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题乃篇之眼,文之神。画龙需点睛,否则,龙不会破壁腾飞;同样,作文当扣题,不然,文不会立意显豁。所以,能否扣题也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古今大手笔们无不善于"立片言以居要",以巧妙的扣题文字来为他们的文章增彩。"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相似文献   

2.
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相似文献   

3.
“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以记之。”这是《岳阳楼》的首段字。教学中,老师往往觉得这段字很平常而不予重视,其实,除了交代作记缘起,它还另有深长意味,另有重要作用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记》一文,文思沛然,词气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传颂之美文。历来文章家和文学史家,都对此文极尽赞誉之词。中学课本也把它列为传统范文,认为文章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作的当时,此文却并未受到好评。因为文章虽名“记”,而记的内容却不多。从文章内容看,有点像即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和即景(“予观夫巴陵胜状”云云)的抒情散文。文中多用四言,杂以铺叙藻饰与排偶,又有点像赋体。所以,当时的古文名家尹洙对此文评价不高,称之为“传奇体耳”。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过这样几句话:“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所谓“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指滕子京给他写了一封《求记书》这份《求记书》叙述了作者请求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原因,和他对洞庭湖景色的高度赞赏。读一读《求记书》,对于我们阅读《岳阳接记》是有帮助的。为此,我们特从《隆庆岳州府志》中将《求记书》摘抄出来,作些注释,并译成现代汉语,与《岳阳楼记》注译同时在本刊发表。滕子京在给范仲淹写这封信时,还随书附上一本《洞庭秋晚图》以便范仲淹“涉毫之时,或有所助”。但是我们决不要以为范仲淹写作《岳阳搂记》便是看图作文。第一,范仲淹是吴县人,吴县临近太湖,而太湖与洞庭湖的景物有近似之处;第二,范仲淹幼年时期曾经寄寓于洞庭湖滨的安乡县,亲眼见过洞庭湖的阴晴晦明和四时景物的变化。《古今图书集成。聀方典》第一二二四卷中就写着:“安乡县,范文正公读书堂在县西。”第一二二五卷又有许宗鲁写的《范文正公读书台记》,对范仲淹“束发时依亲读书”于安乡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述。这就证明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是从实际生活体验中写成的。《求记书》和《洞庭秋晚图》只不过在他,“涉毫之际,或有所助”罢了。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更是为文者智慧的一种展示。从《岳阳楼记》的行文过程来看,就表现了范仲淹的某些作文机智。《岳阳楼记》可算是范公所作的一篇"命题作文",是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而成  相似文献   

8.
叶乃初 《语文天地》2011,(11):62-6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更是为文者智慧的一种展示。从《岳阳楼记》的行文过程来看,就表现了范仲淹的某些作文机智。《岳阳楼记》可算是范公所作的一篇"命题作文",是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而成就的,实乃遵嘱之作。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0,(5):25-25
当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把酒吟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它从范仲淹的面前穿梭而过,于是便有了《岳阳楼记》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正是因为这神采之风,使得范前辈“喜洋洋者矣”,才会有这千古名作《岳阳楼记))o而如今岳阳楼如此出名,恐怕也与《岳阳楼记》不无关系。归根究底,还应该归功于那神来之风。  相似文献   

10.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从北宋开始就广为流传,北宋人王辟之曾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撰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所谓四绝,是指经过滕子京重新修缮了岳阳楼,范仲淹作文,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千古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首段破题,自"庆历四年春"至"属予作文以记之"短短51字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起。次段为承题,自"予  相似文献   

12.
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以下简称《记》)中“虎啸猿啼”一句,历来的选本及教参统译作:“(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或“到处听到的是老虎的吼声和猿猴的悲啼”。应当说,原文及译文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一些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某报《读书札记》载:“范仲淹知邓州,应友人滕子京之约写《岳阳楼记》。邓州在今河南省邓县,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南北隔绝,水远山遥,没有生活体验,故有‘虎啸猿啼’之语。  相似文献   

13.
刘福新 《语文天地》2012,(18):31-32
读《岳阳楼记》,人们会赞赏"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称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但很少有人欣赏其中的规劝艺术。《岳阳楼记》中的规劝艺术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选择恰当的时机规劝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不然很难达到规劝的目的和效果。范仲淹规劝滕子京,选在他"重修岳阳楼"并"属予作文以记之"的时侯,非常恰当。《过庭录》中的《范文正规滕子京》云:滕子京谪巴陵郡,愤郁见于颜色,仲淹正患无隙劝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的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藉此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楼以文名,文以楼传,《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成了千年名楼,可是滕子京修楼过程中有无贪污行为,这个疑点因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话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写滕子京为建楼筹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矣”。根据“自入者亦不鲜矣”这句话,有人给滕子京定了个贪污犯的罪名,有人却以此认定滕子京是个真正的大清官。 滕子京的形象关系到《岳阳楼记》的传世价值,关系到文章提倡的“先…  相似文献   

15.
一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声名益著,《岳阳楼记》又凭了岳阳楼而脍炙人口,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早已蜚声中外。可是,在《岳阳楼记》的研究和一些大、中学校的教学参考资料中,及至在某些公开发行的刊物上,不少同志深信不疑地说,范仲淹一生没有到过洞庭湖。并且,对范仲淹为什么能够在《岳阳楼记》里把洞庭湖写得这样逼真,作了种种不能令人信服的猜测。如湖南师院《语文教学》1978年第3期吴良俅同志的《岳阳楼小考及其  相似文献   

16.
相传岳阳楼快建成的时候,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作记,还特地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说:“山水没有楼阁是一种缺陷,楼阁没有文字题记同样也是一种缺陷。”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台的狭境,将自然界的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议论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因为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两人交情很好。当时,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公款而被贬到岳州(今岳阳)的,终日郁郁寡欢。别人都庆贺岳阳楼即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这有什么?又多了个触…  相似文献   

17.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谪邓州。坎坷的仕途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岳阳楼重修落成之际,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好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5):119-119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谪邓州。仕途的坎坷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岳阳楼重修落成之际,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好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19.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官邓州,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落成之后,修书求记范仲淹。深知滕子京的莫过于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挚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在文章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相似文献   

20.
《岳阳楼记》可谓文质兼美,文辞之美,立意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千古杰作。这篇楼记,是应朋友之嘱写的,可谓“命题作文”。写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远在邓州,并未登楼,可谓“想像作文”。做命题作文、想像作文,很可以从这篇千古名文中学到好多东西。?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情绪。他从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贬放到邓州,真是一落千丈,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和苦闷,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感、困顿感,依然志向高远,意气风发,他自己就是“不以己悲”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