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依据国内局势与国际局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种重要路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担当。“双碳”的四对关系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联系观、系统观、矛盾观,对这四对关系的哲学基础进行探析将有利于人们深入到哲学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双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新的台阶,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辩证地把握好“双碳”目标中的四对关系,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主动作为和积极行动。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负责任大国,致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空间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载体,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西部边疆地区因其丰富的能源禀赋特别是清洁能源禀赋和碳汇能力而在国家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碳汇生产、低碳经济中的空间地位日益凸显。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碳排放增量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硬约束之间的矛盾、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禀赋不足、能源转型的潜在安全风险、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供给不足,是制约其空间优势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更好发挥西部边疆地区在碳中和进程中的空间优势,需进一步完善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战略体系,强化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推动西部边疆地区较早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供给。  相似文献   

3.
国家“双碳”战略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通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大概念理念下,以问题整合地理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方式,借助“双碳”大概念的构建和迁移,可共同实现“双碳”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载体,探索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的大概念整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开展绿色教育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绿色教育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知行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构建绿色教育“大思政”格局、促进资源整合、推进学生知行统一、开发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绿色教育新格局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绿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高校实验室是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应探索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但在其自身低碳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统筹解决。基于碳排放核算标准,剖析高校实验室低碳建设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联系,结合高校“体育风洞实验室”低碳建设,从低碳技术、减碳措施、组织实施及全员参与等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碳预算"是把财政学中"预算"理念引入气候变化应对机制后形成的概念和制度,主要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为达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生态容量之间平衡的目标而确定的碳排放数量规划。相比于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社会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任务,这对国家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碳预算职能在其诸多职能中是居于基础性地位的。明确碳预算这一新型国家职能并通过对其进行的合理配置,可以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深入实施,为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高等级文明形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教育着眼促进绿色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主流价值引导、科技成果创新、人才队伍培育、产业结构重塑等作用,构成涵养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双碳教育必须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积极回应双碳目标新要求,构建党政学企联动、职普科教贯通、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协同推进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顺应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是地理学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文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构建教学结构序列,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双碳”目标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和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可以全面建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如何构建绿色地球越发成为全球大众关注的焦点。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和发展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首次提出了碳中性国家的概念。他认为,提出这个概念的时机已经到来。对于那些急于摆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国家来说,实现碳中性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高校应研究“双碳”目标提出后对金融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目前金融学人才培养面临的“绿色”师资队伍薄弱、缺少与零碳金融直接相关的课程和教学资源等的挑战,实施强化教师“双碳”意识、建设零碳金融学科团队、完善课程体系、开展零碳金融相关的课程建设、搭建协同育人的零碳金融实践平台等教学改革举措,以适应零碳金融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强  张婧 《今日教育》2023,(10):34-37
<正>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双碳目标”(以下称“双碳”)的发布,是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积极承诺,是落实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确认,国家、政府及社会各领域需要以“双碳”为目标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企业与消费者作为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构成,其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趋,是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针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战略、技术、经济与政策层面落实激励措施,促使其转变行为,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针对消费者行为转变,可从体系、社会、教育、行为层面开展消费风尚培育、生态意识教育等措施,激励与引导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4.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碳排放有近九成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生活活动。作为碳排放主体与创新主体的企业,在享受国家、社会、人民给他们创造的财富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河南省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点研究了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建设、碳中和措施分析、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一鸣  姚萌  刘敏 《地理教育》2022,(12):13-16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增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势所趋。从国家安全教育视域出发,以“碳中和”作为教学主题,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碳中和”相关知识点梳理,并将“碳中和”相关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围绕“碳中和”的起源、现状和未来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为地理学科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新思路,以期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6.
纵观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国家的统治阶级在不断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实现自己的统治,随着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成功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在当今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法制建设融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对法治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国家需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使国家和人民的各项活动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双碳”战略也随之出台。税收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物质保障,是国家宏观调控和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从理念更新、制度优化和实践运行三个向度将“双碳”战略融入“纳税申报与筹划”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梳理了我国城市的低碳交通政策,介绍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交通建设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技术遭遇瓶颈、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低碳交通规划、推动低碳交通技术应用及创新、强化低碳交通发展经济保障和加强城市低碳文化建设等整改措施.研究对于推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而“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在高中地理有关章节贯彻“双碳”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科指向,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课程设计,把握课程教学中的“双碳”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价值取向,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将“双碳”理念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转换、促进环境改善和优化出行方式。然而,当前“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中,存在发展时序节奏不协调、制度建设不完备、发展理念与转型实践相冲突和多主体统筹协作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以期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