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起“县官”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确是指的“一县之官”。但我们在《史记》、《汉书》中见到的“县官”却是指“天子”,而非“一县之官”。如《史记·绛侯世  相似文献   

2.
古典笑话     
《中学生电脑》2010,(10):40-40
三瓶不过关 古代有一县官,让管家去买三瓶酒,却写成了“三平”。管家说:“老爷,不是这个‘平’字。”县官提笔在“平”字下加了一钩,说:“三乎(壶)也行。”  相似文献   

3.
“县官”一词,屡见于《史记》、《汉书》。如: “元鼎元年,遂坐卖宅县官故贵, 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史记·平准书》) “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汉书·武帝纪》)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汉书·张陈王周传》) “令丞相用事,县官信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其例多至不胜枚举。通而观之,《史》、《汉》中出现的“县官”一词,不外有两种  相似文献   

4.
从春秋时代起,县就是我国重要的行政区划之一,县官的名称不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天子、诸候的直属领地内,把农村大一些的邑称作县,派大夫或宰去管理.《周礼》有“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郡”的说法。春秋时代,诸候把兼并来的土地辟为县,县官名称有大夫、公、尹等.成语“叶公好龙”是讽刺那些沽名钓誉之徒的.与叶公的  相似文献   

5.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前,先后任后周的“殿前司都虞侯”(禁军副统帅)和“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有的文章误改“都虞候”为“都虞侯”,不妥。按在古代职官名称中,“侯”最初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正,秦汉以后又有县侯、乡侯,散侯等。这是大家熟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称“候”  相似文献   

6.
天子,即封建皇帝,乃至高无上者。历代对天子的称呼有所不同。西汉时称为“县官”;东汉也称为“官家”;隋唐时则称为“大家”;至宋代又称为“官家”。而文武百官朝见,则一概  相似文献   

7.
文字笑话     
古代,有个县官要款待上司,需要猪舌,便写了一张字条,安排差役去购买。写字的时候,不注意把“猪舌”的“舌”字“千”和“口”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过去写字的顺序不是从左到右,而是从上到下)。差役们看了误以为是“买猪千口”,于是四处张罗,收购肥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购了  相似文献   

8.
《段太尉逸事状》“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中的“都虞候”,有的版本印作“都虞侯”。按:“侯”古时写作(厂矢)。从古字形看,它是由“厂“和“矢”组成的,其义与射箭有关。《小尔雅广器》曰:“射有张布谓之侯”。由于古时以射选贤,射中者获封爵,因而称之为诸侯。这里的“侯”字义已从“箭靶”引中为一种爵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言文,会碰到“重器”、“神器”、“大器”、“庙器”、“庙堂之器”之类名称。如: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抉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卖柑者言》)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匡》)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它们都用“器”字构成,又都是借代说法,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说神器、重器。神器、重器,都是指宝器,但不是一般的“珍贵的器物”,而是帝王的宝器,大抵以宗庙祭祀的钟、鼎、圭、璧等礼器为“神器”,以朝廷符墨为“重器”。先秦时代,不仅天子有宗庙,诸侯、大  相似文献   

10.
编辑大鉴: 一九九○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22题要求考生填空“文中‘一个人’(军官)是指——”。不少考生将其填作“陆虞侯”。其实,只要一查课文,就不难发现这里的“侯”实应为“候”。显然,这些考生把虞候之“候”与古代  相似文献   

1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最近亦收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其中,周亚夫治军之严明与为人之刚正更是为历代读者所称道。董份曰:"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史记评林》引)李白《司马将军歌》诗曰:"细柳营开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儿。"权德舆《细柳驿》诗曰:"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而汉文帝因称赏周亚夫为"真将军",并拔擢其职亦是备受尊崇。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糊涂账一个县官根本不识字,每逢购买物品都靠画图记账:买一匹马便画一匹马;买一只碗便画一个碗……有一次,他的上司前来视察,县官却不在家。上司打开那个购物簿翻阅一下,觉得里面的“记账法”很可笑,便随手用红笔抹掉。县官归来,看到账簿里面的红笔涂画,便恼怒地说:“为什么上司衙门买了红蜡烛也记在我的账本上?!”坏孩子一天,警察在公园里抓到四个小男孩问他们在公园里到底干了什么坏事。第一个男孩说:“我叫捷克,我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二个男孩说:“我叫汤姆,我也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三个男孩说:“我叫乔治,我也只是把…  相似文献   

13.
“丈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岳父,即妻子的父亲。但在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其含义却有许多种。可以是指岳父、祖父、丈夫、家长或主人,也可以是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例如:①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②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上》)  相似文献   

14.
秦骑兵骁勇善战,但斩杀项羽的五壮侯并非皆为秦人;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不是“天子驾六”车和始皇御车;运载始皇棺木的也不是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而是另一种较大的辒辌车。  相似文献   

15.
古今“白字先生”趣闻颇多。明代,有一个富翁,用钱买了个县宫。一次坐堂问案,文书送上名单,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县官一本正经握笔点着原告的名字,大声唤道:都上来(郁工来)!”因此三人一齐走上前。县官一看火了,吼道:“本县官只叫原告一人,为什么都上来?”文书在旁暗笑,不好直说念错了,只得说:“老爷,原告名字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县官感到无趣,于是点着被告的名字大叫:“齐下去(齐卞丢)!”结果三人面面相觑,一齐退下堂去。县官不禁大怒:“本县官叫被告,为何全退下堂去?”文书只得又插言道:“被告名字叫‘齐卞…  相似文献   

16.
“侯”和“候”字极为相似,但“候”比“侯”多一竖。侯,古字从厂(厂像箭棚),从矢,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靶子”。“侯”有三个义项:①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侯爵、公侯;②泛指达官贵人,如侯门似海;③姓,如后汉尚书令侯霸。“侯”有两个读音,一读hóu,二读hòu(地名)如福建省闽侯县。候,从人 声,形声字,本义为“守望”。“候”有五个义项:①等待,如候车;②问好,如问候;③时节,如候鸟;④征兆、情状、程度,如火候;⑤时间单位,我国古代以五天为一候。“侯”和“候”因形似、音近,常被人混用。如:长沙市区内的地名侯家塘,许多招牌、公交站牌…  相似文献   

17.
邸永君 《甘肃教育》2011,(18):75-7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尚书·梓材》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封国也。其本义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后来随着所指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都城,即京师(首都)。如,《诗经·民劳》有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苌注日:“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即京畿。  相似文献   

18.
“元旦”,现在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则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像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诗,所指“元日”就是指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所谓“元者”,起始之谓也,凡数之始多日“元”。如皇帝登基的第一年称为“元年”,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元子”,首恶、主犯称为“元凶”。那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当然称为“元月”了。  相似文献   

19.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古代法律中早有鲜明体现。例如《礼记》规定八十以上“虽有罪,不加刑”,“八十者一子不从征(服役),九十者其家不从征”;又说“六十杖于乡……八十杖于朝”,到九十岁,“天子如有问”,也得带着美食登门拜访。“杖”不仅指拐杖,实质是朝廷颁给老年人的特权证明。所以叫“王杖”。古书的有关记载很模糊,195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写在竹简上的“王杖诏书令”,被认定为西汉  相似文献   

20.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乎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许慎的意思是:姓,是用来表明人们出生的缘由、地点或人们的德性的。古代的神圣的始祖母,被上天感应,生下后代,这后代因此被称为天子。“姓”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左传·隐公八年》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的话。 “因生以赐姓”,前人异说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