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提及童谣教育,国内的许多教育专家、教育同行都会想到大连,想到兴工小学,想到一位善于率领教师不断创编童谣、潜心研究童谣文化、情系儿童健康的校长——于华强。伴随着十年来对童谣文化的研究,学校已形成极具特色的"童谣文化,根的教育"品牌。童谣——天籁之音,文化之根。它以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对儿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都起到  相似文献   

2.
陈晓  张怡 《文学教育(上)》2014,(11):116-118
常州童谣作为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承载着常州厚重的历史与文明,它以方言传诵的形式展示着常州民众的民俗生活与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本文将对常州童谣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期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常州童谣.  相似文献   

3.
常州童谣作为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承载着常州厚重的历史与文明,它以方言传诵的形式展示着常州民众的民俗生活与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本文将对常州童谣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期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常州童谣。  相似文献   

4.
潮汕童谣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童谣历史悠久,它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和音韵,对古汉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反映的靠海吃海、出洋过番、敬神事鬼等充满海洋气息的民俗风情,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童谣作为一种民间通俗文学的传统体例,不只是历史文化的组成,而且也是离孩子最近的文化载体之一。通过童谣,儿童能够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文化内涵和审美风格,建立起友谊和信任。童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儿童的个人成长和认知发展,也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不断深入。在学习中,通过演唱、背诵和理解,能够增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韵律感知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古代童谣中蕴藏着巨量的美育价值,对当下的幼儿园美育活动开展、价值挖掘、童谣再传承与年轻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童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它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滋养着儿童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为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灿烂的色彩。可是,在不少地方,健康向上、悦耳动听的校园童谣正渐趋失声,内容低俗的"灰色童谣"趁虚而入。"灰色童谣"传递消极、暴力、颓废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引导儿童阅读、吟唱优秀童谣,让"阳光童谣"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7.
王新霞 《教师》2022,(7):72-74
为了推动幼儿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文章作者基于对幼儿园童谣阅读价值意义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童谣阅读硬核策略,如提升幼儿教师对童谣阅读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童谣教学理念,全面定位幼儿园童谣阅读目标,择取更适宜的童谣素材,以提升幼儿园童谣阅读活动组织实施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幼儿园童谣阅读教学的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极具童趣和乡土气息的语言形式,客家童谣是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综合教育素材,对儿童语言、艺术、社会性、科学认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激发和促进的重要价值.幼儿园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对客家童谣进行全面整合,在其中融入时代的因素,拓展客家童谣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应借鉴客家童谣的形式,编写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浓厚的正规启蒙教材,从而既保存童谣这一客家口头文化的珍品,又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好童谣总是与童心同在。"走向童心"的童谣教学,是指与"儿童"同行,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的生长需求,尊重理解儿童存在方式(童真)、情感需求(童趣)、言语生命(童言)、思维特点(童思),让童心在童谣中被唤醒、点亮,丰盈着儿童生命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远离灰色童谣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童谣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反映了基础教育文化功能的缺失,需要从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以引导合理教育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应对外来文化,以社会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多元文化,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等方面强化基础教育文化功能,逐步消除灰色童谣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13.
民间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给予一代又一代儿童独特的教育.然而当代儿童对民间童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容乐观,这与当代儿童对地方方言、家乡文化的疏远以及来自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职责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议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当代儿童民间童谣的学习、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4.
海州一带的民谣,早在明清年间,甚至更早就已流传。海州童谣较早的把视角转向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流传在海州一带的民间童谣,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对海州童谣的内容、形式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充分肯定了海州童谣所蕴含的地方民俗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侗族民歌的学习和考察,探讨侗族儿童歌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搜集整理”、“发展创新”、“民间传承和学校传承”三个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金华民间儿歌正日渐淡出金华人的视野。事实上,金华民间儿歌具有很全面的育儿价值;同时,金华民间儿歌还是传承和研究金华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凭借:在传承价值取向、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诸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童谣的生命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学生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童谣的固有属性决定了童谣是教育回归生命的一种新路径。童谣的主体性,体现了生命的基本品质;童谣的交往性,生命的真实展现;童谣的体验性,生命的存在方式。为此,学校应开设生命化的童谣课程,认识真实生命;营造童谣氛围,关照灵动生命;构建童谣生活,伸展自由生命。  相似文献   

18.
从几首客家童谣浅析客家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谣质朴清扬,浸透着一时一地的乡风民情,其本真性任凭光阴荏苒而永不褪色。童谣除了自身的内容、结构、句式、韵律、修辞手法等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之外,其中严肃的文化内涵在恰似欢娱的气氛中以语言游戏的方式口耳相传,可见童谣独特魅力之所在。通过研究童谣可以分析区域文化特质,并且能找到一些文化变迁的线索。以几首客家童谣为线索,可以明晰传统客家社会的几种突出的文化倾向及其渊源。  相似文献   

19.
童谣在广义上指主要传唱于儿童口中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根据保存下来的文本,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记载的童谣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明代以前保存下来的童谣主要是作为神学和政治附庸而存在,政治预言性是其主要特征;明代以后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和真实性情的童谣文本开始增多,并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代记载的童谣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