅读这些著作时,都有一种感动。那种闪光的外宣理念,对外传播工作所特别提倡的“三贴近”的文风的实践,深深感动着我们。一个周末,在他的寓所,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曾建徽同志愉快地接受了《对外大传播》记者的独家专访。在轻松的交流中,使我们仿佛穿行在历史的时空之中,触摸到了历史的心跳,看到了时代前行的轨迹,也看到了一个一边行走一边思考的老外宣工作者清晰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对央视国际网站英文版“News programmes”(新闻节目)中的英语语言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重点考察了2007年2月至3月期间(春节和“两会”——两件中国人的大事集中阶段)的有关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跨文化语境下英语新闻的传播效果,促进跨文化传播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