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巴黎一次十八个国家两百名棋手参加的比赛,自然要有诸如筹集资金、组织编排等庞杂的工作。令人吃惊的是,搞这摊工作的竟只有法国围棋协会的两三个人。他们不仅把全部比赛安排得有条不紊,不出差错,而且自己还都作为围棋选手参加了比赛。1978年7月,我亲身感受到了第22届欧洲围棋锦标赛的高效和多彩。是的,这次不仅有锦标赛,还设有主要邀请赛、让子棋邀请赛和快棋比赛等。而这一切,当然还是由那两三个人组织。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你最希望去哪些城市?”“东京、巴黎。”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东京拥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围棋手和数量最多的围棋爱好者,东京还是东方最繁荣发达的城市。巴黎是西方文化的中心。我在青少年时代就  相似文献   

2.
校园友谊赛     
王磊明 《围棋天地》2010,(13):117-117
6月1日,云南省开远市东城小学举行首届星弈杯围棋友谊赛,共有76名小棋手参加比赛。 东城小学是开远市第一批开展“围棋进校园”活动的学校之一,参加围棋活动的学生有110人。为了检验“围棋进校园”活动开展一年来的教学成果,营造校园内围棋氛围,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围棋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又见秀行     
6月2日,82岁高龄的藤泽秀行先生又来到了中国棋院,和他一起同来的,还有他的女儿、孙子、孙女以及弟子结城聪九段、坂井秀至七段等等,和往年的“秀行军团”不同,如今的“秀行军团”更像是秀行一家和他的弟子们一次亲情访华团了。  相似文献   

4.
反刍     
王元 《围棋天地》2007,(8):78-80
在一次去外地参加围棋活动的期间,一位棋友拿了一本《围棋天地》请我签名。自然,要签就该签在自己写的文章上。在翻找过程中,杂志上的一道“段位自测题目”一晃而过。这题,因审过是记得的。然而,这一次的一晃而过,却引发了我对此的回味。  相似文献   

5.
固定形式比赛的开始 在历经七十余年的风雨飘摇之后, 日本围棋界呈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但 这一切终归有结束的时候。大正十三年 的棋界大同仿佛预示着日本围棋将从此 踏上复苏之路,日本棋院的创立是日本 围棋史上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棋界从 这时起脱离了江户时期的从属组织的地 位,而向近代的组织形式迈出了重要的 步伐。 日本棋院创立之后,首先着手做的 事情便是开始在棋手们中间开展固定形 式的对局比赛。日本棋院所属的棋士全 体都要参加这种比赛。上至本因坊秀哉 名人、中川龟三郎八段,下至木谷实初 段、川田清子(伊藤友惠)初…  相似文献   

6.
其圣一筋     
作为日本七大头衔战之冠,棋圣战自然是天下强豪无时或忘的最高锦标。任凭各位昭和才俊在其他棋战中如何叱咤风云,只要不曾染指棋圣,就没有资格一览众山小。然而,怪物一般的秀行却以知天命之年一气在这王座上盘踞了六届。对于这位一年只努力赢四盘棋的第一人,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只是,批评者未必真正懂得围棋,也未必真正懂得秀行。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6,(19):68-68
一提起围棋大赛,人们总会感到一种肃穆,想到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可欧洲的围棋大赛不同。“与其说是比赛,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度假。”经过实地考察的武力和杜宇峰三段如是说。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决定着对围棋的理解和态度吧,他们将正式比赛日程安排得宽松的同时,还插入了许多趣味性的可称为比赛也可称为游戏的活动。是不是欧洲的围棋比赛还没有发展到亚洲那样的高端,才使得他们如此随意?这大概需要再等若千年后才能够验证。不过无论如何,围棋具有多义性。这在目前的欧洲围棋比赛中,似乎体现得更加明朗些。  相似文献   

8.
顿珠 《西藏体育》2005,(1):46-46
“这是我16年后重夺西藏围棋冠军”。随着尚涛先生的豪迈宣言,第三届“邮政杯”棋类(中国象棋、围棋)比赛暨全国“晚报杯”围棋锦标赛西藏地区选拔赛2004年儿月14日圆满结束。夺得象棋组冠军的是马金善先生,这也是他第二次夺得“邮政杯”象棋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9.
“刘菁可能要输了!”3月28日下午4点30分,一位棋手走进围棋部说。正在围棋部看棋的刘世振六段和记者等人立即涌向对局室,中国围棋名人战史上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就要产生了。单官一个一个地填下,吴树浩收后,空气在这一刻似乎凝固了,旁观者都缄默无语,吴树浩脸上看不出一丝胜利的喜悦,依然和下棋时  相似文献   

10.
12月10日,我们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8届中日阿含·桐山杯围棋对抗赛,此次去东京比赛现场的人员不少,阿含·桐山杯赛主办者、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棋院以及体坛周报、贵州卫视、新浪等媒体共去了17人之多。这也难怪,中日阿含·桐山杯围棋对抗赛这项比赛是以围棋为媒,更多地是进行中日友好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棋圣     
刘晓君 《新体育》2012,(5):107-107
围棋文化的发扬光大,要靠各国棋手的共同努力。这就是秀行先生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快刀对快拳     
罗洗河 《围棋天地》2007,(20):63-67
首届大香林杯中国围棋超级争霸战在浙江绍兴的大香林风景区进行。最近围棋似乎和旅游文化有了很亲密的联系。这样也好,比赛时可以去更多好地方玩。当然,这次比赛的结果比玩更让我愉快。  相似文献   

13.
运动围棋     
近日,受浦东围棋协会之邀,参加了一个“运动围棋”比赛。得知比赛地点在一个公园,略感意外,但也没太在意,以为是一个普及活动,便欣然前往。开幕式在上午10时,由于我有其他活动,我不得不将比赛提前到8点30分,也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选手。我刚准备在棋盘边坐下,裁判微笑着对我说道:“这是为游客准备的,你们的棋盘在那边。”  相似文献   

14.
一字褒贬     
张晓露 《围棋天地》2010,(22):111-111
10月下旬去韩国参加了国务总理杯围棋赛。与背负着国家荣誉感和压力感的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相比,国务总理杯之旅无疑轻松了许多,交流与普及的意义远胜于比赛。这从主办方的日程安排上也可见一斑.六天时间里,真正比赛的时间仅仅是两个白天,而其他时间都是形形色色的围棋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秀行研究会     
《围棋天地》2008,(9):70-75
在日本的《围棋》杂志上,有一个固定栏目“秀行只此一手”。该栏目介绍了藤泽秀行先生对日本年轻棋手的指点意见,由森田道博九段与秋山贤司先生构成。本期“看棋看门道”编译了“秀行只此一手”的部分内容,似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珠海散记     
2005年8月21日为期7天的第十四届“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比赛在美丽的珠海降下了帷幕。此次比赛共有27个代表队的177名运动员及教练参加,除了祖国大陆的各省市高校,还有来自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新加坡、泰国的代表队,这使全国大学生比赛已远远超出了全国的范围,也超越了历届比赛的规模,盛况空前。我有幸作为棋手第一次参加了这个传统的大学生围棋盛会,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是大学生棋迷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在第6届招商银行杯CCTV快棋赛的开幕式上,CCTV体育部副主任和协会领导的讲话意味深长,在主持人介绍来宾后,CCTV体育部副主任说了一句,“我感到很大压力”,随后华老突然说到“围棋是小道,所以配合CCTV的调整,是我们的工作”,在比赛之前这样的对话,让大家都觉得有些奇怪。在之前,我也有所耳闻,央视取消了棋牌乐节目,并将围棋划为了小众娱乐,显然,他们的对话就是说的这些事情。随着CCTV对于围棋的转播越来越少,对于围棋赛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赞助商通常会要求比赛要在中央台直播.没有这个条件.很可能会失去这个特助者。  相似文献   

18.
业余抗韩     
应韩国围棋电视台的邀请,北京杏泽围棋学校一行10人于2004年2月23日赴韩国参加第二届兴创杯中韩业余围棋对抗赛,此次比赛是由中方派出5名  相似文献   

19.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20.
龙门这边(79)     
郑凌志:久有凌云志(二) 有一天,我在市中区的新建小学上象棋课,报名象棋的只有四人,甚是凋敝.旁边围棋班的同学也不是太多,仅七八人,于是象棋班和围棋班进行了互动.放学后我跟围棋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交谈起来,我问道:“学围棋学了多久了?”小女孩回答道:“六期.”刚以为这个围棋初级班的小女孩是个新生,不想都已经是老学员了,我有些惊讶.“参加过比赛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