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运动的开展,城市杂志得到了迅速发展,当然,城市杂志也通过叙述和想象,再现了城市的多样面孔。文章通过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城市中国》等媒介杂志,探讨中国的城市杂志如何叙述、形塑和建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勇 《青年记者》2006,(15):36-37
近年来,城市生活日渐活跃,在传统杂志之外,免费杂志DM异军突起,以特定的免费渠道和阅读人群、特定的城市定位和内容主题、传递本土消费资讯,成为城市杂志中的一道特殊风景线。DM杂志:城市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共谋自1998年11月中国第一本DM杂志《生活速递》创刊始,DM杂志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杂志作为期刊市场重要文化力量,它描绘的生活方式彰显出一定的消费文化,对受众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对国内优秀城市生活杂志《城市画报》话题设置与消费引导的关系、及其显性和隐性的消费文化传达方式开展分析,研究它所表现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邢瑞 《青年记者》2006,(15):32-33
在今日中国,城市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话题。中国城市和城市化的中国,正推进着人们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而作为城市化重要载体的杂志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林林总总的期刊群中,一种新的被定义为“城市生活”类的杂志形态正在确立,它的成长和发展日益受到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周根红 《现代传播》2017,(11):91-97
城市想象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折射出城乡社会文化的变迁。80年代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多表现出乡土文化的坚守;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则表现出对城市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向往;90年代中后期,城市基本上都以一种先进、发达的姿态对乡村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扶贫";新世纪后主要是以城市的方式建构农村,并形成了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叙事模式。然而,新世纪以来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对城市或城乡关系的叙事缺乏对乡村的真正了解,而是以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主观化的城市改造。  相似文献   

6.
杨蕻 《青年记者》2002,(10):14-15
2002年中国大陆期刊市场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平均每两天就诞生一本新的杂志。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被定义成“城市生活”类的杂志形态正在确立。就在8月份,期刊市场上出现了一本明确提出要做中国的《纽约客》的月刊,它的名字叫做《名牌世界·乐》,笔者注意到这本杂志正是以前在北京消费场所出现的DM杂志《乐广告》的改版。在通读《名牌世界·乐》后,我们采访了北京另一本老牌的生活类杂志《生活资讯》的副总编辑康晓东先生,以进一步探讨这类杂志的前景与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鑫宏 《兰台世界》2020,(1):133-135,139
洛阳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战争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呈现出以军事地位为主导的战略性城市特征。一方面,洛阳因服务于抗战需要,城市发展出现阶段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战争对城市的破坏,洛阳不可遏制地最终衰败。  相似文献   

8.
城市杂志以“地域”为研究对象,预设主要阅读者是城市有消费能力的居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国的城市杂志一直没有找到有效模式来构建“地域性”,尽管摸爬滚打多年,仍然没能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看待地域性?地域性意义何在?读者的地域感与共鸣从何而来?封面主题的选题标准在哪里?本文从公众史领域里的地域、新历史记忆等理论研究获取灵感,结合对城市杂志编辑团队的访问,将公众史的视角与方法引入城市杂志,试着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城市新闻是指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交通、市政、房产等领域的报道。这一类新闻涉及到城市发展、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民生新闻,都市类、生活类媒体往往不惜版面进行报道。对党报来说,城市新闻同样是加强报纸“三贴近”、增强报道可读性、亲和力不可偏废的领域。新华日报无论是改版前“顶天立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闻是指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交通、市政、房产等领域的报道。这一类新闻涉及到城市发展、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民生新闻,都市类、生活类媒体往往不惜版面进行报道。对党报来说,城市新闻同样是加强报纸“三贴近”、增强报道可读性、亲和力不可偏废的领域。新华日报无论是改版前“顶天立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互惠共生关系,也存在偏利共生模式和负面环境影响;两者由共生关系走向共生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维度来看,它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书店外部建筑设计契合城市文化风格、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呼应城市文化特色、书店主题文化活动涵化城市文化品牌、以实体书店人文关怀滋养城市文化内涵、将书店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体验.从城市文化维度来看,它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实现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涵化市民文化阅读习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挥城市文化“容器”功能;完善城市文化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共生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教育,提升校园书店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开放度扩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愈来愈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层面的竞争。国际政治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时代,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区域经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传媒》2006,(1):24-27
2005年报刊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针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物质丰富但熟人很少的大城市里,生活会充满不安全感,焦灼而又张皇;而在有熟人的小城市里如果穷困潦倒的话,更是局促不安,卑微而忧郁。过去城市发展的轨迹表明,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去熟人化”的过程,城市越大,熟人越少。这里所说的熟人,是知根知底的人,可以信赖的人。目前,地级市在具备丰富物质功能后还保有难得的熟人社会。市民在享受城市物质愉悦的同时,还可以徜徉在传统的熟人圈里左右逢源,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普遍比大城市里还要多一点。而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潮流面前,地级市的熟人社会也将消失,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安详和谐的感觉,将变成城市人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5.
宋代城市呈现出以下时代特征:完全打破了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剧增,商人从此翻身了;坊市分隔制度打破了,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了,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丰富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在报刊界出现了一个新品种—“报型杂志”,也称作“报型刊”、“本儿报”。这种刊物通过嫁接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衔接报纸与杂志的传播理念,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锐意进入和开拓市场,在报刊市场上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田利兰 《兰台世界》2014,(3):114-115
宋代城市呈现出以下时代特征:完全打破了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剧增,商人从此翻身了;坊市分隔制度打破了,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了,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丰富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城市画报》为例,通过探析它的文化建构特征,从城市文化的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中层的行为制度层面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分别研究了城市杂志对城市文化的建构及其重要意义,以期给今后大众传媒,特别是城市杂志如何更好地传播和建构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公平而多元的城市文化传播生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文章分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现状特征,剖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着手,提出了巢湖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樊菊艳 《大观周刊》2012,(32):55-56
伴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长起来一大批对生活服务、消费资讯信忠有迫切渴望的读者。于是时效性强于杂志、服务性胜于都市报的生活服务类城市周报应运而生,井在竞争擞烈的报业占有一席地位,拥有着忠实的读者群。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最新资讯的需求.作为生活服务类城市周报,可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报纸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