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些年,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家庭因素单独进行,应采取一定策略与家庭形成合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主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体系中家庭作用缺失的原因以及构建家校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主要探讨了构建家校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符合普遍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评价、治疗及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而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薄弱等问题,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移、传统道德观念淡薄,极易产生心理冲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从而指出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运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秦韬  万鹏 《文教资料》2010,(16):184-18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出现了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可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结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问题等方面入手,彻底改善现有局面。  相似文献   

5.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专业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对策,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全面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介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内容,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不稳定、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师资队伍建设、监管体系、课程建设、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推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的主要渠道,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方式之一;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能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为更好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论文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的整体育人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主要包括队伍体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心理普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等。然而,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落后的工作理念、不完善的服务体系、专业程度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点以及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效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教育机制等推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应从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育人环境,创设人际交往机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心理课程讲授,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建立全方位的心理监测及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教育迎评评价是对教育评价对象评价准备工作和接受评价过程行为的系统描述,是一种不同于教育评价和教育元评价的特殊的评价活动。开展教育迎评评价研究,建立教育迎评监督机制,有利于在教育评价实践中端正迎评指导思想、规范迎评行为、提高评价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存在使用广度不够、教育功能不强、互动功能较差、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设想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在系统中,并从建构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的教育功能、互动功能和实现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等为目的,且可与Internet网络进行链接,扩大教育受益面.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就教育事实而言,高职校教师要比普通高校教师在心理上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因高职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等方面也易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感,高职校应加强对教师心理挫折的管理,切实分析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努力探索预防与消除的办法,以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挖掘教师的智能,提高高职校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基于此,笔者从建立高校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提出建立高校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的构想,着重从人力角度论述并做出若干思考:拓宽服务范围,开辟多元的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在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中的地位;建立完善的评价评估体系;加强校际合作,发挥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等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诊治,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应采取以下管理策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建立以贷学金为主的混合资助模式,健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体系,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  相似文献   

17.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8.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心理健康更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可能大于身体健康对人的影响,其解决起来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朋辈心理咨询模式的经验而创建形成的。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长效机制。心理委员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心理委员须通过专门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任职后还需接受长期的专业督导,同时校、院(系)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指导、管理与考核,方能使心理委员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我国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引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目前,该体系呈现出以下特点: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稳步推进;测评工具的研发与大型数据库建设日臻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未来研究可望在理论效度、不同群体的发展与干预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