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伟 《上海电教》2002,(4):2-3,25
信息时代的日益逼近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众多学校纷纷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去。教育界内外,以新兴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代替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网络教学等等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当今的中国教育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在这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中,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现代教育到底要走向何处,我们的教育技术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国家的根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出现了危机,不少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为帮助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有必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此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主要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文化传统,现代设计便成了无本之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缺失传统文化,其原因在于:现代设计历史较短、我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否定、盲目西化的教育思想以及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怎样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从事现代设计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文化。其中儒、释、道三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但道教一直是受到冷落的。但近年来,道教文化研究受到海外汉学界的重视。身为中国人,了解一下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是必要的。中国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问题之严重,长期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而对中国教育种种问题之分析,又都越来越集中指向一个焦点:教育行政化问题。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思考。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法制不完善、政府模式局限和教育行政体制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虽然女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仍然对我国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尊重与珍惜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一种有利于传统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与条件,更新观念,让女性能真正平等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建立民族自信与自尊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化之根,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社会变革呼唤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现代化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及社会转型中的传统文化转化及教育等四个方面谈了作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文化导入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逐渐意识到传统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足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在跨文化学习中提高英语能力就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近年外来文化和本位文化的关系出发,具体论述跨文化学习在语言教育中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另外,本文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承继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内涵与交流,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孕育过程中,有一种文化一直引领着中国发展,它就是中国书法。书法博大精深,而练习书法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工,需要练习者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同时,若要真正练习好书法,就要从小着手,因此,当今的小学生练习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简要介绍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练习书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首先界定一下什么叫作“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新的提法,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面非常之广,不仅仅是过去我们所想象、所讲到的儒家、道家、法家,而且也包括五四运动,甚至于包括革命的传统,等等,一直包括到从现在开始往回讲,都是我们的传统。因为,昨天就是今天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钱丽波 《教书育人》2006,(12):56-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3.
李大伟 《江苏高教》2012,(2):133-13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不竭之源。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探讨当前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5.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6.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其精华就是"德",在当代国学盛行必然有其理由,因为"适者生存",流行必然是社会之需要,更何况是精华。文章从做人做事、孝悌、人格等方面做出点滴思考,让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白连发:学校面向新世纪的思考 学校教育如何服务于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便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将逐步实践的问题。 思考之一:学校教育必须有超前的社会意识,循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前进。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科技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二是人类面临着种种困难,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态失衡,人口增长等,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带来极大威胁。三是人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所有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内部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面临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挑战。二是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挑战。因此,学校教育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方面必须着眼于未来,确立超前的社会意识。 思考之二:学校教育必须综合发展,以适应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代思想家任继愈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把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中。这样不仅扩充了语文知识面,更符合语文作为母语的一面。一、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教学是传递文化、弘扬文化的一种形式,所以由此可以得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换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国社会历史顺利传递的一种形式。2.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社会学成因(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系统、行为系统、价值系统的内化不足上,其成因除教育系统内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及国家宏观教育决策等教育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影响没有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原料和养份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于内而言,主要是国家实力之衰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之已有缺陷、他者思想在中国之结构性内化;于外而言,主要是:他者文化、教育及意识形态之渗透、现代性之全球自然拓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