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TD-SCDMA系统需要对基站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和联合检测.通过快速、准确地估计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能够有效保障基带算法的实现.对低代价的Steiner估计器展开研究,利用midamble码,以简单且高效的信道估计算法,估计出了同一时隙内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最后基于在仿真链路中定义的4种信道响应,即原始信道响应、理想时延信道响应、后处理信道响应和最大值后处理信道响应进行了仿真和算法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移动蜂窝网络中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和服务质量(QoS)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喷泉码的机会调度算法。在基站无法获取瞬时CSI(信道状态信息)情况下,利用信道分布统计规律并使用吞吐量估计矩阵,自适应调整选择用户数,减少了调度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对固定数据量自适应机会调度算法FEMOS与固定数据量吞吐量估计机会调度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喷泉码的机会调度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频带资源并降低计算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成形和干扰对齐的D2D通信蜂窝网络接入控制算法.首先,选择部分距离基站最远的D2D对与蜂窝用户进行联合迫零波束成形并接入网络.基站发射信号对蜂窝用户的干扰和该部分D2D对的干扰被同时完全消除.然后,基于干扰对齐的思想,给出信道平行度的定义.利用基站到D2D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未参与联合迫零波束成形的剩余D2D对的信道平行度.信道平行度的值越高,则D2D对受到基站干扰越小.最后,按照信道平行度的降序,逐个检查剩余D2D对是否可以接入蜂窝网络.算法在D2D对的接入使得系统的和速率下降时终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降低了基站发射信号对于D2D用户的干扰,使得系统的容量性能得到显著提高,D2D通信更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场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CDMA通信技术的特点,对CDMA信号的寻址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载波频率和伪码速率的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粗估计和精估计相结合的载频估计算法,以及基于信号包络谱的伪码速率估计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而且流程分析验证了算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信技术在公交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公交测距算法在公交交通管理中日益重要.改善智能公交测距算法,合理利用目前现有公交基础设施,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面临问题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由于公交车辆定线,定点行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紫蜂通信技术的RSSI智能公交车辆测距算法,希望能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空频块码正交频分复用(SFBC-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适用于多径衰落信道下的迭代接收机的设计,导出了一种迭代的联合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的算法.在提出的算法中,信道估计器交替地工作于2种模式.在训练阶段,采用基于DFT的估计器估计出信道状态信息,并且采用所提出的算法估计出噪声方差和信道响应的互相关矩阵.在数据传输模式下,迭代地获得发送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为了抑制由于符号检测中误判引起的错误传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错误传播判定准则,并使用了一种自适应的训练机制来抑制误差传播.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迭代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提供更好的误码性能,且节约了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7.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核心算法是特征码匹配检测算法.BM(Boyer-Moore)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特征码匹配检测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Windows平台中.由于Android与Windows平台具有完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因此在Windows平台中的算法未必适用于Android平台.从BM算法的原理入手,经过代码的改进和编程实现,并通过最终的实验测试,表明BM算法完全可以满足在Android平台中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需求,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在CDMA(Code Divisin Muh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由于多个用户的随机接人,所使用的扩频码集一般并非严格正交,码片之间的非零互相关系数将引起各用户间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多址干扰.为了能够有效的抑制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抗“远近效应”,就引进了多用户检测(MUD).多用户检测技术在传统检测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消除MAI的影响,从而改善系统性能,增大系统容量.对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与之密切相关的MMSE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车辆高速移动引起的快速时变信道,实现有效可靠的车联网通信,研究了将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应用于平直高速公路蜂窝通信车辆用户(V2I)场景下的下行单播传输用户对(V2V)车联网资源分配算法.提出基于地理位置的V2V分簇算法,在基站端对信道资源进行预先分配.综合考虑V2I用户全局地理位置与分簇结果,使用Kuhn-Munkres算法完成子信道分配.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获得各发送方车辆用户最优发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设备到设备(D2D)的车联网资源分配相比,该算法有更高的网络连接能力,可有效收敛并提升频谱利用率,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快速增长的移动终端给蜂窝网络部署带来的挑战,提出多用户动态接入Wi-Fi频谱的通信框架.该框架结合设备至设备(Device-to-Device, D2D)通信技术,形成协作(Cooperative D2D,C-D2D)网络框架.首先,用户端利用先听后发(listen-before-talk, LBT)算法检测空闲Wi-Fi频谱;然后依据是否存在空闲Wi-Fi频谱,系统动态接入带内C-D2D或带外D2D模式;最后,推导带内C-D2D和带外D2D模式下D2D用户链路和基站与转发用户间链路中断概率的数学解析表达式.性能分析表明,动态接入Wi-Fi频谱能降低链路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