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懒虫"的懒,主要表现在做作业上,他的懒在班上号称"天下无敌"。一提到作业,"大懒虫"便会深深叹息,每次组长跟他催缴作业,他就像是交出一个珍宝似的"忍痛割爱",所以常常因为作业而惨遭"厄运"。"大懒虫"也有特长,他的特长就是经常对我们这些没有机会上网的"小网虫"绘声绘色地描述QQ、CF、洛克王国……每当我们这些小网虫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他便会两手叉腰凶巴巴地压低声音说:"不准说出去。"可是刚一说完,他自己便又笑了起来,这一笑可坏了大  相似文献   

2.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懒、不懂事,学习不自觉、不主动,更不情愿为家里做点贡献.是啊,有些孩子大学毕业,依然依靠父母,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他们根本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缺乏责任心?为什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辛劳,却无动于衷?这背后深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长过程中,父母处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处处显得自己对孩子无比的重要,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就会碌碌无为,人生就失去方向,就没有担当意识.所以,家长要巧用价值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较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调查结果表明,为数较多的父母很少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为孩子做入园前的准备,致使不少孩子初入园时的情绪是不愉快的,难以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环境。因此孩子入园前,父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这些"小皇帝"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会索取,却一点也不懂得感恩.除了不断地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从来没想过怎么体贴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设备,却不懂珍惜,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对老师耐心的教育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的确,现在不少孩子太缺乏感恩情怀了.  相似文献   

6.
珍惜父母情     
任教十二年,又一次家长会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根据情况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前与会后和一些家长交谈,不少家长这样给我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原本也是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但是长大后,特别是升入小学高年级后,不少孩子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了,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有些话也不那么愿意与爸爸妈妈讲,对大人问这问那也感到不耐烦.特别是对那些动不动就行驶父母特权--"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和他们更是"生分".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也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今天的父母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代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孩子,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也不吵闹,让父母非常"省心"。医学心理学专家却提醒家长,对这样的"乖"孩子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有些孩子虽然已经掌握语言,但经常保持缄默,不主动与人交往。与陌生人接触,会令他们惶恐不安。对他们来说,在家玩玩具、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24,(5):34-35
<正>小懒虫的父母出差了,他们希望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孩子的独立性。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拜托大头哥哥去家里帮忙照看。结果,普普通通的日常在小懒虫的身上变成了一堆糗事!赖床不肯起,吃饭靠梦境,袜子填肚皮,真糗!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你怎么看,反正大头不忍直视,赶紧冲过去,拿开臭袜子,叫醒小懒虫:“这是袜子,你可别真‘嗦’啊!”  相似文献   

10.
红婉 《家教指南》2005,(12):45-45
现在儿童一般都有较好的饮食营养,但是有关专家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孩子的大脑受到食物的损害,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这是由于平时多吃了下列食物。  相似文献   

11.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少年偷走父母的钱 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清晨6点多,老张夫妇早早就起床了.他们要去菜地里干活,临出门时吩咐13岁的儿子张峰在家做早饭.张峰满口答应,还主动说:"爸,吃完饭我也去帮你们干活."  相似文献   

13.
丁山 《家长》2006,(Z2)
现在,观看电视节目和玩电脑游戏似乎成了儿童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所以到10岁时,大部分儿童都已成为“遥控专家”和“鼠标专家”。但他们知道如何爬树、如何玩儿泥巴吗?国际儿童游戏权协会(IPA)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其答案显然是“不”。协会会长道格科尔认为,现在的儿童正在遗弃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研究报告说,现在的儿童很少有自由时间到大自然中自娱自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些孩子不希望他们的衣服被搞得脏兮兮的(这种担心当然也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一些孩子的日程被排得过满,他们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参加有组织…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得到离异父母的爱,这样才能使他(她)们健康成长,家庭解体割不断血缘,愿亲情长在……离婚现在似乎成了结婚后面的影子。不少年轻和不太年轻的父母冲出了家庭这座"围成"之后,他们的子女却在"围城"匆外徘徊,离异的夫妻们是否想到:付于孩子来说,爸爸还是那个爸爸.冯妈也还是那个妈妈。血缘和亲情  相似文献   

15.
吴亚珠 《成才之路》2009,(27):68-68
一些父母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他们尤其感到为难的是不了解现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在父母们的眼里。孩子的小脑袋瓜儿就好像一个神秘的世界,让父母们费尽心思也捉摸不透。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无法与孩子做到真正的交流。在这里,我给父母们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琴 《地理教育》2014,(3):49-49
正一、师生幸福感现状分析1.学生的幸福感学期初,基于初中生学习幸福感的探究式教学研究课题组对初一年级411位学生进行"亲子关系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听到父母表扬和鼓励(占被调查人数的65%),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父母责备(占被调查人数的36.7%)和要求(占被调查人数的34.8%),孩子更希望父母的陪伴以及给予独立空间。调查结果说明,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对于亲子关系处理不够恰当,特别是父亲对孩子责备较多,母亲对孩子要求较高,导致有些孩子家庭幸福感较低。有时,地理课堂是这样的:淘气的男生、趴着的女生、悄悄的作业、混乱的课堂、枯燥的知识……一切都让课堂显得生硬,让师生都想从课堂悄悄溜走。当课堂成为师生双方的  相似文献   

17.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回放父母会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快到时,他们总是提前几天为孩子的生日做准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呢?广东潮州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背出班上一些同学的生日,却从不关心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父母不喜欢过生日"等;少数学生说父母曾经提起要过生日,自己却没有记住。  相似文献   

19.
许多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有一种通病,这就是懒。有的孩子五六岁了不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还要妈妈梳辫子……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更不要说帮大人做家务了。其实,懒是后天养成的,而爱劳动倒是孩子的天性,关键在于家长如何认识孩子及孩子的劳动,如何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20.
孙云晓 《教育导刊》2006,(11):63-63
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过去是孩子不了解父母,父母很神秘;现在是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是因为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孩子虽小也接触了海量的信息,如看电视、看广告、看书刊甚至上网。有人或许不以为然,说小孩子看的不少,懂的不多。问题恰恰在于,孩子的复杂性往往是因为看了太多成人的东西,他们不懂或不全懂,或许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第二可能与独生子女现象有关。一般来说、人的许多方面经验是来自兄弟姐妹之间的传递,而与同龄人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天性。可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被迫在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