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是介绍用红磷演示白磷自燃的方法.其实验原理是:红磷在隔绝空气加热达到其升华温度(416℃)时,即变成磷蒸气,磷蒸气遇冷凝结,生成白磷.若使磷蒸气分散凝结在纸条上,当纸条与空气接触时,由于大量白磷小颗粒被氧化,产生的热量使附有白磷的纸条发生燃烧.一、实验方法1.在干燥试管中加入0.1~0.2克红磷.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稍  相似文献   

2.
1 目的和用途溴 ,深红棕色液体 ,恶臭 ,有毒 ,蒸气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并可造成严重伤害。密度大( 3 1 1 9g cm3 ) ,沸点低 ( 58 78℃ ) ,易流动 ,极易挥发。在化学实验室中 ,移取液溴需十分小心。若用普通滴管移取 ,因其密度大和易流动 ,容易滴漏。移取液溴成为实验操作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安全移溴滴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自制的。2 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安全移溴滴管构造如图 1所示 :在胶头滴管的尖口内 ,增加一个玻璃小活塞。利用小活塞“上移开口 ,落下堵塞”单向阀的原理 ,使转移液溴变得十分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3.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些实验经验。尤其是对某些重难点实验的不断改进 ,从中探索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简要介绍如下。1 石蜡的催化裂化[说明 ]这是高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个难点实验。因为石蜡的沸点一般都在 45 0℃以下 ,而石蜡的裂化温度通常在 5 0 0℃左右。这就使得石蜡在加热过程中 ,通常是未裂化而先气化 ,变成石蜡蒸气跑掉。所以按现行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石蜡的催化裂化很难收集到汽油。[改进 ]将石蜡的催化裂化改为石蜡蒸气的催化裂化。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取大约 2g石蜡放在弯曲试管底部A处 ;再用玻璃纤维将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1实验分析 聚乙烯塑料受热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开始软化,直到熔化成流动的液体。熔化的聚乙烯塑料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加热后又熔化,这种现象称为热塑性。实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时 ,我们发现 ,初中化学中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的实验[1 ] ,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1)预先制备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未进行演示实验时 ,气体颜色已变得较浅 ;用此气体做实验 ,现象不太明显。(2 )气体颜色变的较浅 ,是因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有如下平衡[2 ] :2NO2红棕色N2 O4 无色两者的含量具有表 1中的关系。表 1温度 ℃ 2 7 50 1 0 0 1 35NO2 % 2 0 4 0 8998 7N2 O4 % 80 60 1 1 1 .3可见 ,二氧化氮经放置后 ,已变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 ,甚至大部分是四氧化二氮。这时 ,讲瓶中是二氧化氮 ,显然不…  相似文献   

6.
1 酵母菌酒精发酵高中生物教科书 (S版 )第一册中有一演示实验“酵母菌酒精发酵”。由于实验时气温过低 ,如按教材上的方法去做 ,实验现象极缓慢且不明显 ,为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 1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和用量 ,即用 1 0 %葡萄糖溶液 2 0mL ,并将其注入大试管 ( 30mm× 2 0 0mm) ,再将大试管置于 6 0℃以上水浴中预热 (大约 2 0分钟后 ,水温降至 4 0℃就可开始下一步实验了 )。( 2 )采用即发干酵粉 2g(干酵母比鲜酵母易于保存 ,且可连续使用 ) ,溶于 1 0mL、30℃的温水中 ,立即…  相似文献   

7.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晶体熔解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取决于《萘的熔解过程》实验的是否成功。由于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温度计示数不到80℃试管中的萘就已开始熔解的现象。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是保持恒定,而是缓慢升高。结果不能使学生得到“晶体都跟萘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的正确认识,反而错误地认为“晶体都跟萘一样,不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一旦形成错误的概念,就很难纠正。目前,电冰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晶体冰的获得已不成问题了,因此可以用“冰”或“霜”代替“萘”来完成“晶体熔解过程”的实验。我曾经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落球法分析了容器直径、小球下落位置、小球直径、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温度和雷诺数对液体粘滞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圆筒直径为小球直径240倍以上时,才可忽略其影响;小球应保证沿圆筒的中轴线处下落;小球直径选择为2mm~3mm之间为最佳;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设置在12cm以上为佳;对于雷诺数的高级修正忽略不计,实验温度宜选择在三亚室温~35℃之间。  相似文献   

11.
用 3 6%醋酸溶液可制成 Ba0 .4 Sr0 .5Ca0 .1 - x Mnx Ti O3完全固溶体并且煅烧时无晶相转变现象 ;而用冰醋酸制成的 Ba0 .4 Sr0 .5Ca0 .1 - x Mnx Ti O3固溶体煅烧时有晶相转变现象 ,其晶相转变温度约为 70 0℃。醋酸浓度增大 ,晶化峰顶温度降低 ,晶化放热峰向低温移动。热处理温度升高 ,微晶结构从无序向有序转变 ,同时晶粒由不规则形状变成规则的四边形态  相似文献   

12.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指出:“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沸点44.8℃。”初学者对此常常感到困惑,既然三氧化硫的熔点低于常温,则三氧化硫在常温下不应是晶体而应是液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三氧化硫在常温下的状态加以验证。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取二段铜质导线去掉塑料外皮,即为二束铜丝。将胶塞中间烫一与铜丝直径相同的孔,并在铜丝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滑动。待用。2.在试管(Ⅰ)中加入5毫升的浓H_2SO_4,试管(Ⅲ)中加入同体积的浓HNO_3。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
高二课本 (必修加选修 )第 94页的 4-1 0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 ,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 ,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 ,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教材在其后有一段实验现象的描述 ,“通过实验 ,我们可以看到挤入NaOH溶液后 ,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 ,这是氢氧化亚铁”。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只是在理论上有存在的可能性 ,瞬间即被氧化 ,同学们无法看到白色沉淀 ,见到的是灰绿色沉淀。短时间内也无法看到红色沉淀。为此高二的几位同学在老师的…  相似文献   

15.
(一 )题 记改革开放 2 0年来 ,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 ,人们已摆脱了极“左”的狂热追求 ,开始对中国及世界前途进行多元的探索思考 ;经济上 ,城市与乡村已变成一个巨大的经济竞争大市场 ;文化上 ,宽松自由百花齐放 ;教育上 ,开始实行系统的知识教育 ,摆脱了极”左”的空洞说教。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成长出来的新一代 ,人格价值观念的各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 ,我校“两课”教师组织了这次学生价值观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 ,结合对学生的个别交谈 ,写小论文等方式。调查工作于 1 999年 5月 1 0日开始至 5月 …  相似文献   

16.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在某个温度区间进行蒸馏时,馏出液的组成如何?一般物理化学教材上都没有讨论.仅见于印永嘉编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上册P.185一个例题2.讲的是乙醇与乙酸乙酯溶液的蒸馏,初始条件是溶液组成为X_(乙醇)=0.80,沸点t_0=73.7℃,此时共存气相的组成是Y_(乙醇)=0.69;终点条件是X_(乙醇)=0.88,t=75.1℃,Y_(乙醇)=0.79.在这个区间整个馏出物的平均组成近似地等于(0.69 0.79)/2=0.74.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课本在介绍气体摩尔体积时,所下的定义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是22.4升,这个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并用脚标注明:“标准状况是指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和温度为0℃。根据国际单位制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在这里暂用标准大气压(atm)。1 atm=101 325Pa。”而且强调指出必须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约是22.4升。在中学阶段,这样的引入和强调气体摩尔体积,既便于学生接受且概念也是正确的。是否可以说“标准状态(况)一定是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和温度为0℃呢?在进一步学习化学热力学的理论知识时,一些人往往不能全面地理解标准状态的含义,因而对热力学函数及其规定值难理解,甚至引起概念上的混淆。所以弄清热力学的标准状态及热力学函数规定值,对学习化学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利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水中的白磷会到处“乱跑”,有时部分白磷会浮出水面,发生燃烧,实验难度较大,很不容易控制。因为白磷有剧毒,实验还存在不安全隐患。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药品①白磷。取豆粒大小白磷,先在水中用小刀片刮去表面氧化层,使之呈现淡黄色蜡状。②热水200mL。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白磷的熔点是44·5℃,水温太高,白磷融化成液体,容易流动,实验不容易控制。③冷水200mL,常温自来水即可。药品说明:也可以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更利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仪器500mL的…  相似文献   

19.
座式酒精喷灯是由灯座(容器)1、铜帽2、预热盘3、升降器4、金属网5、灯管6、灯芯7、喷气孔8等组成,如图1所示. 使用时,旋下铜帽,用漏斗向灯座内注入2/3体积酒精,旋紧铜帽,使之不漏气.在预热盘内倒满酒精(不得溢出),点燃后,灯管因受热从而使管内酒精蒸发,当盘内酒精将近烧完,灯管内酒精蒸气不断从喷气孔排出至管口处时,便会自行着火成焰.旋松升降器上的螺旋,移动升降器调节空气的进入量和灯管内金属网的高低,升降器提得高,空气进入多,火焰高,温度也较高.反之温度降低.如果喷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升降器升至最高位置时,火焰伸得较高,很稳定,并成浅蓝色.同时可听到连续不断的“嘶嘶”声.  相似文献   

20.
“(火用)”工程热力学上直接定义为:(火用)代表稳流工质从给定进口状态变化到出口环境状态时作出的最大技术功或作功能力。其实这样定义并未说清为什么要引入(火用)及(火用)与最大技术功的关系,在什么样情形下计算(火用),在什么样情形下计算最大技术功。 下面我简单说明一下(火用)的引入与最大技术功。 我们都知道理想功是物质体系在状态变化时所能提高的最大功。但在实际节能工作中经常要知道物质体系处于某状态时的最大作功能力。如1MPa压力,500℃温度的过热蒸汽最大作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