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2,(2):112-116
为支撑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迅速扩张和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解决满足行业需求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紧缺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双万计划”专业建设要求和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办学实际,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产教协同地理信息科学一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与企业深入交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教协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阐述了近5年人才培养实践效果,为我国GIS专业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学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十分必要。以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例,论述了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成效,为进一步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阐述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原则、思路、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产教结合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教结合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在高职教育中的必然性、客观性、重要性,从而广泛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一、产教结合的途径产教结合的内容广泛,途径多样,几乎贯穿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课程方案、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的全程。在充分发挥产教结合的作用方面,笔者认为,建立“双元”结构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十分必要。所谓“双元”结构是指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院教育专家;二是企业技术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本身就具有产教结合的特质,从而能够将教育和企业的不同要…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路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实践教学体系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与合资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实践,可以从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教融合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企业实际生产技能”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实际工序”指导课堂教学流程,以“企业工程实践”提升教学能力,以“企业生产功能”改造教学场所,以“工匠精神培育”打造教风学风的目标,以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为例探索产教融合的高水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企业获得“定制”人力资源以及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实训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美婷 《教师》2014,(35):101-101
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产教结合模式在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产教结合模式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烹饪实践教学中产教结合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如果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产教融合进行教学实践,将技能型学习贯穿所有课程始终,就可以大大提升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成专业的真正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必须走产教结合的道路。文章总结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结合教学现状,分析了该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适合该校园林专业的产教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大数据卓越人才的需求,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湖北大学对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校企联合建立大数据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建卓越应用型专业、开设“大数据+”复合应用型专业改革试点或在相关专业开设大数据应用方向等措施,构建复合型课程体系和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教、学、练、战、训”一体化育人新范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示范辐射效应显著,社会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产业学院成为加快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开始在职业院校流行。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在论述产业学院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了电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我国在新时期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双师工作室、产业学院等路径,实施产教融合,既符合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又促进了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现状,探讨产教融合在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大学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作用.由此总结出从实际调研入手、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学习,准确定位学科、深入开展专项合作,实施效果与实践反馈结合、产学融合"一条龙",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国际化视野的产教融合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学伟 《成才之路》2013,(30):95-95
中职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滞后于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产教结合模式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众多职校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人手,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现状,立足现实,寻找契合点,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深入持续推进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落地落实的平台,建好产业学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产业学院的建设面临内涵不够清晰、融合深度有待提升、各方利益契合度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从产业选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治理体系四个方面发力,多方协作、共建共管,更好地发挥产业学院功能,让产业学院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与蕲艾产业协会、湖北省千年艾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蕲艾产业学院,五措并举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以组建产业学院为载体,找准产业、专业与职业的结合点,形成“三业”有效链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表现出总量不足,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外语能力弱,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等问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几年服务外包类专业建设,探索和实践了产教融入的专业建设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通的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整合、产教融汇的专业服务社会机制等服务外包专业建设"四融"模式,培养了大批服务外包产业需要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了青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阐释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内涵并深入分析了基于产业学科的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产模式。从产教融合课程的能力导向课程目标设定、能力递进的课程嵌入方式、“五性”课程建设标准、“三要素”课程建设机理、“浸润式—项目中心”课程教学方法和“现代产业学院”课程外部支撑等方面论述了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方法与路径,结合常熟理工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制药行业课程”建设实践予以具体说明,并指出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包慧坚 《广西教育》2014,(43):172-174
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阐述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原则、思路、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蒋新革 《职教论坛》2020,(1):123-127
新时代产业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对高职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使命与要求。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双师工作室共育路径、特色学院特色路径、专业学院多元路径及产业学院融合路径等不同类型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新时代高职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结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优势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趋势。为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产教融合合力不够、驱动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等产教融合机制结合政府服务、行业指导等方式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采用更加贴近产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向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现代产业学院实施路径,创新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理。教学对接企业、人才对接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