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与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求知.通过有趣的游戏.他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中,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充实。道德教育,应通过开展具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教育与游戏有机融为一体,让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表明,人如果能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他们学习的效率将与时间成正比;反之如果脑子超负荷运作,疲劳轰炸,学习效率将与时间成反比。学习和"玩"是孩子两种互补性的活动,相辅相成的。游戏与玩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求知,通过有趣的游戏,他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中,从而获得精神的喜悦与充实,而学习,应通过开展具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使数学学习与玩有机结合,让儿童在玩的自由王国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喜悦的享受,同时又能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因此,学习如能在"玩"上下功夫,让孩子了解"玩",在"玩"中满足需要、发展智慧、提升能力,则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过:一个人,不知道玩,那是有点傻;一个人,不知道怎么玩,那是有点笨.德国诗人希勒也曾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或者说“在玩中长大的”,在游戏中,儿童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道德人格也是伴随着游戏逐渐养戍和完善的。因此,游戏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和资源,它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契机。本文将从分析游戏的特征入手,来阐述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运用"游戏"导引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儿童获得难忘的学习经历、深刻的学习体验.实践中,用"游戏的思想"指引教学,从"游戏的视角"分析数学,用"游戏的精神"引领儿童,用"游戏的常模"活化课堂."数学游戏"寓"学"于"玩",让儿童数学学习洋溢着快乐.  相似文献   

6.
覃坚 《新疆教育》2012,(16):51-52
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另外,游戏在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数学游戏就是其中一种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在数学游戏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席勒说得好:“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那么,数学游戏究竟能促进学生哪些心理功能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好玩""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既能"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又能使"脑筋敏锐",所以他主张"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善的游戏生活"。陈鹤琴还主张将游戏应用于教育,即进行"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们的动作,以此让他们养成习惯"。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说"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称自己毁坏小弟的风筝、不让小弟玩风筝是对小弟进行"精神的虐杀",先生因此而自责,甚而写下这篇"忏悔"的文章。是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名人也都有过要让孩子玩的说法。孩子在"玩"中懂得生活,学得技能,  相似文献   

9.
游戏活动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通过游戏,儿童才逐步成长和成熟。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那么,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学到些什么呢?首先,他能学会如何控制他的身体运动,比如:跑、跳、爬等。同时,游戏活动也能使儿童身体的精细动作技能得到发展。比如:当儿童玩积木或玩具游戏时,他就能学会控制他的手和手指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席勒告诉我们“只有当人是完全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人只有在游戏时,他才是完全的人。”可见.对人来说.游戏是多么重要!正常人没有不喜爱游戏的.不仅是儿童.也包括成人。但在目前,教育中引入了电子游戏后.竞有那么多的人视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1.
"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要精神就是为着幼儿的装扮玩耍,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中享受到愉悦.然而,种种原因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能深入地沉浸在所装扮的角色中进行有效的交往,笔者将此种现象称为"幼儿的角色交往缺失".至此,本文将幼儿角色交往缺失限定在角色游戏中,试图厘清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1.基于儿童,发展儿童。"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其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学军小学一直倡导教育回归儿童本体,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儿童才是真正的主角。"基于儿童"首先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让班级成为儿童心灵的栖息地!让校园成为儿童终生眷念的地方!"发展儿童",是"让儿童成为社会人"。教  相似文献   

13.
在校园里,在游戏玩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靠游戏生活。对他们,我们称之为"校园里的灰色人群" 游戏与"重修" 今年21岁的李凡,人称"战神", 现在成都犀浦的一所学校读书。据说,从9岁那年在西门第一次打街机算起,迄今为止他打游戏的历史已有11个年头了。李凡擅打联机游戏,"星际争霸" 是他的拿手好戏。3年前,"战神"迎来了自己游戏生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英国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玩泥巴时虽然身上被弄脏,但身体接触泥里的大量微生物可以使自身的免疫系统“认识”细菌而不会对其过敏。报道指出,应该让孩子尽情玩耍,玩泥巴、挖水沟、爬树、找昆虫、玩沙子……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健康。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约翰·理查说:“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让孩子在游戏、运动和其他日常活动中随心所欲地弄脏自己,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他认为,这些可能令父母不悦的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与小伙伴更好地交流,还可令他们反应更灵敏。理查说:“人…  相似文献   

15.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玩自主游戏的过程就像孩子们在拍自己的"故事大片",如果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忘返.而让孩子们的每一次游戏过程都出现高潮则是教师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蒙台梭利反对儿童游戏,主张儿童"工作",主张儿童在丁作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发展.笔者在此对这种观点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大多数人认为,第一个阐明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人是福禄倍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幼儿教育学>上这样说: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寓教育于游戏中喜欢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认识学习新事物,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起玩耍时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在无意识当中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幼儿  相似文献   

19.
席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游戏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深入认识到教育游戏的重要意义,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游戏完美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几则游戏教学案例,探讨了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相关建议如下:创设最佳游戏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创新游戏教育内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渗透情感教育目标,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才是健康的儿童。信息技术课堂融入游戏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玩,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操作性的实践型学科,教师应将游戏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方法和知识,将"会玩"转变成"慧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