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教材和  相似文献   

2.
教育社会学是西方二十世纪兴起的边缘学科,它是科学社会学的方法运用于教育的产物。这一运用学科产生的必要性可经过对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考察来说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和促使社会进步;教育过程实际上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 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欧洲二十世纪以前的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但本世纪初的社会学家德尔海姆、韦伯和曼海姆的影响最大。西欧传统的社会学认为:教育是社会的有机部分,它使受教育者社会化,而且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西欧的理论基础上,美国教育社会学迅速地建立起来。美国早期的教育社会学主要涉及教育的社会职能和社会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的问题。三、四十年代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开始兴旺的时期,教育社会学家们纷纷著书立说,大批专著相继问世.二次大战后,这一学科的研究更深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育社会学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应吸取西方理论中积极的成分,尽早地开展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 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获得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将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四阶段:学科的奠基时期、学科制度的形成时期、学科的衰落时期以及学科的复兴时期。德国教育社会学在“回归教育”“回应时代”“回溯传统”的逻辑理路的指引下,呈现出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社会问题的教育“问诊”以及有组织的联合式循证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德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主题以东西方国家教育比较及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德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程度较低,有十余所高校设有比较教育学讲席,其中汉堡大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德国共有3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期刊,“国际与跨文化比较教育分会”是学科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德国有较多国际知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整体来看,德国比较教育学目前处于“失意”和“复兴”之间。  相似文献   

5.
纵览20世纪美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70年代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活力四射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二战以来一直占据美国教育社会学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而且有对结构功能理论猛烈批判的冲突理论横空出世,甚至聚焦于学校教育过程的符号互动论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这种繁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教育理论都生长在一定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教育理论也应与西方一样得到蓬勃发展。但是,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了教育思想,可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由国外“引入”的。回顾20世纪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学一直充当着国外教育理论的“消费者”的角色,而非“扩大再生产者”。这里的“消费者”和“扩大再生产者”是借用了经济学上的两个术语来对教育理论主体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审视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引进”成为中国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此现象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是‘时代的客观需要。”但“引进也导致形成了一种照搬外国教育学模式的倾向”,而且不少教育研究者不加批判地用西方的话语去诠释中国教育实践,参照西方的理论框架去比照中国的教育实践,以至于中国教育研究结不出中国自己的教育理论果实,也无法回答中国的教育实践问题。此现象的沿袭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但依然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当然,期间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但就整个教育学的发展而言是较为“悲壮”的。审视近年来的诸多教育研究成果,堪称为立意新颖、见解深刻,  相似文献   

8.
简析西方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初叶,以美国为代表的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是以工业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面向大众关注每个人的兴趣、习惯并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思潮为背景的。在就业指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撑以至成为它们交叉和统整性的边缘学科并日臻成熟。因此,梳理西方就业指导理论发展的路径,分析其导引的理念、知识背景、方法论支撑等,对我们的探究不无裨益。一、西方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变概而言之,西方的就业理论发展形态经历了奠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分化(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整合(20世纪60年…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科学的分化,教育社会学在揭示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结构造功能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成为教育界中一个用全新的社会理论审视教育问题的学科领域。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千人百四,众说纷云,直接影响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试图澄清这一基本问题。”一、“教育社会学”的定位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争论,主要在于,它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就是说,是“教育社会学”还是“社会教育学”?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的《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