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师:童话王国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听说我们学习了《生命生命》一文,收获很大,想邀请我们四(1)班同学去做嘉宾,大家想不想去?生:(群情激昂)想!师: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去了?生:(异口同声)可以!  相似文献   

2.
生与死,爱与恨,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热爱生命,所以我们《用"长镜头"看生命》,我们看到的是《镜下的生命》和《生命的三视图》;我们热爱我们与之共生存的自然,所以我们会有《水与火的遐思》,我们会《聆听月亮》,我们想《就做一棵树》; 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会《在挫折面前》《勇于体验》并长寻找快乐》,会在《观望》中《学会承受风雨与彩虹孰镶远的感悟》《征服与感谢》《因你而感动》·····一连串的标题,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我们歌唱生命,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富色彩;我们感悟生命,因为我们珍惜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如诗,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3.
生命     
生命东方晨宇生命即是如此,不断生长着,前行着。不经意之中,昨天过去了;挥手之间,今天又开始了。负重的生命,意味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一种伟大。生命将步入新的世纪,我们无法选择,只能前行。希望在生命的成长中延续,来不及多想,成人教育》已诞生15周年了,生长...  相似文献   

4.
大型科普图书《解读生命丛书》,于日前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体现了当今最新的科学观点;语言通俗,趣味性强;版面活泼、新颖,图片总量占全书的1/2。《解读生命丛书》分为十册,简介如下:一、《史前生物历程》你想见识地球上最古老的一条鱼吗?你见过长羽毛的恐龙吗?二、《人类进化足迹》远古的南方古猿,难道也是人?现代人的祖先是非洲的一位女性吗?三、《认识我们自己》人体哪里体现了美妙的“黄金律”?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致命的一拳打在哪里?四、《捍卫生命长城》器官移植,换个猪心行不…  相似文献   

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有时强烈的思念使我们恨不得一把将所爱的人从梦中带走,实实在在地拥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梦吧,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吧。做自己想做的人吧。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回。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风景     
郑一舟 《师道》2014,(12):51-52
我不知道高更在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时他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从我十六岁去面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我一直是没找到答案的儿童。生命该归向何方?作为教师,你在有限意义有限的路程上想带孩子走向何方,看什么样的风景?我并不想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与启蒙者,我们的确在影响他们,推卸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怯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是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8.
热爱生命     
<正>读罢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突然感慨万千,从小生活无忧的我们,可曾想过为了生存,人可以到达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市属少年宫举办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手牵手"活动。去之前,我一直怀着一颗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心,想象着怎样和那些残障孩子沟通玩耍,然后快乐地度过一天。  相似文献   

9.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底得爱情既然钟恰于玫瑰就勇敢地吐茸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了术术推孝)热爱生命@汪国真~~  相似文献   

10.
生命壮歌──记为抢救落水学生英勇献身的教师李凤英《新晚报》记者周莲湘,迟群力编者按;让我们怀着崇敬和沉痛的心情,读一读《生命壮歌》吧。李凤英老师悲壮地去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1995年2月7日,哈尔滨评选勇敢市民活动组委会作出决定,授予李凤英勇敢市...  相似文献   

11.
生命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一、剖析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拥有了生命。生命里第一次高声啼哭,第一次睁开朦胧的双眼隐约看见妈妈的笑容。生命很宽泛,熙攘的人群,广漠的苍穹,无限风情的花草,蓬勃生机的动物,到处是生命的迹象。生命也很狭隘,你和我都只有一次。离开时,生命里最后一次淡然微笑,最后一次依稀听见亲人的哭泣。仍然感觉得到生命里那些来路和去路,汇聚成一道耀眼的光束,那样清晰,那样真实。因为生命,我们拥有。我们拥有生命,可时常忘记去悉心珍爱她。总有人抱怨活得太累、活得太苦,我想这是还不懂得正确看待生命。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意义在于它是否充实、多彩、快乐,而不是平凡、单调、惆怅。其实,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件事都有它出现的一定意义和道理。如果我们都去留心体会,去琢磨,那么,我想,人的生命就不会那么复杂,那么令人感慨万千了。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教学《散步》时,我想拿起一把刻刀,与学生一起精心"雕琢"文章中幸福的生命这颗宝石. 《散步》一文中,对幸福生命的"雕琢",源于"我"这个中年人——一个成熟的生命体.人到中年,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让"我"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能与亲人和睦、幸福地相处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家人感觉到生命的幸福呢?"我"觉得"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兼顾生命的两头,这是中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幼小的生命",这是动物也能做到的,我们无需多言."善待衰老的生命",这样的认识,已不是简单的伦理常识,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我想,这样的思考是符合莫怀戚知识分子的身份的.周国平说,"只有精神的需要、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4.
整合课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提醒幸福》、《白蝴蝶之恋》、《纪念白求恩》、《七根火柴》、《小橘灯》、《勇气》、《安塞腰鼓》、《愚公移山》。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充满勃勃生机,生命因世界的五彩缤纷而显得美丽多姿。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过这个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关于生命的美的世界——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但却总是不经意,“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是“偶然”发现树们飞絮飘种,于是开始思考其中的意义:树们不分昼夜地飘散…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生命的阳光,这个思想在我写于21世纪初年的散文《书是生命的阳光》中即已表述过。在我的记忆中,“真正热爱读书是插队农村后。16岁的我真正用心灵去寻找书的世界了。”“书成了我贫乏的知青生活中的唯一的亮色,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方,更没有想到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文学教师,我只是想,即使一辈子务农。也要为自己寻觅一块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生命从哪里来?人为什么活着?我们该怎样生活,才能使生命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将越来越多地摆到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需要关于生命教育的启蒙与引领!这是湖北省地方课程《生命教育》(实验本)开篇中的一段话。打开这套教材,一股充满生命活力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这套教材以生命的发育与发展为主线,围绕“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这六个核心理念,循序递进,螺旋展开,为学生认识生命现象,体验生命活动提供了鲜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柳华华 《贵州教育》2010,(24):39-41
教材分析 《感激生命》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的第一个活动主题《生命多么可贵》中的第一个板块。教材一共三页:第一页附有插图,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交流,家人给予我们的关爱;第二页是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以及活动:设计“爱心小卡片”;  相似文献   

18.
顾鹏贵 《上海教育》2007,(5B):62-62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导引另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心灵感受和兴趣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的绽放,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教育工作者至少要实现如下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主张生本教育的。所以我的两本书,书名分别是《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其中的一个想法是,教育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旁边,帮助生命自身,让生命自为之,去发展,去成就自己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美”,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字眼。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时时刻刻发现美,感觉到美。然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却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那些无限的美的呢?请阅读《让美为生命开光》一文,并结合课文《花未眠》,认真揣摩一下。事实上,不仅仅是凌晨发现未眠的海棠花,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那壮丽的日出,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不也同样让我们觉得“美为生命开了光”吗?不过,有时候,人们对于美的寻找和感受,也会误入“歧途”,比如《病梅馆记》中的“病梅”。可见,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并按照美的原则去生活,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雨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