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之道是孔子反动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两千多年来,历代剥削阶级和反动派,都奉若神明,大肆宣扬。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更是顶礼膜拜,狂热鼓吹中庸之道“合理”。剥去伪装,戳穿实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庸之道是一切反动阶级反对革命,维护旧的社会制度,搞反革命复辟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中宣扬什么“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弟子规》中更加露骨地胡说什么“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些“中庸之道”的反动说教,都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束缚人民手脚的精神枷锁。这些说教纯粹是骗人之道,宣扬者本身没有一个人准备自己照此办理的。孔老二、林彪之流鼓吹“中庸之道”,但是他们对革命的阶级从来就不实行“中庸之道”。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杀了少正卯、商鞅、吴起、桑弘羊等法家代表人物。林彪一伙继承孔老二的衣钵,对革命人民也从来不讲什么“中庸”的,他们对革命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实行法西斯专政。所以,他们宣扬“中庸之道”,目的是为了维护没落阶级的利益,妄图复辟反动剥削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谈起中庸之道,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消极保守,明哲保身。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毛泽东同志说:“孔中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上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①本文仅就中庸之道的积极性方面做些简要分析。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中,中正,和谐,适度之意。庸,常也,含有切合实际意思,是补充中的。中庸,通俗地解释就是“适度便能久常”。北宋程颐将其解释为:“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现在看来,孔子的中庸之道和哲学上的度、量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一年前后,我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迎头痛击了苏修一伙所掀起的反华恶浪。林彪气急败坏,如丧考妣,连忙拣起了孔老二的“中庸之道”,声嘶力竭地叫喊什么“两斗皆仇,两和皆友”,恶毒攻击我们反修斗争是“骂绝了”、“做绝了”、“斗绝了”。林彪在这里唱的是早已被人们听腻了的老调子,即孔孟的“中庸之道”。孔子一再宣扬什么“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要“执乎中庸”、“执中以为本”以及  相似文献   

5.
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别有用心地一再鼓吹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学着孔老二的腔调,叫嚣什么“中庸之道……合理,”和孔老二的谬论同出一辙,充分暴露了这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的丑恶嘴脸。孔老二和林彪鼓吹中庸之道的时代虽然不同,但他们的险恶用心完全一样,都企图利用中庸之道这个反动哲学来为其反动的政治目的服务,都是为了麻痹人民、反对革新、反对革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顽固维护没落奴隶制度的反动代表人物,是二千多年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反动精神权威。“孔孟之道”,本来就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然而,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乞求于孔子的亡灵,把“孔孟之道”乔装打扮成什么“马列主义”,大肆叫嚷孔孟的“德”、“忠恕”、“仁义”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难道这仅仅是单纯的滑稽可笑、荒谬无知吗?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是极其严肃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尖锐反映。他们妄图把二千多年来极其腐朽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重新恢复过来,作为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武器,为他们的反革命复辟目的服务。因此,为了识破林彪一类骗子尊孔的反革命阴谋,为了战胜剥削阶级的反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美德”.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庸”有平常的意思,也有不变(常规)的意恩.“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致中和”,就是在对立的两端中不偏不倚,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把两端调和折衷起来,求得和谐.中庸之道就是取消对立面的斗争,鼓吹对立面的调和.这种矛盾调和论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就是要人们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完全按照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规定办事,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违背和偏离历代统治者鼓吹中庸之道,就是要用调和折衷、平庸保守的思想,掩盖社会矛盾,反对阶级斗争,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庸”即阶级调和,是折衷主义,这是对“中庸”内涵的歪曲。本文将就孔子的一些言论和实践,对“中庸”的哲学内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一生,是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栖栖遑遑、东奔西跑的一生。抓教育,就是他从事复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从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刘少奇和林彪一类骗子也把教育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重要工具。他们和历代反动派一样,把孔子捧上了天,叫嚷要“大书特书”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功绩”。为了彻底揭露这些“坏种”的丑恶面目,就需要挖他们的祖坟,彻底揭露孔子办教育的反动目的,剖析孔子的反动教育路线,看看孔子究竟是哪个阶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林彪一类骗子对二千多年前的孔子顶礼膜拜,奉若神明。林彪的反动面目揭露之后,不少人对骗子崇拜“圣人”觉得甚为奇怪。近来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进一步深入,林彪所崇拜的“孔圣人”的丑恶面目揭露出来,便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孔圣人”也者,“圣人”是假,骗子是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代的骗子师法古代的骗子,毫不为怪。而且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最本质的共同特征,即都是反动阶级的政治代表,都是剥削阶级的野心家和阴谋家。  相似文献   

12.
何谓中庸之道?《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说,中庸是指侍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其解释略含贬义.其实不然。北宋大儒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提出唯心主义先验论,替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辩护。列宁说:“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为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批判孔子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反动实质,进一步揭露林彪一类骗子宣扬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罪恶阴谋,是当前深入批林中的一项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4.
“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娟”。这是劳动人民对一切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反动本性的深刻揭露。从孔子到林彪都是这类虚伪而毒辣的反动人物。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丘,为了集结反革命力量,残酷镇压奴隶们的造反,扼杀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奴隶制统治,提出了“爱人”的反动说教。他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还声称要“泛爱众”。“爱人”是孔老二反动思想核心——“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15.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16.
顽固地维护没落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没落的奴隶制,推行了一条“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的政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又推行了一条复辟奴隶主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的反动文艺路线。叛徒、卖国贼林彪不但把孔老二破烂不堪的“克己复礼”的黑旗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的总纲领,而且捡来了孔老二的反动文艺思想,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一个工具。因此,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中,批判从孔老二到林彪的反动文艺思想,揭露其利用文艺进行反革命复辟的罪行,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六个战术原则”,是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本不是什么“军事辩证法”、“东北作战经验的总结”,更不是“打胜仗的根本办法”,而是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产物,是他长期坚持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鼓吹“中庸之道”在军事上的必然反映,完全是为其“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加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林彪所谓的“六个战术原则”,其思想基础是和反动的孔孟之道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南宋以后历代反动统治者一样,崇拜孔孟的卫道士朱熹,鼓吹朱熹的所谓“待人”哲学。他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兰本,拼凑了一个《四书集句》,叫嚷“中庸之道…合理”,用孔孟的反动道统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建立林家封建法西斯的世袭王朝制造理论根据。为了深入批林批孔,彻底清算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思想根源,必须批判朱熹的《四书集注》,进一步揭露《中庸章句》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19.
文艺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一种文艺观点的提倡,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当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或隐蔽的联系,从属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同时,又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天才论”是“灵感论”的理论根据,“灵感论”则是“天才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天才论”是林彪反党的理论纲领,其实质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在中国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那么,以“天才论”为理理论根据的“灵感论”,就是林彪反党的文艺纲领,是在文艺领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反革命理论,他所散布的一系列反动文艺观点都是和这个黑纲领有联系的。我们要清算林彪的反动文艺观点,就要揭露批判林彪鼓吹“灵感论”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林彪为了实现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千方百计地网罗死党,炮制各种反动小册子为自己树碑立传,大造反革命舆论。其中,反动小册子《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的出笼与反复再版,就是一个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