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宁 《文化博览》2006,(3):12-13
姐姐出嫁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我正忙着考研,无法抽出时间赶到北京为她祝福。而在外打工的弟弟妹妹,甚至连消息都不知道。母亲一个人守在家里,拔掉电话线,话也不说,只是拼命地干活。似乎只有这样,她才会忘记有一个让她威严尽失的女儿。我背着母亲打电话给姐姐,  相似文献   

2.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可两天后回来就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相似文献   

3.
何永智  阿贵 《职业圈》2004,(4):14-15
我在家里排行老七,人们都管我叫"七妹".参加工作后,擅长服装设计的我到重庆市六一儿童鞋厂当上了一名童鞋设计师,过上了工薪族的生活.不久,我跟重庆城建局当电工的青年廖长光相识并相爱了.由于我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很多家境不好,所以我们恋爱很久一直都没有自己的房子,没能结成婚.为了有结婚的房子,我和男友开始拼命地想法赚钱.每天一下班,我便匆匆忙忙回家用缝纫机织"海狐绒大衣",然后再由男友廖长光把织好的大衣一件一件地拿到大街上去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我们便攒下了几百元钱,购买了一套简陋陈旧的私房.我们终于结了婚.  相似文献   

4.
面临女儿的"中考",我却接到杂志社出国开笔会的通知.老同学打电话来,坚决反对我在这么关键时刻外出,还说她孩子"中考"时,她和她老公整整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孩子,如果孩子这次考不好要恨你一辈子的;女儿的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更是大加反对,说你这个当妈妈的太不负责任了,这是你们家里第一大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星期天,我带儿子回乡下的娘家,见孩子和我弟弟的儿子两人玩得很开心,我便与爱人去地里帮爹妈干点小活儿。当我们回家时,正好碰上儿子拿着菜刀在院子里砍树枝。虽然我制止了他不再砍树,但树早已是伤痕累累。我问儿子,为何要砍树?儿子说,我要做橡皮弹弓。原来,儿子和弟弟的儿子两人刚才玩起了橡皮弹弓,儿子也想弄一把弹弓,  相似文献   

6.
1992年,我与弟弟刘永好在美国访问了一个月.我们考察了匹兹堡,这里一直是美国二战后的钢都,但此时,这里的钢铁企业大部分都在撤离.我也第一次听到了"产业转移"这个词.我当时就想,10年后这些产业应该会转移到中国,届时我也应该有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此时,我们正在国内建设第一个投资才几百万元的饲料厂,根本没有资本做重化工业.但这个理想就此埋下了.  相似文献   

7.
心灵驿站     
我原谅他了 你如果要快乐,就该把饶恕带到你家里去. --王尔德 一个孩子放学回家,身上沾满了泥土,衣服也撕破了一截. "怎么了?" 母亲很惊讶.  相似文献   

8.
秘诀     
这是件真实的事。一位老农用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历经十年寒窗,大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二儿子考上复旦大学。报社记者得知这个消息,赶到这位老农家里,问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老农说:"有啥秘诀?咱是庄稼人,种庄稼嘛,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实打实。"对待孩子,也得跟种庄稼一样。说穿了,不是我教孩子,是孩子教我。"记者又问:"怎么个教法?"老农说:"这就简单了。我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也识不了几箩,怎么教孩子?教不了孩子,咱就调个个儿,让孩子教我。白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晚上回家就给我讲一遍。我不懂的就问孩子,孩子答不上来,就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叫王力猛。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晴天霹雳吓得他爸爸40几岁(蹲过大牢)的大男人居然大小便失禁。当时有个算命的瞎子对他奶奶说此人以后是皇帝的命。他在家的小名是三牛子,他哥哥大猪娃和姐姐二狗妹都比他大好多。那年越南战争爆发他哥哥就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妈那时特伤心。牛子他姐上完初中就和一个号称黑道白道都搞得定的人结婚了,可没几年狗妹就因为偷汉子被打死了。所以三牛子是他家惟一的孩子了,他爸妈都对他特别好。我认识他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那是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在教师里看见一个很忧郁的孩子明显和其他兴高采烈的人格格不入。我很欣赏他的忧郁,他  相似文献   

10.
敷衍人生     
搞美术的弟弟来我家.当女儿想起将最近的画作拿出来让她舅舅过目一下时,时候已不早了.总共四五幅素描十来幅速写,没想到弟弟细看细说竟然花了两三个小时,起身告辞已是深夜,他那六岁的儿子已在沙发上睡熟了.他是如此认真地来对待这桩事情,我没料到,女儿也没料到.  相似文献   

11.
我常会闭上一只眼睛,拿两枝削尖的铅笔,看能否把笔对在一起。明知道很难,但我还是经常这样,因为它会让我想起我的弟弟。弟弟比我小两岁,身体很单薄,但个子比我高,现在正在念高三。在家我总是以老大哥自居,觉得在他面前很有威信。时常对他说水开了要倒在热水瓶里,在家里不要闲着。有事没事总喜欢和他开玩笑,说些风凉话讽刺讽刺他,或数落他我认为他做得不对  相似文献   

12.
安宁 《文化博览》2006,(2):16-17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决地便拒绝掉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3.
舍弃     
澜涛 《文化博览》2006,(9):14-15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个兄妹都不敢奢望的。还好,母亲的肚子里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我和哥哥,还有妹妹就在母亲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快乐地长大着,成为小山村里人们的艳羡。一次,母亲去给一户新结婚的人家帮忙,人家给了她两块喜糖。母亲纸包纸裹地将糖拿回家,给了妹妹一块,剩下的一块,母亲看看我,又看看哥哥,说道:"就一块了,你们抓阄,谁抓到了给谁,抓不到的不可以生气。"母亲说完,就找来两张纸条,分别写上了"吃"和"不许生气",放在家里那个瓷罐子里,盖上盖,晃了晃,将盖打开,我抢先抓起了一个纸条,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下就泄气了,纸条  相似文献   

14.
我经常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8岁的孩子. 他是姐姐的儿子,叫张继兵,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林南 《职业圈》2005,(7):28-29
异想天开:打工妹要造"人造温泉" 我出生在重庆隆昌一个农民家庭,1996年我考上了重庆渝州大学,但因家里太穷,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好弃学跟着村里的姐妹,到重庆打工挣钱.几经辗转,在老乡的介绍下,我到重庆南郊的一家天然温泉宾馆当了一名服务员.  相似文献   

16.
阿勤是我二十年前的大学同学,他来自 农村,父亲早逝,他在家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我们在大学读书四年,他一年四季,只穿那些破了又补的几件旧衣服。我们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她对阿勤非常好,见他天天在学生食堂吃青菜萝卜,有时请他到家里“开小灶”,改善阿勤的伙食。我们一个班的男生因为这事都有点眼红。  相似文献   

17.
付军 《文化博览》2006,(10):34-35
记得小时候有句很流行的口号:打倒"孔老二"!孔老二是谁?孔子也。于是,从那时起,我就认定排行老二的都是坏人,理由很充分:孔老二孔老二,看到没,在家里肯定是排行老二!那时和弟弟打架,我就会喊出一声很响亮的口号"打倒付老二",弟弟就会闻之色变。长大后学习孔孟之道,细细一想,孔子的哲学,不就是一种活生生的老二哲学吗?孔子用自己的政治理想给中国人设计了一种老二型社会:人人礼让,个个知趣,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孔子是万世先师,他的哲学,就是中国男人的哲学。于是,许多中国男人都成为老二哲学的忠实信徒:不当老大,甘当老二。臣子面对皇帝,要甘当  相似文献   

18.
有个跨国机构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请列出你心目中的第1位到第10位,本国的和外国的都可以. 看到这个调查我就想,美国孩子肯定把父母列在榜末,爸爸第9位,妈妈第10位.  相似文献   

19.
许多 《文化博览》2005,(7):28-29
我家住在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读高一时,因为家贫辍学了.1991年,我在东北做生意时被合作伙伴骗了,损失了不少钱,气愤之余,我意识到被骗是因为自己没文化造成的,于是我回到村里,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20.
民工白皮书     
我17岁时进了家乡的工厂,后来被机器削掉半个手指,心有余悸,就跟人出来当瓦工.去过广州、上海,还有新疆.你问我喜欢哪个城市?反正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一片瓦属于我,我只关心工资高不高.自从2000年到了北京,挣钱多了点儿,就呆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