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源远流长,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审视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歌,探寻诗歌中蕴含的自然意识和性别观念,发现在这一时期的田园诗歌中自然被重塑成一个被动的、顺从的、仁慈的供养者;女人则沦为失去话语权的"失语者",是以男性为主宰的世界的"观察者"。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对田园诗歌多视角、多元化的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当代西方女权运动与生态环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美国20世纪文坛最为耀眼夺目的女诗人之一,西尔维亚·普拉斯亦是女权主义者的文化偶像,她以如流星般短暂的一生书写出了诸多具有自白风格特征的诗篇。围绕这些诗篇中呈现出的生态意识与女性体验,基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诗歌中彰显的生态女性主义主旨加以分析,通过阐释其诗歌中对人与自然平等共生观念以及对女性身体摧残的表达、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展开普拉斯诗歌的研究,并最终指出普拉斯诗歌对生死二元论的消解以及对再生与超越性的思考无不体现了一位杰出诗人所具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4.
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笔锋为后人留下了1 775首富有独创性的诗歌,写出了女性对自然、爱情、死亡等方面的独特感受。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以其婉约而不失豪放的风格叙述着人间甘苦。两位女诗人在不同的国度里通过诗歌寄予了女性共同的认知与体验。笔者欲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两位女诗人诗歌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比照分析,为其诗歌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安娜 《培训与研究》2009,26(4):46-48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流派以及在哲学和实践上困境,着重分析了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观点,提醒人们对日益忽略的女性原则给予重视,重新审视传统的世界观,站在自然和女性的角度建立一个更为和谐发展、文明进步的新社会。  相似文献   

6.
简议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流派以及在哲学和实践上困境,着重分析了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观点,提醒人们对日益忽略的女性原则给予重视,重新审视传统的世界观,站在自然和女性的角度建立一个更为和谐发展、文明进步的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话语,它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菊花"这一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便可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同一性以及作家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重新确立了女性与自然在文学文本中的存在意义,唤起了整个社会对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的重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啊,拓荒者!>,挖掘出薇拉·凯瑟作品中潜在的热爱自然、尊重女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自然和女性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逃离》,对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具有生态关怀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自然”和“女性”是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两个重要主题,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华诗中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以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探索其不同类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揭示华兹华斯在女性主题诗歌中流露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杰出的女诗人,她以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奇特的诗歌意象而著称。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而她的才情却不为世人所赏识本文试着从生态女性主义及哦啊度来解析她的诗歌旨在探究艾米丽迪金森自然诗歌中隐藏的诗意生存,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探索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的清教社会里遭受压迫和掠夺的悲惨命运。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通过对霍桑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男权社会中的自然和女性、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来解读《红字》,批判了男权社会中二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其目的是呼吁人类构建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强调自然和女性都不应处于被支配地位。狄金森是一位19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她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与自由和平的向往。而李清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通过赞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展现出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女性气质。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狄金森与李清照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位女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柳莺莺 《考试周刊》2009,(34):34-35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之间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基本观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拓展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德国著名女作家德罗斯特的诗歌《紫杉篱》,通过剖析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她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不同时间维度中与自然的相处模式,揭示诗歌中暗藏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隐喻关系,凸显其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萌芽,表现诗歌体现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