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任文娟 《小学生》2010,(12):23-2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准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激趣,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悦”读。教师要善于从阅读文本的内容、阅读的方式上发现学生“悦”读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探索初中语文“悦”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晓红 《现代语文》2014,(4):107-108
课堂阅读是文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并从语文学习中汲取营养,阅读是关键,阅读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受到文本的魅力,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大纲对语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遗憾的是,目前文本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多是流于喧嚣空乏,缺乏目的性和实效性,缺乏涵泳体悟,看似书声琅琅、热热闹闹,但学生的灵魂并不在场。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性、渐进性、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学习水平的优劣,培养语文素养要从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两方面入手.学习语文要重视语感的培养,重视阅读;而运用语文则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倡阅读的开放性、灵活性,写作的独立性、思想性,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进而实现语文教学“育人”的最高目标,达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HUNANJIAOYUNUH一、从读入手,指导学生读“准”课文古人读书都是“读”字当头,这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练习设计中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所学课文,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熟。小学生是来学校读书的,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是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从学拼音开始,就得读准声、韵、调,掌握好认读的工具,以利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语文界认为,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可以补读文教学的不足。学生的文章写得好,大都得力于课外阅读。因此,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的讲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是密切相关的。《香港中学语文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就教学而言,课外阅读应与读文教学相辅而行,读文教学中的范文是精读,是准备阶段,而课外的阅读是略读,是应用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学生在课内读文教学中已经养成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扩展到阅读课  相似文献   

10.
论“读”     
读,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分外重视。《语文教学大纲》中多次提到读。在“教学目的”一节中说: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显然,这是把读摆在四种能力之首来考虑的。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一节中又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示阅读方法”等。《大纲》如此重视读,这是因为读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写、听、说三种能力的基础。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1992年10月,江苏省教委制订的《关于改革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小题材,放眼生活大世界,以人文性为依托,让文本的工具性焕发无穷的魅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就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习惯呢?《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靠课内阅读,更要靠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应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原则,以课堂为主阵地,同时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课外文本、文化资源,联系生活与社会,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生“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如何利用课外阅读这一课程资源,使课外阅…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更要教会他们掌握阅读策略。现在,以六年制第八册《苦柚》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阅读策略指导阅读实践,落实重点训练。 一、教给“目标定位策略”,诱发学生主动性 所谓“目标定位策略”,是指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选择阅读方法,确定阅读的程序,集中相应的精力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其到位。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边读,一边想”,要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理解性阅读的最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忠臣 《学周刊C版》2010,(6):117-118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大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不只是在课内,还在课外,既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我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应重视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17.
提到读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英语课上的阅读、朗读,好象读书这种学习方式是语文、英语课的“专利”.事实上,语文学得好通常历史也不差,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文课培养的阅读能力,因此历史的学习也要借鉴点读书法.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让学生把重点内容读出来,学生直接与教材“对话”,使他们在“读”中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在“读”中感悟历史.下面就读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课教学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这样,语文教学就应发挥文学“兴、观、群、怨”的功能,以诵读、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为内核,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强化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门径。通过读,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读文中能体会出阅读任务在实际生活中相关的价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读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