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玲妹 《考试周刊》2011,(15):120-120
英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教师要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必须运用联想归纳,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主要是创造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复合体.在这些因素中,创造意识与动机即“想不想”,创造精神即“敢不敢”,创造能力即“能不能”.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创造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性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精神,坚持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巧和创造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以创新意识为动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兴趣外,还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 ,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 ,作为教师有责任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环境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  一、教学中要激发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 ,进行创造性教学首先要激发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在教学中首…  相似文献   

6.
创造是时代的主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与创造发明有所不同,它是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活动表现在对已有结果的“重要发现”。这种发现不具备社会意义,但对其个人来说自然是一种创造。在中学阶段,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无疑会有益于他们在成人阶段的创造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改进方法,更好地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思维创造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技能和训练创造思维三方面,论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表现与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得出有价值的、非结论性的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和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需要各学科的互相配合。美术课中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自身创造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首要条件;充分利用设计与制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把授课内容与教具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制作规律,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想象空间,激发创作灵感,激励创造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创造可以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是学生积累创作经验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和美术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都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那么,怎样在音乐和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才能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才能培养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打破旧有的惯性思维的束缚,通过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中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趋势。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唐久义 《科学教育》2007,13(6):9-10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创造人才必须具有的品质。培养创造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培养创造思维的做法。1设景激趣,培养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又是生物教学的磁石,也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所以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得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方法多样。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预期的目标努力的教学过程,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过程。运用激励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创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 ,培养创造技能和训练创造思维三方面 ,论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质疑是人类创造思维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学生在质疑的同时,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静伊 《河北教育》2003,(6):26-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小语教材中写人的课文很多,其中不少人物在特殊环境里,以超越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文中人物潜在的创造精神,以此去启迪学生心智,可有效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其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实验教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挖掘实验教学与创造思维培养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创造思维;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加强实验创新,提高学生创造力.”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术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授学生以创造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美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美术教育要开发学生艺术创造能力,须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为先导,以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创造必备的艺术技能为条件,以训练学生创造思维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罗军 《教学随笔》2008,(1):37-38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主要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推崇、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二是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三是应该具有创造能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四是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和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在教学中就要创设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的问题情景。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