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摘要:从拦网效果、拦网站位、后排防守效果以及后排防守站位等方面诊断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排改进拦防战术打法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与解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014年重大国际比赛中世界女排前五强的34场比赛数据,以此发现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的优势与不足。结论:中国队在对方一传时段中,前排拦网队员站位较分散,这导致拦对方3号位快攻时,2号位拦网队员无法及时向3号位移动,难以配合副攻手组成双人拦网,从而使得有效拦网率下降;中国队在防对方4号位平拉开进攻、4号位调整进攻以及2号位平拉开进攻时,在大斜线位置上的队员常无意识的后撤防守,这使得该队员防守范围加大并且偏离了扣球落点集中区域,对防守造成一定影响;中国队在防3、2号位快攻时,虽然队员站位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后排防守队员存在重心高、反应慢、起动慢、移动慢的弱点,致使后排防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录像、数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国家队在 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上与部分世界强队比赛的技术 (后排进攻、发球、一攻战术、拦防技术 )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在技战术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 ,应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以利于我国男排的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女排与对手的8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本届比赛中各项技术均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整体实力尤为突出,特别是后备队员实力的增强对整体的发挥提供了有效帮助,但面对强队时仍存在进攻发挥不够稳定,拦防不够满意的情况,而进攻保障环节的一传、二传和防守实力与2015年女排世界杯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建议:中国女排加强对各个技术环节的打磨,坚持以中国特色,向攻守兼备的现代排球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竞技实力,巩固世界一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用第九届世界杯女排前6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分析中国女排夺冠的原因,归纳中国女排技战术的优劣得失,结果表明:"速度排球"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中国女排夺取世界杯冠军的关键.中国女排在强攻、发球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控制球能力方面与世界强队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技战术打法特点、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女排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提供参考。利用Datavolley、排球位置坐标标记软件,统计并结合前七名球队相互之间20场比赛数据,深入分析接发球、一攻、接扣球防守以及反击4个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结果显示:1)中国队的一攻、反击、拦网以及调整进攻效果较好;2)中国队接发球效果一般,传球后形成对方单人拦网的比例较低;3)中国队在拦防2号位拉开进攻及快攻上效果较差,与我们拦防队员较慢的移动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录像解析的方法,对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两场比赛进行了相关技术统计。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一传、进攻、拦防能力等三个主要技术指标上均处于劣势,而对手却明显强于中国女排。另外,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战术也受到对手有力的压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临场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是造成此次大奖赛失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参加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中外6支球队的全部15场比赛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女排以目前的得分能力水平,要返回世界前3名难度非常大;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同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女排的发球具备一定优势,但还未形成团队优势;个别队员的发球攻击性突出,全队发球的速度和力量还应待进一步加强;拦网是中国女排得分的薄弱环节,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差距.以期为今后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进攻技术运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723-1724
目前,世界女排强队在后排进攻技术运用方面日趋加强.本文通过对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以及与中国女排相遇的美国、多米尼加、德国、古巴、俄罗斯、日本等7支队伍8场31局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数据与第9届世界杯赛的相关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8场比赛中后排进攻技术的运用与所有对手的比率仅为5.1%比12.1%,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必须重视加强后排进攻技战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一攻与防反得分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与主要对手6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男排在一攻中强攻不强,战术攻运用次数少,效果较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防反中反击得分能力较弱,拦防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后排进攻能力与外国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和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关键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与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关键球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与世界其他强队相比,中国女排一次进攻特点突出,弱项不弱,防守反击存在问题较多,发球、拦网环节各有千秋。建议中国女排在2012年奥运会备战周期着重解决好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排球新规则对中国男排技战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不同规则下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间比赛的一攻体系和防反体系的技术统计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中国男排其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受制约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排球规则的改变并没有拉近中国男排与欧美球队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逐渐加大的趋势.新规则下的排球运动,有利于以简约纵深战术打法的欧美球队.  相似文献   

13.
采取录像解析和统计分析法,比较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女子水球队与前四名队伍的总体特征,防守反击、外线射门、中锋战术、六打五和五防六、5m球等战术应用效果,研究认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但在防守方面尤其是封手意识仍比较薄弱。建议加强反击多打少的意识培养,不断提高反击多打少的成功率;进一步完善六打五及五防六的技战术体系;培养核心球员,提高比赛节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中外男排得分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队在第29届奥运会男子排球赛上与主要对手6场比赛的得分手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男排在发球、一攻扣球、防反扣球、拦网及对方失误环节的得分能力与主要对手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男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看中国男篮的现状及努力方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分析研究中国队参加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具体表现,在对比了本次比赛的前4名并结合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后,指出了目前的中国队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已经具备了世界强队的雏形,但仍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要提高防守水平,才能挤身于世界强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中国女排失利的原因在于心理压力大、一传不稳定、进攻战术单一落后和拦网能力较弱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15届亚锦赛中国女排夺冠失利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第15届女排亚洲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夺冠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中国女排与泰国女排的技战术的对比以及中国队自身准备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除能激发爱国热忱、振奋民族精神外,它与经济更具有双向驱动效应.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中国女排在郴州集训和腾飞与郴州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发展的郴州不断改善女排训练基地的软、硬件设施,为女排在郴州的腾飞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中国女排在郴州基地的集训和起飞则提升了郴州的知名度和郴州市民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郴州借助女排腾飞的契机,引进外资,激活内资,并以此带动郴州的体育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等的高速发展.女排在郴州的二次腾飞已成为郴州经济飞速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十运会女子手球前四名队攻防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临场观察与数理统计法,对十运会女子手球决赛前四名解放军队、上海队、安微队、广东队攻防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名次排前的队在射门成功率突破射门成功率,守门员封挡率高于名次排后的队,前四名各队之问存在着明显差异.提示各队在训练中应杨长避短,尽快提高我国手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