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天气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天气是一门把空间科学与天基、地基技术系统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太空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进而实现对太空天气的预报,为人类的太空活动和国家安全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太空环境保护自从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被人类送入空间轨道的太空飞行器已经超过4500个,由此产生的废物一直在地球外空间运转。这些被称为“太空垃圾”的废物将长期污染外层空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最近公布一份报告说,有些太空垃圾可以在空...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09-I0009
央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正式召开,来自14个国家及组织的机构参加了会议。如何合理利用外太空资源?废弃卫星等太空垃圾碎片目前对地球及空间站危害有多大?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和平太空的活动也不断增强,但是也产生了越来越的空间碎片,就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的最终目标就是人类进入太空、征服太空,利用太空(包括月球和其他星球)微重力、超净、高真空等特点,进行空间生产、科学实验、空间观测等活动,更好地为人类创造财富。载人航天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社会意义,它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在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必然要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空间碎片就是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来源有几个,比如退役的卫星,航天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碎片,比如航天飞机外的摄像头,镜头盖进入太空后扔掉就成为了碎片。英国研究太空垃圾的权威、《宇宙半途》一书作者罗维尔估计,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开辟太空时代以来,人类在太空制造了约2000吨垃圾。一些太空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保守估计,垃圾可能更多。美俄是最大的太空垃圾制造者。太空有多少垃圾?!江苏新沂@李秀秀  相似文献   

6.
王敏  贺潇 《金秋科苑》2012,(14):46-48
——太空育种—— 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认定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是利用空间宇宙粒子、微重力、弱地磁等综合因素诱变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具体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在空间环境对农业生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返回地面后,通过进一步选育,创造农业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生物高技术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的中国面临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项目,需要大量经费,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探索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太阳系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一事业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好奇,遂上下而求索好奇是创新的源泉,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太空探索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和探索,浩瀚的宇宙,壮丽的星空,让人类的好奇心得到充分释放。从空间上讲,宇宙无边无际,即使小到太阳系,其半径也达10万~15万个天文单位,是一个非常广阔、非常巨大的空间。从太空中回望  相似文献   

8.
和平 《今日科苑》2008,(9):41-42
自从第一个太空垃圾诞生至今已有50余年,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性的方法,去清理这些太空垃圾。地球周围充满了许多的太空垃圾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人造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  相似文献   

9.
发射卫星、登上月球、探测火星等航空航天探索不仅仅是展现人类的才智和实现冲出地球的理想,而且是人类从太空获得财富,资源,并开创一个全新的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空间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太空生命科学、太空生物技术成为现在航空航天探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类正开始开发近地太空。人类的活动已经在陆地、海洋和空气中引起了严重的污染,因而,从现在起就有必要注意太空环境的保护,以免引起各种难以挽回的后果。概况近地太空实际上是地球的若干层保护圈。最外面一圈是磁层,它保护地球使之免受太阳风中等离子体流的损伤。从太阳中冒出的日珥由炽热等离子体流构成,这些等离子体在星际空间形成太阳  相似文献   

11.
1前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是中央驻滇研究机构,研究所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拥有植  相似文献   

12.
《青海科技》2015,(1):12-15
<正>说到青藏高原,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蓝天白云、神山圣水和干净的空气与土壤。如今,青海变无污染的净土优势为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净土经济产业,打造绿色GDP增长极,探索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发展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净土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时期的基础产业,微电子不仅直接影响信息产业,而且对国民 经济其他产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更是国防建设的灵魂。认为目前微电子学最迫切、最重要 的发展方向,即是由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方向的转变,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 :System on-a-Chip)为当前微电子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提出应将SOC作为突破口, 大力支持其基础研究,既可促进学科发展,又可为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从事古生物研究已有30多年,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的支持和重视,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侯先光教授是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该化石群的发现,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侯先光教授对节肢动物、叶足动物、奇虾动物及其分类位置不定类群等的系统分类学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为基本使命.因此审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以研究物质运动、发展等演化机理(或机制、原理)类项目占据了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根据当时我国"两弹一星"对特种无机材料的需要而从原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分出独立建所。自建所以来,一直坚持"以国家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任务带学科"的办所方针,现已发展成为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为先导、高技术  相似文献   

17.
软件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结果高度不确定的行当。信息化项目开发的成败与其说是技术问题,毋宁说是一个管理问题。从管理科学的发展看,一个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对中国软件业来说,我们的确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也就是说,中国软件业应该有一个发展战略、技术路径和优先发展重点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宁元 《青海科技》1999,6(3):41-42
针对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星火科技节目的发展状况,介绍了青海省创办《科技之窗》电视栏目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改革和创新星火科技电视节目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世纪我国“两弹一星”科技工程一系列成功的事实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其成就的内在原因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进而深入探究了人类科学 技术发展从自发发展积累到自觉发展时代的内在发展趋势;以展望2020年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视野,提出了在我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尤应注意的科学发现的发展策略和重 大技术工程研制发展策略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编 号19990510)经过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研究计划,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数理科学 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验收。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该项目所取得的研 究成果使我国在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治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部分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为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