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加强实践教学办好高职教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院内、院外结合,统筹规划,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适应社会、达到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关键环节之一是对传统教法的创新。本文提出了高职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具有内驱力、智力、人格、实践能力等四个维度,其中实践能力是形成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狠抓“四种氛围”的建设、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还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竞争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要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形成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要采取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整合资源,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不仅要懂理论、能实践,而且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认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关联,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创新教育、有赖于学校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高职院校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构建校企联合等社会平台,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努力通过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以发展的视角研究和思考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地分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的原则。通过不断地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辉 《辽宁高职学报》2004,6(4):30-31,39
探究型教学模式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探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要着重从理论探讨、培养目标、基本结构等方面变革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文章就高职院校怎样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立足“职业技术”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8,(3):98-10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职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案例,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课程架构和教改创新为手段,从课程体系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创新等方面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据结构课程"五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实践教学内容"实例化"、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策略"层次化"、实践教学过程"阶段化"、实践教学考核"公开化"的"五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员的编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同样可以开展实践性教学,其基本类型有: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素质提高实践.要落实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必须树立实践意识,贯彻实践意图,养成实践习惯,形成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师范教育伊始,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经历了萌芽、形成、完善与丰富四个阶段。当前,立足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审视已有实践教学形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功用、空间与方式,高师院校存在着由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构成的体系,不同的教学形态之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事实上,高师院校实践教学运行中政府、社会、高校之间职能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形成实践教学主体共识,优化体制机制,增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实习教学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能力对工程专业学生来讲愈发重要。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当前实习教学的任务和教学要求,分析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就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探索改进方法,以期增强实习教学效果,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法学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法学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法学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条件支持等诸多问题.高职法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专题辩论教学、社会调查教学、法院旁听教学、法律咨询教学、中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从空间上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比,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有着组织容易、节约费用等优点,适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广泛采用。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可以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在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并适当开展校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是研究实践的新的视角,同时它们也是一对矛盾,只有在它们的比较中才能揭示彼此的真实含义。创新实践不仅具有实践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包含新因素、革命性、质的飞跃性等自身特点。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普遍地存在于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之中,并与精神生产实践有着特殊的关系,创新实践和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创新实践在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超越常规实践,成为当代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9.
Reflective practice is widely taught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s regarded as beneficial to developing graduates' ability to practise effectively within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s. In spite of widespread acceptance of the merit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reflective practice remains incomplete and contested.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undertaken to explore physiotherapy student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reflective practice in order to critically and meaningfully inform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The findings identified that students and graduates conceptualised reflective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in the concrete tasks of daily novice practice. They used methods of reflection that were embedded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daily practic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using social and collective opportunities for reflection. The preferred method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used by students and graduates contrasted with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his study supports rethinking approaches for teach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incorporate approaches that are embedded within real and daily practice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0.
Spaced practice, or the distribution of practice opportunities across time, is a well‐known and effective practice for improving retention. However, spaced practice is not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schools, perhapsl as a result of a lack of educationally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area. We conducted an educationally relevant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ced practice.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between‐subjects design, we taught 62 third‐ and fourth‐grade students eight math vocabulary words under two patterns of spaced practice (fixed interval and expanded interval) and massed practice. Results showed a benefit of spaced practice over massed practice, 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fixed interval and expanded interval spaced practi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paced practice may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retention of math vocabulary words; however,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provide guidelines to support educators in implementing spaced practice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