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手机报探析——以“两会”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五媒体的代言人,手机报成功参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打开了“两会”报道的新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利用优势、改进不足,做大、做强手机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曾佳 《声屏世界》2012,(4):27-28
每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新闻媒体角逐竞技的盛事。世界的目光关注“两会”,海内外媒体云集北京。从2006年开始,笔者随江西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组赴北京参与报道,一次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一次次与境内外新闻媒体角逐.“两会”于我。却次次如新。责任和使命驱使我们不断发现、持续创新,置身全国“两会”这个新闻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是兴奋而忙碌的。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15日,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进人了最后一天。这也意味着历时半个月的浙江电视台2001年全国“两会”报道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北京直播室的所有记者、编辑、技术人员仍不敢有任何松懈,憋足一口气准备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三月春风骀荡,“两会”隆重开幕,中外记者云集北京采访“两会”,各个媒体各施所长,展开一场声势宏大、竞争激烈的报道战役,“两会报道”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新闻文化现象。在时间长、规模大、议程多的两会报道中,众多新闻传媒“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调动了现代化新闻传媒的一切手段,运用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述评、图片、图表等各种新闻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声像,每年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和创新。笔者在此选择《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家媒体的大考比武之时.但年年开会年年报.往往难以出新.有的记更是发出“两会报道创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尽管存在困难.但媒体的报道还是每年都有新花样.让受众感觉每年都有新看点.这也是媒体对社会应尽的职责。 “两会”闭幕了.并不意味着“两会”报道就此终结了.记要做有心人.开创“后两会”报道的新天地。[编按]  相似文献   

8.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全国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全国和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两会”是各媒体的综合竞技场,地方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每年的“两会”报道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枯燥生硬的会议新闻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谓国人关注,举世瞩目。因此,报道好全国两会并非易事。作为省级党报,《大众日报》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大家普遍反映比往年有突破,有创新,主要就是敢于突破创新,抓住了读者关注点,做大了新闻点。  相似文献   

10.
观其 《青年记者》2010,(9):96-96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两会”中,新华网屡有创新手段,近年来已被其他网站普遍采用。如何在创新中争得主动,是新华网此次“两会”报道的最大难点。首次亮相“两会”的中国政府网恰逢其时,不但成为“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也成为新华网借力发挥创新出奇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2.
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时事编辑而言,“两会”报道是每年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在做好“常规动作”的同时,精挑“自选动作”,创新“两会”报道的模式,让版面更清新、大气,内容更精彩、可读呢?笔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两会”报道的创新与变革,关键是你能有多大空间?被访谈的对象有多大的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8,(12):42-43
全国“两会”报道因其规格高、规模大,历来为全国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和全国受众所看重。如何使全国“两会”报道出彩,这是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抓独家新闻,更是难上加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采制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取材于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参评的31篇广播消息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唯一的广播消息一等奖。笔者多次从网上收听这一广播特写,觉得有四大特色值得两会报道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贾辉 《新闻传播》2004,(6):60-60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商国是、议大政、系民情之机,也是精英云集、观点碰撞、信息汇聚之时,对媒体来说,可谓“新闻大餐”。今年“两会”,记者亲眼目睹了京城报纸上演的新闻大战,瞥见了他们在组织策划、版面安排、标题制作和采访行文上的点点滴滴,此间寻章摘句,有感而发,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报道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两会”新闻报道,对于进一步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两会”报道的议题结构,归纳近年来“两会”报道的创新,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回顾:两会报道体现社会变迁每年3月,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全国两会在北京如期召开,而两会报道就是我国政治气候的晴雨表。从改革开放至今,全国两会报道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两会报道关…  相似文献   

17.
陈曦 《传媒观察》2007,(5):53-54
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但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是“弱势”,一般情况下扮演的都是“分得一杯羹”角色,主动性、创造性都不能像在地方“两会”中发挥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   

18.
张玉芳 《新闻世界》2010,(8):112-113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各级"两会"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盛会。本文以安徽日报农村版近年来在省"两会"期间开设的"两会民声"栏目为例,着重解析"两会"报道是如何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报道形式,从而增强"两会"新闻的可读性和"两会"报道的持续性,在竞争激烈的"两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召开,亿万民众关注的目光聚于北京,各地媒体也纷纷派记和评论员亲历“两会”,记录“两会”,通过字、图像和声音,把“两会”的盛况,把与会代表的声音和风采,准确及时生动地传达给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两会”是重大的时政主题,“两会”报道要出新出彩,创新突破是关键。今年的“两会”报道亮点频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和提升。媒体真实准确客观传播新闻信息有助于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更能促使媒体更好地履行使命,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