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当今网络棋坛最活跃的棋迷聚会之所当然是“海涛论坛”了,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棋讯报道,还可以品味棋迷们对各类棋局的热烈讨论。早期上网的棋友们大都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今年伊始,这里又多了一个最为活跃的人物,他就是来自宝岛台湾的郑明政先生(大家都唤他小郑)。看到他的帖子,你准能想像出他一手拿棋盘,一手“牵着”自己编写的宝贝软件“象棋世家”对你微笑。这位乐天派棋迷时而喜欢用玩童般的心情评价一个软件,时而扬言“捉”个大陆软件回宝岛,真是好不快活! 小郑是一位国小教师,喜欢孩子的他最大的爱好就…  相似文献   

2.
“和他在一起很舒服!”不止一个人这样评价卢卫 中,那语气与其是在评说一个明星,不如说是在谈论 一位相交多年老友。 “卢子”是他的昵称,和他相识的人,见第二面的 时候往往就自然而然地用起了这个称呼,言谈 之间,早已把他从球星变成球友 了。 就是这么一个平易自然的人,揽 获了中国男排在亚洲和国内的所有最 高荣誉,却始终没有学会该怎样摆谱作 秀,最酷的姿态永远只是在赛场,走下领 奖台,他给你的感觉除了亲切就是坦诚。 “他一点也不像明 星!”生活中接触他 的人这样说;“他就是 真正的明星和核心!”赛场 上瞩目他的人这样…  相似文献   

3.
童刚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棋就是书房棋; 这书房棋的“书房”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他收藏的围棋书籍至少也有四、五百本。和许多棋迷一样,童刚真正步入黑白世界也是受到了擂台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6,(4):13-13
棋迷迷棋.似乎天经地义,却总是爱恨交加。 你说,我多爱.为了下棋.工作丢了; 我说.我更爱,为了下棋.身体垮了; 他说,我最爱,为了下棋,老婆跑了; …………  相似文献   

5.
棋迷做饭     
小王是个超级棋迷,有一天,他一个人坐在家里手握棋谱,面对棋盘专研棋艺,妻子对他说:“我去买半斤酱油,厨房的锅里烧水,一会等水开了,你就把面条下进去,我很快就回来”。小王频频点头,为了怕误事,小王把棋盘端到厨房里,一边研究棋,一边看着水。一会儿,妻子推门进来,大声说:“面条下了吗”?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7,(17):27-41
在国外,有一个人进行了三十天的绝食表演,有记者问他为何要绝食,他说:“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惊哉其言!当今棋界,有两株“野草”——韩国的徐奉洙、中国的董彦。尽管在战绩和名望上两位尚不能相提并论,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棋迷心目中共享野草之名。徐奉洙之野在于其不为尊者讳、深具韩国血统的棋风;董彦之野更多的是基于其独特的个性以及多舛的棋道命运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想这样下     
王雷 《围棋天地》2005,(14):25-34
王雷四段很有才气,据说他6岁时就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7岁时了解大部分NBA球员;8岁时开始读金庸……如今,他已经是我国实力派年轻棋手的一员。不久前的名人战8强战,他引人注目地与俞斌九段下出一局模仿棋,尽管名人战好局甚多,但棋迷的目光却长久地停留在那局模仿棋上。模仿棋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应该如何破解?就让我们来听听王雷怎样说吧。  相似文献   

8.
老悔     
“老悔”是我家楼底下的一个棋迷。他本不姓“悔”,但国为他下棋特爱悔棋,悔起来是没完没了,一悔到底,时间长了就落下这么一个“外号”。“悔棋”让“老悔”尝到了甜头,成了小区里的“常胜将军”。这也难怪,小区里跟“老悔”下棋的人都是深知他底细的熟人,都想图个乐子,没人愿跟他“较死真儿”,因此不管多背的棋都能让“老悔”给悔赢喽。前些日子在小区众棋迷的鼓动下,不知天高地厚的“老悔”到市里去参加正式比赛,结果是得了个大“鸭蛋”回来了。有小区棋迷假装不解地问“老悔”怎么没使出悔棋的绝招,老悔一脸无奈地说:“对手棋风不好,裁判…  相似文献   

9.
第十三袋烟:棋虫〈不怕再输〉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自己的钱少;不到东北,不知道自己的酒量差;而不到弈天同,则不知道自己的棋艺低。在锦州运输学校,我的水平绝对是自出洞来无敌手, 在历次比赛中均是第一,被棋迷们封为“运校的许银川”。在联众,我也是个优秀的“棋虫”,能很轻松地打到三级大师的分数,让本校那些只能达到二级棋士、一级棋士水平的小弟小妹们敬若神明。因此,当有个棋迷说弈天高手多  相似文献   

10.
一有朋自远方来,把我弄得不亦乐乎。浪迹弈林几年,倒也混出了一点小名气,各地热心的棋友纷纷来访。有求书的,有交友的,有托我介绍教棋工作的,甚至还有人听说我认识不少女棋迷,请我做月老的。对这些朋友要求的事,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办,实在办不了的,就请他住几天,让我那帮棋哥们陪着下几天棋  相似文献   

11.
大话联赛     
棋 王汝南的“没想到”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在他上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促成了象甲联赛,多少也让数以亿计的棋迷领略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14支队伍能够全部参加是我没想到的。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棋迷的呼声!这是一个苦思象棋新路读者的创意!在激情澎湃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极具合理性的建议。棋协的决策者们,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能否觉得这就是改革的动力或是方向呢!象棋走入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同棋迷对话。那么,我们就应该而且必须考虑棋迷的呼声!  相似文献   

13.
围棋俱乐部     
版主棋儿: 有读者问棋儿:“冒昧问一句,棋儿你会下棋吗?” 棋儿当然会下棋,不懂棋就不可能热爱《棋艺》,不懂棋就不可能理解棋迷内心的那份狂热。棋儿也曾挑灯夜战,可棋儿是女流之辈,很难有下够的时候。原因有三:之一、对手难寻;之二、没时间;之三、不可夜不归宿。 棋儿可是一地地道道的棋迷,棋儿现在自封为棋迷休闲俱乐部版主,各  相似文献   

14.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15.
郑东植是韩国队参赛“春兰杯”的代表团团长。可以说在所有的领队中,他是最负责任的一个,比赛刚一开始他就和刘昌赫、曹薰铉在一起摆棋,而这时中、日的与会棋手还没有进入观棋室。近中午时分,李昌镐也加入了摆棋的行列,车敏洙也赶来凑热闹,棋盘四周的空间顿时狭小起来,无奈之下,郑东植只好抽身出来,坐到一边去。正赶上刚忙了一上午的华老也坐在他的身边,郑东植忙抓了一个翻译与华老聊了起来。郑:希望春兰杯有机会到韩国办,另外韩国棋迷对中国棋院很关心,到韩国去更能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华: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没有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16.
叶楠  杨田田 《新体育》2004,(7):23-23
“龙虎”之外的主题 多年前,藤泽秀行曾这样评价有“宇宙流”之称的武宫正树:100年后,我们这些人的棋谱都会失传,只有他的棋将流传下去。如今,秀行先生的论断在棋迷中似乎得到了验证——尽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武宫一直拥有着比李昌镐还多的铁杆棋迷。有意思的是,不久前,有人给当年日本的几位超一流高手做了一次盘点,结果发现武宫竟是其中胜率最低的!人们喜爱“宇宙流”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无论何时何地,武宫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七袋烟:棋丐一我认识棋丐,是在锦州马家镇的一个棋摊上。每当天气暖和的季节,马家镇的街头树下就会出现许多棋摊和围观的棋迷。我课闲无事时常去的那个棋摊,是其中水平最高的。这个棋摊很有擂台味道,开始时两个棋迷分出胜负后,输者就主动走开,赢者担任擂主,由一旁等  相似文献   

18.
健康妙语     
我曾采访过一个快乐老人,他每天都会写“福”字日记,比如说“我今天跟老王下棋赢了三局,福!”但有一天他的日记是“我今天出了车祸,福!”我就问他出车祸怎么还是“福”呢?他大手一挥,说:“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不缺钙。”  相似文献   

19.
黑方:马晓春九段出 2又 3/4子白方:李昌镐九段 马晓春终于战胜了李昌镐,这是众多棋迷所盼望的。这是两人在千年岁末的最后一次交手,希望能成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良好的开端。本来,这只是“春兰杯”的第二轮,其重要性是不能和番棋决胜相提并论的,只是马晓春遇李昌镐输得太多了,这就使这局赢棋变得很重要。时常有棋迷这样问我:“马晓春为什么老输给李昌镐,两人的棋力到底如何?”我只有照直说:“两人旗鼓相当,各有所长!论功夫,李昌镐深些,论艺术性,还是马晓春高些。”棋迷们会瞪着眼望我,似乎将信将疑。不错,普天下以成败…  相似文献   

20.
1964年全国个人赛黑龙江队的成绩不理想,棋队要 做一些调整,王永盛等人年龄偏大,棋又没有什么太大的 发展,但他在这次比赛中战和了 杨官,觉得自己的实力还可 以。我对他说:“一盘棋的胜负很 偶然,虽然你与杨官下和了, 但他要比你好一先棋以上,你俩 要是下十盘棋,你最少输他三 盘。”王永盛不信:“十盘棋多赢 三盘!不可能,谁也不能。”我说: “杨官那盘棋是太想赢你了, 要是平常下十盘,我看三盘还得 多。你要是不信咱们两个下,我要是十盘棋不多赢三盘不算我赢。”队里的人都不信我能赢,就提议我们两个比一下,输了的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